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砌体结构工程质量和安全,落实节能、节地和推广新型砌体材料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提高砌体结构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规范。砌体结构工程必须执行本规范。
本标准系根据建设部建标[2008] 6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004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 大震 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次修订,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 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的要求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控制;5.场地设计;6.建筑物设计;7.室内环境;8.建筑设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 50352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原材料;5砌筑砂浆;6砖砌体工程;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8石砌体工程;9配筋砌体工程;10填充墙砌体工程;11冬期与雨期施工;l2安全与环保。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平面防噪设计、住宅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旅馆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室内噪声级测量方法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了对办公、商业两类建筑隔声、减噪设计的内容。 2.对部分室内允许噪声级标准、隔声标准的*基本要求,向比较严格的方向作了适当的调整。 3.室内允许噪声级的标准值,原规范中是开窗条件下的标准值,本规范中是关窗条件下的标准值。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建筑物理研究所
本工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调整内容:由原来的3章增加调整到7章;增加第2章 术语和符号 、第3章 基本规定 、第5章 接头设计 ;原来的第二章 连接设计 调整为第4章,原来第三章 施工及验收 调整为第6章 施工 和第7章 施工质量验收 ;2.增加孔型系数,引入标准孔、大圆孔和槽孔概念;3.增加涂层摩擦面及其抗滑移系数;4.增加受拉连接和端板连接接头,并提出杠杆力计算方法;5.增加栓焊并用连接接头;6.增加转角法施工和检验;7.细化和明确高强度螺栓连接分项工程检验批。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5〕175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垃圾堆肥处理厂的运行要求; 2.垃圾堆肥处理厂的维护要求; 3.垃圾堆肥处理厂的安全生产要求。 本规程由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上海市环境 卫生管理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1999(2003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套内空问;共用部分;室内环境;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修订了住宅套型分类及各房间小使用面积,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楼、电梯及信报箱的设置等; 2.增加了术语; 3.扩展了节能、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和排气道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
本规范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结构体系设计;5.组合构件设计;6.施工及验收;7.维护与拆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 55004 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的划分、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材料与构造的基本要求、不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方法、后张法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要求。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外挂墙板设计,构件制作与运输,结构施工,工程验收。 本规程主要修改内容:1.扩大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2.加强了装配式结构整体性的设计要求;3.增加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和外挂墙板的设计规定;4.修改了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5.增加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的技术要求;6.补充、修改了接缝承载力的验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修改了原标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补充了图书馆、博览、会展、交通、金融等公共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更严格地限制了白炽灯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发光二极管灯引用于室内照明的技术要求;补充了科技馆、美术馆、金融建筑、宿舍、老年住宅、公寓等场所的照明标准值;补充和完善了照明节能的控制技术要求;补充和完善了眩光评价的方法和范围;对公共建筑的名称进行了规范统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1989年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各种结构加固方法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重点项目的验证性试验和工程试用;总结了近20年来我国砌体结构加固设计经验,并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对加固效果的评估。据此,还对主要条文进行了反复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外加预应力撑杆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钢丝绳网一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拌合物取样及试样的制备;3 稠度试验;4 凝结时间试验;5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6 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7 拌合物含气量试验;8 配合比分析试验;附录A 增实因数法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8] 10Z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宴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与构件、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混凝土组合板、质量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设计、构件制作及施工。2014-12-01实施。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控制;5.场地设计;6.建筑物设计;7.室内环境;8.建筑设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 50352-××××,自××××年××月××日起施行。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广播系统电声工程部分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2章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有害物质含量及其作用效应检验、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构件尺寸偏差与变形检测、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环境作用下剩余使用年限推定、结构构件性能检验等。
本规范共分8章,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基础应具备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承载力和刚度、地基不得出现失稳、地基基础沉降变形不得影响上部结构功能和正常使用的功能;基坑支护应具有防止基坑开挖危害周边环境和保证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功能;边坡支挡、坡面防护等应具有防止边坡开挖危害周边环境安全的功能等。2.规定了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基本要求。3.规定了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年限、地基基础设计两种极限状态的作用组合和抗力条件、地基基础的耐久性、支护(挡)结构安全等级的要求。4.规定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和工程监测要求。5.对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建设场地,规定了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防治措施的要求。6.规定了地下水工程水污染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丁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积极采纳科研成果,参考有关国内外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规范,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洁净手术部用房的技术指标、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洁净手术室基本装备、建筑、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医用气体、给水排水、电气、消防和施工验收以及有关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