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全书是编者在长期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共分28章, ~19章为组织学,第20 ~28章为胚胎学。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图片的要求,本书模式图采用高质量、高像素的电脑绘图, 加突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形态学科特点。本书中关键词附有英文标注,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和掌握。章节后的知识拓展涉及现代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及中医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 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3版教材特色如下。 1.增加课程思政板块,强化教材育人功能。为了落实教材育人功能,本教材以二维码的形式添加了思政案例链接,通过引入针对性的科学发现、科学家故事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衔接等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等,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2.增加思考、思维导图小结替换原英文小结,引导医学生问题驱动式学习,推动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包括组织学内容和胚胎学内容两部分,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及其机制的学科,两者都属于形态学科。学生普遍反映需要记忆的知识多、碎,缺乏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为此,本教材修订过程中保留了临床应用板块,以二维码的形式增加了思考和思维导图小结
......
本书是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结合全国各中医药院校胚胎学的教育现状,在组织学各章中,将各器官系统的发生予以直接阐明,反映前沿领域的新进展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新成果,加深了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间联系的认识。 本教材行文简洁,体例规范,全书采用真实、艳丽、典型的精美彩图,并全部插入在正文之中,易于学生阅读与理解。 全书插图484幅,图随文附,不但方便学生对微细结构的理解和认识,使形态学内容以鲜明的特色得以充分展示,会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实用性。本书供长学制中医药类专业使用。
《彩图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第3版教材采用清晰的实物彩图,结合详细的标注, 新了一部分教学图片,适当增加了一些不同动物的组织结构图。新版教材进一步提高图片质量, 限度展现彩色显微摄影的高清效果,增加反映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新成果的实验内容。教材在附录“组织学技术基础知识”部分亦补充一些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如甲苯胺蓝染色及尼氏染色等方法,同时融入编者的实验实践体会。新版教材对章节顺序做了调整,以便与理论课堂所讲授内容相对应。 全书共分17章及绪论和附录。本教材创新特色明显,构建新形态教材,即纸质教材加数字化资源,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在线视频课程,拓展学习空间,附录中的部分切片技术及染色程序以示教录像的形式展示,使其操作过程形象直观。 本书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
由中国解剖学会编著,介绍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第二版)》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内容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共32部分,共2673条词。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规范名词。
《彩图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第3版教材采用清晰的实物彩图,结合详细的标注, 新了一部分教学图片,适当增加了一些不同动物的组织结构图。新版教材进一步提高图片质量, 限度展现彩色显微摄影的高清效果,增加反映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新成果的实验内容。教材在附录“组织学技术基础知识”部分亦补充一些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如甲苯胺蓝染色及尼氏染色等方法,同时融入编者的实验实践体会。新版教材对章节顺序做了调整,以便与理论课堂所讲授内容相对应。 全书共分17章及绪论和附录。本教材创新特色明显,构建新形态教材,即纸质教材加数字化资源,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在线视频课程,拓展学习空间,附录中的部分切片技术及染色程序以示教录像的形式展示,使其操作过程形象直观。 本书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
本书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全书是编者在长期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共分28章, ~19章为组织学,第20 ~28章为胚胎学。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图片的要求,本书模式图采用高质量、高像素的电脑绘图, 加突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形态学科特点。本书中关键词附有英文标注,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和掌握。章节后的知识拓展涉及现代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及中医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 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基于循证证据,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涉及的临床、实验室研究、心理、伦理等进行了系统评述和日常实践 。《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共36章: ~5章介绍宫腔内人工授精的适应证;第6~18章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诸多因素; 9~21章关注实验室操作;第22~34章涉及心理、伦理、社会学问题及并发症情况;第35~36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的内容和 进行了汇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供临床、预防、口腔、护理、检验、影像等专业用)(第2版)》的编写是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第三轮修订原则和基本要求”进行的
第3版教材特色如下。 1.增加课程思政板块,强化教材育人功能。为了落实教材育人功能,本教材以二维码的形式添加了思政案例链接,通过引入针对性的科学发现、科学家故事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衔接等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等,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2.增加思考、思维导图小结替换原英文小结,引导医学生问题驱动式学习,推动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包括组织学内容和胚胎学内容两部分,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及其机制的学科,两者都属于形态学科。学生普遍反映需要记忆的知识多、碎,缺乏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为此,本教材修订过程中保留了临床应用板块,以二维码的形式增加了思考和思维导图小结
《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基于循证证据,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涉及的临床、实验室研究、心理、伦理等进行了系统评述和日常实践 。《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共36章: ~5章介绍宫腔内人工授精的适应证;第6~18章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诸多因素; 9~21章关注实验室操作;第22~34章涉及心理、伦理、社会学问题及并发症情况;第35~36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日常实践循证指南(中文翻译版)》的内容和 进行了汇总。
......
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规划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第三轮修订原则和基本要求”进行的。编写的宗旨是紧扣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培养目标,体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的特点,以满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