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及成品验收,焊接工程,紧固件连接工程,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钢构件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单层、多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空间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涂装工程和钢结构分部竣工验收等。
本汇编共收录了16本*重要、*常用的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较前版,替换了7本废止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2-2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20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10-201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2019。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利水电、交通、电力等建设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加油加氢合建站、加气加氢合建站、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54-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函[200918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建设市场计量、计价的需要,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附录A建筑物部分、附录B装饰装修工程进行修订并增加新项目而成。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本规范“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18G901-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是对12G901-3《18G901-3 替代12G901-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的修编,也是对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图集构造内容、施工时钢筋排布构造的深化设计,对图集原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际工程应用以及与16G101系列图集的协调统一。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8G901-3 替代12G901-3》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的施工钢筋排布及构造。可供建筑施工、设计、监理等人员使用,指导施工人员进行钢
本书是《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系列丛书之一,依据*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全书包括16项施工工艺标准:基坑支护(内支撑)施工工艺标准、基坑换撑及内支撑拆除施工工艺标准、土方工程(开挖、回填)施工工艺标准、冲(钻)孔桩施工工艺标准、预制管桩(静压、锤击)施工工艺标准、人工挖孔桩(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抗拔锚杆施工工艺标准、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外墙保温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楼梯施工工艺标准、普通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精确砌块墙体施工工艺标准、机电配合铝模及装配式住宅预埋施工工艺标准。
这是一本历史理论著作,也是迄今为止重要、使用范围广的研究现代建筑种语言和建筑关系的专著。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以主题和历史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层面上梳理了建筑中语言的意义、作用和演变;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形成现代主义建筑话语的一些重要语汇,追溯了它们的起源以及历史演变过程。
本标准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工程建设程序、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检验、工程验收、系统运行与维护、咨询服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
本指南系对《安徽省水利建设工程规范化施工管理工地建设评选标准》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共分8章,包括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综合管理、文明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绿色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本指南既可作为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指导用书,也可作为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咨询、质量监督、安全监督、行政监督等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用书。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11] 1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现批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299-2018,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原《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99-1999同时废止。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下水控制,明挖法,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沉管法,路基,高架结构,防水,建筑装饰装修,轨道,站内客运设备,站台屏蔽门,通风与空调,给水与排水,供电,通信,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门禁系统,车辆基地,综合联调与试运行。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中心的分级与组成,建筑与结构,供配电系统,接地及电子屏蔽,网络和布线,安防及消防,空气调节等内容,并给出了A级和B级数据中心的工程示例。本图集内容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编制,涵盖了数据中心工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从事数据中心工程人员重要的标准资料,能够有效帮助技术人员正确合理地进行数据中心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安装。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可供设计选用、制作及施工安装。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平台钢梯、钢梯及平台钢护栏、固定式钢斜梯、上屋面钢直梯、上屋面钢斜梯、上吊车钢斜梯、中柱式钢螺旋梯及板式钢螺旋梯。 本图集按照新的标准规范,对原图集02J401《钢梯》进行修编,提高了钢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增加了不锈钢钢梯、上屋面钢斜梯、坡度小的钢斜梯、上吊车梁的检修钢梯等内容,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图集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构造详细、实用性强,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由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而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共分10章,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施工、基础施工、基坑支护施工、地下水控制、土方施工、边坡施工、安全与绿色施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6-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函[2009]8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建设市场计量、计价的需要,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附录C进行修订并增加新项目而成。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本规范“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6-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是“工程量计算规范”之三,代码03。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修编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标准》。 为便于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上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保持对应关系。主要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土石方与地基处理、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入廊施工管道主体结构、城市雨污分流管道改造、管道附属构筑物、管道功能性试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以及有关的附录。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利水电、交通、电力等建设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土工试验资料的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土体单元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附录A进行。 土样的要求与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附录B的规定,土的分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附录C的规定。 土工试验方法除应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54-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函[200918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建设市场计量、计价的需要,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附录A建筑物部分、附录B装饰装修工程进行修订并增加新项目而成。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本规范“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