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管廊本体; 5 附属设施;6 入廊管线。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XX年X月X日起实施。(实施日期待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69-2012 备案号J1340-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路基、垫层与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路面排水。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道路绿带设计;5交通岛、社会停车场及立体交叉绿化设计;6植物选择;7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8道路绿化更新。
.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5. 城市交通体系协调;6. 规划实施评估;7. 城市对外交通;8. 客运枢纽;9. 城市公共交通;10.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11. 城市货运交通;12. 城市道路;13. 停车场与公共加油(加气)站;14. 交通调查与需求分析;15.交通信息化。本标准2019年3月1日由住建部发布实施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本规范由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一般路基;5.路基排水;6.路基防护与支挡;7.特殊路基;8.路基改建与扩建。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同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3(10号;邮政编码:201804)。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63 144号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0]4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编的《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69 95,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CJJ69-5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选址与总平面布置;5.站前广场;6.站房与室外营运区;7.防火与疏散;8.室内环境;9.建筑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港口客运站部分的术语、四节一环保、无障碍设计、公共安全防范、室内环境等内容。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六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的通知》(建标E19961522号)的要求,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5横断面设计;6线形设计;7出人口设计;8高架快速路;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10景观与环境。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功能;5系统性能;6系统组成;7软件设计要求;8接口设计要求;9工程设施要求;10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11系统调试;12系统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13系统不间断运行测试;14系统预验收;15竣工验收。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同时废止。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设计;施工;验收;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适用于采用透水砖铺装的轻型荷载道路、停车场和广场及人行道、步行街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共分九章、八个附录和条文说明附件,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程序,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共性的部分,专列了一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对新建公路的地质勘察,由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等三章组成;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单列了一章;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分章编列了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 新制订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概括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部内容,改变了以往按专业或按专题分编标准的情况。同时,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地质勘察的要求。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中,考虑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不同要求。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章节内,部分条款区别了路基、桥基和隧道场地不同
本指南以 管理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 为核心,先后在北京、厦门、青岛等地开展试点,建立覆盖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本指南征求了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意见,并进行了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是桥梁结构中薄弱的环节,易于损坏而产生跳车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安全性。 公路桥染波形伸缩装置是交通部“八五”科研成果,具有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伸缩性能强、防水性能优越、易于与桥梁结构锚固成一个整体、使桥面连接平顺、行车舒适性能好、施工安装、养护和修补方便等特点,有推广应用前景。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以使用涉及4.1、5.2.和5.3.2中有关外观设计的相关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的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进行谈判。在这方面,该专利有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备案。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等。 本规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同时废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评析; 2 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养护技术要求; 3 养护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书适用于城镇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