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初法国建筑家,其作品对近现代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影响。 他早年的创作具有华丽的外表、复杂的外形,但是后期的作品却以简洁的造型著称,尤其是敏锐的感知力对空间的洞察,使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本书着重讲述了勒·柯布西耶在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的特征、发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对当代建筑理论和设计的深远影响。相信对寻找设计灵感和系统了解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师与从事建筑学工作、研究的朋友们会起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本书由日本越后岛设计事务所所长、东京大学工学博士越后岛研一所著,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分析使读者对勒·柯布西耶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原型”的理解起了莫大的帮助。大量详实的图片和精辟的评论是本书一大特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身应付外界侵袭的能力逐渐加强,人们对“山地”这一自然屏障的依赖减弱了;同时,由于农耕经济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游牧经济,人们的生存空间逐渐移向平地;此外,由于平原地带的易通达性,加速了人口集聚和信息传播,使平地对人类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以上诸般原因,促使山地与平原地带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平原地带的不断发展,愈加显示了山地区域在各方面的落后,而山地区域的落后,又愈促使人们流向平原。
《建筑城市:城市建筑设计实务》的内容按照现象认知、科学诠释、分析与操作及运作组织四个方面展开。其中部分从现象和学理层面讨论了当代建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形态与功能两个维度进一步讨论了这种相关性的问题;第二部分提出了建筑城市性的基本概念与模式建构,是全书论述的理论核心;第三、四两部分分别从功能和形态两个具体方面探讨了基于城市建筑与城市系统互动性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是方法层面对建筑城市性理念的运用基础;第五部分探讨了城市建筑的设计管控、组织与运作方法等相关问题,紧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相关性,是操作层面的一种应对。 《建筑城市:城市建筑设计实务》适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以及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和城市规划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论文集以“人本聚落●品质民居”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思想。该书分为民居建筑的词与物、民居的品质营建、人居环境与健康、民族地区传统聚落活化 新几个部分,通过聚焦传统民居(聚落)人文传承和民居品质营造,探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与健康关系及意义,研究新时代 民居建筑发展方向和创新实践。
本书系统解读了运维管理的理念、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核心价值、BIM运维管理的核心技术等内容。对BIM在设施管理、资产管理、维护管理、能源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特点、管理方法、实施策略进行论述,并对运维阶段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指标及评价实施流程做了详细介绍,提出BIM运维的管理策略,提出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还介绍了BIM与FM的数据传递方法及相关标准,对如何利用COBie标准在建设阶段向运营阶段移交的过程中实现数据流转,从而支撑后续运维管理工作做出了详细介绍。 本书可作为房地产、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王铁主编的《踏实积累(2016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学科带头人论设计教育学术论文)(精)》是2016第八届“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过程记录,另含18篇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学科带头人关于设计教育的学术论文。全书对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清华大学张月教授、邀请天津美术学院彭军教授共同创立于2008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的牵头、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8年来的共同努力,由3所美术类院校+1所理工科院校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4十六所院校模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 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