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等课程实施者深入解读新课程新标准,为共同开展信息科技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更多的路径、案例与指引。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与主要变化,帮助教师从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宏观视角了解课程改革方向与意图。第二部分聚焦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梳理了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思路与依据、具体内涵与表现特征。第三部分聚焦信息科技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组织,梳理了信息科技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及其设计理念,同时对各内容模块下的课程要求和安排、课程内容模块之间的关系展开介绍。第四部分聚焦学业质量标准,阐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形态和水平划分,及其与课程内容、学业要求、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关注基于核心素养
本套教案针对近期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20年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主要内容是2020年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案例示范。教案丛书主编和分册主编皆为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编写人员,本套教案力图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思路的基础上,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展示,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开拓教学思路、提供课堂教学的抓手、丰富教学形式和内涵,以更好地配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在大单元、大任务的统领下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指导。
教育考试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考试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和教育质量。深化新时代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俸痼疾,就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考试评价观,明确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发展焰势和历史使命。本书旨在梳理教育考试评价的发展历程,探讨教育考试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并突出实践性特点,融性、经典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于一体。全书共分为8章,以凝练出的“教育考试评价八大走向”作为理论框架和章的命名,即历史性、综合性、多样化、科学性、过程性、公平性、化、信息化,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有关教育考试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结构,进而在探讨其各自实质内涵,明晰当前实施困境,指向未来光明前景的基础上,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把遲教育考试评价的主要问题、成熟理论和未来走向。
本书主要介绍了桩基的分类、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群桩的竖向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桩基检测、桩的设计工程案例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 63—2007)的部分内容,每章后均编有思考题,方便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
本书对建筑空间的特点、建筑空间造型基础、建筑空间的构成原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凝聚了笔者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与教学体会。“建筑空间构成”在内容上与“立体构成”有交叉,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异与不同。“建筑空间构成”更加侧重的是建筑空间所独有的形式原则,例如空间轴线、动线体系、连接、尺度、比例、元素的分解等等,这些内客仅仅存在于建筑空间之中,而且将其视为形式语言加以表达。可以说,“建筑空间构成”是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一般性专业基础向“专业”基础迈进的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进入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之门的“钥匙”。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的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人员的辅导书,也可以作为相关
《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主要内容包括:校有小儿初长成、每一个生命都有天赋才能、咖啡时间、特需课程、W同学故事小记、W同学故事续记、再见W同学、小苍的悬疑、因为好奇而学习、批评家的故事、隐逸者、和解、较量、你只需回答“不”和“是”等。
《统篇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由向浩编
本书依据 标准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四章,详述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在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要点;房屋建筑工程主要专业工程监理管控要点、“四新”技术应用及管控要点、警示案例分析;市政工程中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的管控要点及案例分析;常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本书内容全面、翔实,可操作性强,既可作为监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辅导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注:本书图中除特别说明外,长度单位均为“mm”,标高单位为“m”。
《高中英语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配套教学设计用书,依据教材的教学单元话题为主线,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不同教学板块,为高中英语老师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参考与指导。新版外研英语教材的紧扣《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在教学板块的设计、文本的选取及编排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本套教学设计指导丛书就是基于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产生的困惑与问题,力争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帮助。
王铁主编的《再接再厉(2015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学科带头人论设计教育学术论文)(精)》是2015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之论文部分。书中含括13所院校教授为毕业学生指导设计的全过程,从构思立意,到修改完善,到很终成图,全书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匈牙利佩奇大学正式加入2015第七届“四校四导师”活动,该校波拉米海伊工程信息科学学院有4名本科生参与课题,他们的加入为课题交流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本套丛书的编写团队包括统编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主编作者、教学经验丰富的省市级教研员以及一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有效实现了统编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与指导的三位一体,能够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本套丛书准确把握统编教科书每个单元和每一课的设计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提供周到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贴近课堂教学实践,关注教学反思,兼顾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力求切实帮助一线教师拓宽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丛书”旨在面向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相关教育管理人员),从该群体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重要变化及其背后设计依据进行深入阐释,针对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过程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提供示范性案例和操作性指导,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正确地理解修订意图,促进课程标准在学校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分为八个部分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书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关切问题,从问题出发,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部分以及一线教师在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