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图示(15S909)》为新编图集,供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从事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设计、施工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工业建筑、市政工程可参考使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直观、专业地对《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予以解析。图集的编制顺序与规范的章节顺序保持一致,查找方便。 图集以《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条文为依据,选取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条文、执行中容易产生分歧的条文及关联到其他相关规范的条文予以图示,包括术语、基本参数、消防水源、供水设施、给水形式、消火栓系统、管网、消防排水、水力计算、控制与操作、施工等内容。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消防领域标准的不断制修订,已出版的消防汇编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所需和读者的期望,本汇编收入了截至2017年10月底发布实施的现行有效的有关消防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近300项,行业标准100余项,分10卷出版,中国标准出版社编的《消防标准汇编(基础卷第3版)》为基础卷。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的责任。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南京》是一本关于南京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的读物。
施工安全标准对于施工企业实现安全标准化意义重大,然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涉及内容较广,有安全标志,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产品,设备安全,高空作业,消防安全以及重大危险源识别等等。为方便施工企业查询、运用标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和中国标准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该系列汇编,收集了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和法规。 本汇编包括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乃至技术术语不尽相同,这次汇编只对原标准中技术内容上的错误以及其他明显不妥之处做了更正。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清查整顿前出版的,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使用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以及其他环境中安装的具有特殊性能的系统(除特殊要求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
为了帮助参建单位掌握人防工程质量通病的识别常识,加强对人防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消除和杜绝人防工程质量通病,北京市人防工程监督站立足人防工程的设防功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编写了《人防工程质量控制百问百答》一书。本书内容力求全面、简洁、通俗、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07S207《气体消防系统选用、安装与建筑灭火器配置》为新编国际图集。图集中编制了七氟丙烷、IG-541、二氧化碳、三氟甲烷、IG-100等五类灭火系统;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和建筑灭火器配置的有关内容。 图集采用按系统分段的编制方式。总说明详细讲述了各种灭火系统的通用设计内容,系统安装、调试和验收的要求。各系统的说明补充讲述了该系统特殊的设计内容。建筑灭火器配置总说明详细讲述了各种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内容。图纸部分主要编制了各种气体消防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各种组件的参数及外形图;三氟甲烷和IG-1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计算例题;储瓶间布置示意图;柜式(无管网)预制系统安装示意图;气体管道安装和穿越变形缝安装图;喷头布置与安装图;泄压阀的技术性能及安装图;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安装图;各种灭火器、
王强主编的《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依据 新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常见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本书旨在研究TRC构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侧重于探索TRC自保温三明治墙体的耐火性能。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部分(第2章)详细阐述基体材料精细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系统研究不同胶凝材料和不同外掺短切纤维等对精细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第二部分(第3章)的研究对象为TRC薄板。基于无外荷载温升残余性能试验方法,深入研究TRC构件中纤维编织网与基体混凝土高温后的界面黏结性能,并揭示其高温性能的劣化机理。第三部分(第4章、第5章和第6章)详细阐述不同胶凝材料系统和不同外掺短切纤维下的TRC薄板高温后的力学性能,旨在改善该类构件高温后的力学特征,并探究其增强机理。第四部分(第7章和第8章)阐述TRC自保温三明治墙体的物理性能及耐火试验研究。在满足TRC作为围护墙体基本物理性能要求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