扬州园林向称 翰墨园林 。本书选收扬州当代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234幅,包括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竹西公园、史公祠、琼花观、茱萸湾、吴道台宅第等传统景区,卢氏宅第、大王庙等新修复景点。内容既有传统名联,亦有新撰佳构,大致依景点方位排序。每一景点作一概要介绍,每一联语作一简要分析,点明位置,注明来源,间作赏析,并简介作者、书者,文字力求浅显、精练、准确。
本书是一位洞察敏锐的观察者在游历中所得的人生经验的集成。虽然每一件轶事都由简短的几页组成,但都富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难以释怀。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园林、环境规划领域的教育家、作家和设计大师。他从许许多多的有关建筑、规划及风景园林的讲稿中精心挑选出了这些大放异彩的小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保护地球的哲学思想。本书编译者与西蒙兹有着很深的友谊,对他非常了解,除了原滋原味地将西蒙兹的这部作品奉献给读者以外,还把与西蒙兹及其思想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收录进来,以肆读者。读者们可以在书中跟随大师畅游世界园林风光。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悟到园林设计的精髓和哲理。
古代地方专题版画图集。扬州以园亭胜。为彰显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展现清代扬州园林风貌,编著者现从《历代志书》《南巡盛典》《广陵名胜全图》《广陵名胜图》《扬州画舫录》《鸿雪因缘图记》《泛槎图》《扬州东园题咏》《平山堂图志》《江南胜景图册》中选辑出有关扬州的园林名胜图152幅,一说一图,随文选录历代名人咏扬州诗词百余篇。是一本赏读性的扬州园林画本,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针对国务院发布的 水十条 所提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任务,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至二〇三五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将作为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选择不合理、控制参数不明确、治理理念存误区等共性问题,通过工程跟踪调查和技术应用验证,提出了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流域统筹 的城市水体治理及工程实施理念,明确了基于污染源调查和解析的技术选择需求,提出了匹配水体功能定位和水资源特征、基于技术效果与适用性评估的技术选择依据,形成了基于参数控制和误区识别工程实施技术要点,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和效果评估提供全过程科学支撑。
据天津市林业局、环保局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湿地总面积为3518.3431km2,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9.52%。湿地类型分属二大类九种类型,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367.3837km2,人工湿地面积为3150.9593km2,分别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3.08%和26.43%。在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非常大,占天津湿地总面积的4.8%;其次是湖泊湿地和水库湿地,其面积占天津湿地总面积的11.25%。河流湿地、滩涂湿地与湖泊湿地构成了天津天然湿地的主体。天然湿地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同时废止。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中独步一支、不可忽视的东方艺术形态,孕育自古老东方数千年自然地理、人文宗教、艺术哲学等门类,以一种立体而颇为完整的形式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核心精神。故而陈从周说:“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如何品园、游园、察园、论园、筑园、构园?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有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靠前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高艺术境界,崇尚“妙造自然”,陈从周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在文学、绘画方面的特长,使陈从周在园林的研究方面独具慧眼,他的园林著作以散文的优美代替了枯燥的说理,解决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语法”构架(梁思成语),
《扬州园林文萃》一书为历代文人游历扬州园林胜景之游记选萃。书分两章, 古代扬州园林游记 精选扬州历代名园记近50余篇,再现休园、柘园、存园、片石山房、纵棹园、小玲珑山馆、贺氏东园等历代扬州名园亭台楼阁真情实景。 近代扬州园林游记 收录民国后文人游览扬州游记40余篇,近代文人走进民国扬州,或随笔、或游记,记录了扬州的历史变迁、往昔风光、胜景考迹。全书以版画插图点缀,为畅游扬州园林的游客增添探幽访古的情趣。
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实用性参考书。内容包括园林苗圃的建立、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常用园林苗木的繁育技术和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本书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本教材基于本科阶段的 生态公园规划与设计 雨水花园生态实验 遥感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的教学积累而编写。这些课程是以 生态景观 为教学核心,围绕生态理化实验和3S技术实验,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生态实验基础为主,讲述土壤结构实验、植物抗性实验和3S技术实验。下篇以设计课程应用为主,通过两个课程案例的分析,讲述生态实验如何支持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配有实验视频,可以通过在线途径进行直观的学习。
全书重点介绍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相关设计方法和技巧,在文字表述上力求精练,选取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实例进行讲述,以便读者接受和掌握,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训,开拓读者的设计思路,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园林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园林庭园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参考。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中独步一支、不可忽视的东方艺术形态,孕育自古老东方数千年自然地理、人文宗教、艺术哲学等门类,以一种立体而颇为完整的形式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核心精神。故而陈从周说:“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如何品园、游园、察园、论园、筑园、构园?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有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靠前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高艺术境界,崇尚“妙造自然”,陈从周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在文学、绘画方面的特长,使陈从周在园林的研究方面独具慧眼,他的园林著作以散文的优美代替了枯燥的说理,解决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语法”构架(梁思成语),
