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代步工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数量及安全状况也正在成为世界多国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我国是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2002年我国电梯拥有量仅为34.6万台,到2017年底已达562.7万台,15年间增长了16倍多,且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由于电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其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就开始对电梯实行安全监察制度,以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通过多年努力,电梯的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电梯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万台事故率呈稳中有降趋势。然而,近年来发生的若干起社会重大影响的电梯事故表明,电梯安全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临时用电管理;4、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5、接地与防雷;6、配电室及自备电源;7、配电线路;8、配电箱及开关箱;9、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10
GB50206-201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他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价 ¥18.00 出版社 其他 出版时间 2012-07-01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5钢筋公称直径检测;6钢筋力学性能检测;7钢筋锈蚀性状监测;8钢筋锈本标准蚀性状监测;9基桩钢筋笼长度检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工作。2012-05-01实施
《标准》适用于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是施工过程建筑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保障。因此,必须使全体从业人员都了解《标准》、熟悉《标准》、应用《标准》,使认真贯彻实施《标准》成为建筑职工自觉的行动。为此《标准》中的22项条文、18张检查表中的169项安全检查内容的“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逐条逐项地进行图解,使《标准》中的每一项内容既有形象化的图解,又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既有生动活泼的画面,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参数,以增强对标准条文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标准》更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本书适合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操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解释标准,对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来说,还是一次尝试。
一、《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以下简称《标准格预审文件》)用相同序号标示的章、节、条、款、项、目,供招标人和投标人选择使用;《标准资格预审文件》以空格标示的由招标人填写的内容,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具体化,确实没有需要填写的,在空格中用“/”标示。 二、招标人按照《标准资格预审文件》章“资格预审公告”的格式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后,将实际发布的资格预审公告编入出售的资格预审文件中,作为资格预审邀请,资格预审公告应同时注明发布所在的所有媒介名称。 三、《标准资格预审文件》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分别规定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两种资格审查方法,供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适用。如无特殊情况,鼓励招标人采用合格制。 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前附表应按试行
本书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新旧规范条文对照的形式,全面介绍了新修订规范GB50007-2002与旧规范GBJ7-89的主要内容、新旧规范的区别,以及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增加、删除、修改、补充的内容。全书主要根据FB50007-2002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新规范条文要求、条文内容理解及说明、条文中设计计算公式的实际应用等。为适合读者阅读,本书完全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结构体例编写。同时,为使读者对新规范内容能快速掌握和应用,本书对于新旧规范内容相同或修订变化不大的条文,做简要介绍,对于新规范修订比较大或新增加的条文,做详细介绍。本书各章节中编入了大量地基基础设计计算例题,并且很多例题取材于实际工程实例,使本书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工程与岩土工程勘察、低级基础设计、施工与监
本标准共分8章和11个附录,主要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分类及制作;5.设计;6.连接;7.施工;8.检验和验收;附录A~附录L。
本书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实际需要出发,收集整理了大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范本,以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编制本企业工作标准制度时参考。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 本书通用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基本上可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企业编制本企业工作标准制度的需要,也可供工程建设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时参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JGJ59-2011)》由耿洁明、张鲁风主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几千万建筑业从业者及其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建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