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 饶有兴味 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 深奥 ,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为作者16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俞孔坚、李迪华主编的《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第2版)》介绍现代及*广泛意义上的景观设计,范围从区域、城市和社区,到小规模的住所和花园,从生态角度到艺术角度,涉猎广泛,现在**版的基础上对当下景观教育行业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以便于*适合形势的需求。
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实践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当前,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重大主题公园项目的开发不仅受到企业的重视,也备受政府、业界、学界和民众关注。本书通过对过去30多年中国典型主题公园开发案例的深度剖析,对其开发、规划、经营管理进行理论解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乃至适用全球情境的主题公园理论。本书中许多案例的数据资料罕见,分析深入,理论视角独特,所提供的系统解释和分析思路为未来中国主题公园走向理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湿地公园设计》探讨不同类型的湿地特征,对生态条件、空间形态以及交通条件等层面展开分析,归纳各因素对场地环境影响的强弱。同时运用GIS、数字化叠图法及其他量化技术与评价的方法,针对场地适宜性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应案例加以研讨。以集约化设计理念为导向,针对湿地公园本身的特征,优化设计与场地环境问的关系,有机协调与整合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三大设计目标,进而生成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的集约化湿地公园设计策略。 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在于利用自然或人工湿地本底,科学地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重点在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协调湿地环境中生态、空间、功能的相互关系、生成丰富多彩的湿地空间环境。
本书是由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和国家植物园等单位建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组织(SITES)编写的。SITES号召美国乃至全球的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遵循可持续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经历了6年的推广和实践后,总结出一系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和经验。本书是ASLA和SITES的*成果,全书翔实细致地解析了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场地选择、评估、水资源、土壤、植物等各方面的指导策略和原则,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介绍了由日本各地的外围施工公司运用*素材和技术,建造设计从传统的日式庭院到全新庭院的丰富案例。特别收集了近被受瞩目的环保庭院案例。利用树木建成的隔墙和遮阳处,雨水也变成花园的再利用水源,充满魅力的庭院登场了。 无论是新建建筑的外围装饰,还是老宅院的外部翻新改造,希望让项目更具吸引力的设计师和希望自家庭院更加引人注目的读者朋友们,都会从本书中找到对您有用的启发和创意。 水是生命之源。在您的庭院中挖建池塘造出瀑布,即使身处酷暑也能感觉到清凉,听着淙淙流水声,让心灵得到慰藉。 本书介绍了水景花园的庭院设计案例,还介绍了夏威夷风情、美式风情、欧式风情的外围设计案例,包括绿色簇拥的停车场空间、草坪庭院、木质甲板、瓷砖露台、花园房等,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相信建造庭院的您,一定能找
本书为“景观设计CAD图块资料集”系列丛书册,主要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及实际项目,详细介绍了景观设计及其各节点和构造的做法。书中包含围墙栏杆、挡土景墙、园路、铺装、假山、花坛、园凳树池、体育健身、停车场、溪流水池、喷泉涌泉、水幕瀑布、旱池旱喷、跌水、池沿驳坎、泳池浴场、集地水沟、栈台平台、园林灌溉系统、园林给排水系统、景观照明系统等20多个超过1500个景观设计CAD图块。本书内容详实丰富,使读者在短期内了解、掌握景观设计的各种做法。 本书实用性强,极具参考价值,可供园林设计及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小庭园》一书介绍了适用于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建筑要素的庭园设计实例。甚至从大门到入口的正门甬道,在造园上也被视为可展示造园家精湛技艺的靓丽空间。尽管甬道长短不一,但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构思,突出体现其通向建筑物的引导功能。正门甬道周围的景观构成,凝缩了庭园所具有的各种要素。使用上等的造园材料,加之精心的设计、施工,就能营造出与建筑相协调的庭园景观。从大门到入口的风景,要表现出与主庭主题相关的要素,使庭园的整体景象得以逐步展开。 本书介绍了适用于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建筑要素的庭园设计实例。甚至从大门到入口的正门甬道,在造园上也被视为可展示造园家精湛技艺的靓丽空间。尽管甬道长短不一,但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构思,突出体现其通向建筑物的引导功能。
K2S建筑事务所、Enter-Sipoo高中和IT学院、埃斯波医院、Verstas建筑事务所、Kirkkojarvi综合学校、Saunalahti综合学校、“巨人之路”游客中心、Anttinen Oiva建筑事务所等。
建筑设计包括门墙,以及导入部分的整体景观,后成为一个作品。从大门到玄关之间的空间叫做通道。建筑师和庭园设计师都十分重视这个导入部分。门周围是一个家的门面。当然,这个门面也包括通道。整体上设计完好、协调的通道会让人们对玄关内部的室内气氛产生一种期待感。 通道设计的要点是需要方便使用。即使是狭小的地方也要尽可能做宽、做长,好走好用,来计划通道的铺装和幅度。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首先考虑建筑完成之后再考虑也可以的错误想法。这样一来,进入建筑完成的阶段时,开始考虑通道的计划时,就会产生自来水管、箱斗读表、插座、室外设备等诸多障碍。如果建筑只以平面来考虑将会难以想象如何来完成,特别是外行人。即使是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如果不以立体的视角来考虑,也会产生诸如在重要部位放子多余的东西、陡峭的楼梯、
在米兰的天空下,冉冉升起两栋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层建筑 垂直森林。它们不仅仅是一座供人类栖息的建筑,还是其他生物(鸟类,昆虫)的家。 这一项目在 2014 年获得 IHP 国际高层建筑大奖之后,又荣膺 2015 年 CTBUH 世界*高层建筑大奖。 《一座垂直的森林》由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前米兰副市长、 2015 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斯坦法诺 博埃里( Stefano Boeri )教授写作,详细介绍了他革命性的建筑作品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的起源、设计概念、技术实施、使用现状,以及通往明日森林城市的愿景模型。书中特为垂直森林编制了一套插图字典,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这座建筑背后的概念与技术。 《一座垂直的森林》是本将博埃里先生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与建筑理念及实践引入中国的中英双语译本,值得所有关注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立体城市的人士一读
本书收录近年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别墅庭园案例,每个项目均配有规划平面图及精美的实景图,大部分配有手绘图、剖面图、立面图、透视图或施工过程图等,结合业主需求、场地状况及难点、庭园特色等,讲述设计师如何运用规划之手、设计之笔,创造出优秀的庭园空间。本书按风格分为现代庭园、欧式庭园、日式庭园及综合式庭园。
本书介绍了哈佛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关于制作景观数字模型和景观可视化的方法与步骤的独特观点。他们的数学作品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图形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绘图及动画制作集成起来。这种综合的方法使得将景观和包括我们在现实生活遇到的复杂现象的空间体验转化为数码变得更为容易。本书内容既包括了景观四要素—地形、植被、水和大气中每一要素的建模技术详解,同时也介绍了各种景观要素的组合与表现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