堀内正树著的《图解日本园林》主要向大家介绍日本园林的基础知识,除了介绍日本园林的样式及历史、栽植、置石、理水、小品等基本知识外,还穿插介绍造园的具体内容,也涵盖了建造及管理园林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加深对日本园林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洁但详尽地介绍了庭园造景的施工方法,适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以及园艺爱好者品读和借鉴学习。日本园林与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截然不同。相比于西方园林设计附加的人工装饰性,日本园林一般不采用华美的布局,反而更加重视亲近自然,更加倾向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管理。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日本园林以自然为主题创作和发展了多样的园林风格和造园手法,在学会如何观赏日本园林的同时,对学习如何建造园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十章,系统阐述了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园林植物与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等内容。注重生态学基础理论的介绍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本书一大特色。在阐述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时,书中大多以园林植物为例,并与园林规划建设实践相结合,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理论知识在园林规划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教材和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园林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及广大园林爱好者自学用书。
本书以作者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介绍了景观建筑的演变、特点、属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以及景观建筑经典实例。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设计方法的讲解,并且含有大量的图片信息。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园林景观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不断增长,艺术设计院系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各地。设计教育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如何确立完善的设计教学体系,如何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完善学科建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教材,是这些重点的关键。 这是一套面向艺术院系设计专业教学的丛书,参与写作者均是一些艺术院系设计教学的中坚和骨干,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编写前由重庆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多次讨论,使大家取得了共误用,形成了本套丛书以下特点: 根据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走向及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确定本系列教材的总体构架。 在研判目前较为成熟的同类教参、教材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各门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21个实验,下篇包括15个实习。实验部分包括生态因子主要测定仪器的使用、影响园林植物生存和繁殖的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测定、园林植物特性的测定、园林植物种群及群落结构及生太效应的测定;实习部分包括植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气候因子及土壤因子的野外取样和调查方法、植物种群密度效应分析、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效应的调查分析等。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及当地自然环境选择本实践教学指导书中的部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 本书在编写上,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表达直观。每章内容都是由目的、原理、所需仪器与材料、具体操作步骤、结果计算与分析、实验报告内容等部分组成。章节安排上与《园林生态学》教材相配套。
本书从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的角度,研究了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措施、城市设计立法、城市设计机构、城市设计师和城市设计管理技术等实践管理运行机制。结合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一体化的传统特点,提出了作为城市设计行政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动态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涵盖之下的几个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本书同时还对唐山市的城市设计实践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策划设计、科研的广大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中国城市景观评论与反思》内容包括了“真”与“善”的追问——从ASLA奖看中国景观发展历程、文学将杀死景观、寻找失落的真与善、写在夹缝中的评论、非设计景观的存在与价值、中式回潮与文化传承、中美景观设计观比较等等。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较全面的研究得到重要结论:在转型背景下,区域经济的空间接哦古重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在全球化的力量、关联产业的集聚力和空间相互作用等三组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有秩序的产业空间转移等不同途径得以实现;全球尺度、中国的宏观区域尺度、省级区域尺度和地方级区域尺度等不同尺度的区域空间应分别遵循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逻辑和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重组核心问题。 本书可供城市建设、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等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