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临床营养学(第二版)
    •   ( 87 条评论 )
    • 蔡威,沈秀华 /2024-04-0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本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临床营养学的经典内容。 详细介绍了临床疾病的营养防治方法,立足于国内外营养学的新发展和更新的内容,介绍新观点、新发现和新进展,既满足了营养专业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又包含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内容。为避免重复,本书不包括基础营养和公共营养学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临床营养学方面的重点。本书不仅是营养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营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的营养学专家、临床医师、营养师等广大临床营养工作者的理想参考书。

    • ¥66 ¥88 折扣:7.5折
    • 精准营养
    •   ( 3 条评论 )
    • /2024-11-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本书以精准营养的基础研究与概念规范、精准营养技术、精准营养应用以及疾病预防为框架,通过膳食精准营养评估、食物组学及膳食调查可穿戴设备与大数据技术、人体精准营养评估(包括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手段)、综合营养评价等内容介绍精准营养与个性化疾病相关的技术分析手段和应用实例。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精准营养与个性化疾病干预科学研究前沿,阐明精准营养的研究技术,从宏量和微量营养素角度分析精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为我国精准营养发展与个性化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为科研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74.3 ¥99 折扣:7.5折
    • 营养素及相关疾病
    •   ( 123 条评论 )
    • 张书田,张丹 /2024-05-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详细讲解营养素及相关元素,包括三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和矿物质;维生素等。维生素对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详细介绍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生物素、烟酸、泛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13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还介绍了多种矿物质,其中涉及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钠、钾、氯、钙、磷、镁、硫7种常量元素,以及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锰、硅、氟、钒、锡、镍、锶、硼、铋、铷、锆、钛、铌、钡、铍、镉、汞、铅、铝、砷、锂29种微量元素。

    • ¥59 ¥88 折扣:6.7折
    • 微量元素硒:健康守护者(硒科学系列)
    •   ( 3 条评论 )
    • 陈填烽 /2024-12-09/ 暨南大学出版社
    •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的国家之一,普及硒与人体健康的科学知识对实现全民健康意义重大。本书分 认识硒 了解硒 科学补硒 三部分,从科学认识硒元素开始入手,分析硒的不同化学形态在生命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差异性,并系统介绍硒的重要性、安全性、安全阈值以及生理学功效等;然后全面阐明硒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最后对哪些人群需要补硒、补多大剂量与哪种形式的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本书旨在向公众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专业人士普及硒科学相关知识,使更多人了解硒在预防、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实现科学补硒。

    • ¥59 ¥88 折扣:6.7折
    • 高级营养学(第2版)(2016北医基金)
    •   ( 517 条评论 )
    • 林晓明 主编 /2017-04-01/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包括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辅酶Q10,植物多糖,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代谢综合征,膳食、营养与老年性痴呆等6章,并在原植物化学物一章中新增加了多类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色苷、植物雌激素、植物甾醇等)的相关内容。第二版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营养学理论与相关疾病的预防紧密地结合,尤其是对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癌症等,着重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 ¥61.3 ¥85 折扣:7.2折
    • 营养免疫—身体保卫战
    •   ( 33 条评论 )
    • /2023-06-01/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书由营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15位专家共同编著,详尽介绍了什么是免疫力,如何提升免疫力,以及与免疫力有关的营养素;通过不同话题,贴近生活的故事,生动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免疫力相关问题,并指导大众从日常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面入手,掌握生活中提升免疫力的诀窍,从而构筑均衡免疫力。本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日常案例和实践指导,既能让大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又能一读就懂,一用就会,让大众真正掌握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和技巧,在疫情期间,实现提升自身免疫力,为自己的生命保驾护航。

    • ¥51.8 ¥69 折扣:7.5折
    • 硒与人体健康
    •   ( 26 条评论 )
    • 陈大明,李丹丹 /2024-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全面探讨了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不仅阐述了硒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生物学功能,还详细探讨了硒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之间的关联,同时还介绍了硒缺乏与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认识和科学的指导。最后,本书还介绍了如何科学补硒,指导人们如何合理摄入硒元素。

    • ¥73.5 ¥98 折扣:7.5折
    • 中国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特征研究
    •   ( 31 条评论 )
    • 陆姣 吴林海 /2019-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遵循 食品安全风险-食品-食源性疾病暴发 的天然联系,基于国际比较,通过官方资料、文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阐述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特征。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以食物供应链为切入点,按照 风险因子-作用方式-危害后果 的逻辑关系,系统整理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性风险因子,并重点关注认知缺陷及道德缺失等 人为 风险因子,厘清风险因子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后,在食源性疾病的防范中,关注到现代社会风险中 人源化 与 制度化 的显著特征,以社会共治为理论基础,融合 政府-市场-社会 三位一体的力量,研究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路径,并服务于政府决策。

    • ¥52.6 ¥79 折扣:6.7折
    • 好好吃 慢慢老:饮食与衰老
    •   ( 0 条评论 )
    • 金惠铭 编著 /2025-01-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本书为面向老年大众的养生知识类读物。通过科学的讲述代谢、饮食已经体内微循环,教会中老年人健康的吃、延缓衰老。尤书从年龄何衰老,以及饮食与衰老,还有行为与衰老、整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入手。教会老年读者怎么吃碳水、脂肪、纤维素以及对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合理饮食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多样化以及营养均衡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摄入的一种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一般包括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力、控制血糖。

    • ¥52.3 ¥78 折扣:6.7折
    • 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一册 第2版
    •   ( 17360 条评论 )
    • 杨月欣 /2009-12-01/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物营养成分数据是预防医学领域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科普宣传等必不可少的参考和工具,亦是农业、食品工业等部门进行食物生产和加工、对外贸易和改进国民食物结构的重要依据。 在一定意义上,食物成分数据工作不仅是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营养学这一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具体体现。这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其共同发展,并对人类营养和健康起到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食品的加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对食物成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对食物成分的研究也由已知的营养成分扩展到功效成分,如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等。这些改变必将对营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新形势,我们中心的营养学专家们又一次对我国的食物成分表进行了修订,这不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的丰富和扩

    • ¥96.2 ¥148 折扣:6.5折
    • 核桃与脑健康科学
    •   ( 0 条评论 )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2024-08-01/ 轻工
    •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脑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同时,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工作压力增加,人群体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影响脑健康的情绪问题日渐受到人们关注。改善脑健康及认知功能已成为营养科学等领域 挑战的前沿热点之一。 胡桃又名核桃,属胡桃科胡桃属植物,与扁桃仁、腰果及榛子并称“四大坚果”。科学研究表明,核桃具有改善脑健康功效的潜力,这与其营养成分密不可分。本书对核桃的基本营养成分及特色功能组分进行详细介绍,从改善学习记忆力、辅助改善睡眠障碍、调节精神及情绪等方面论述了核桃促进脑健康的科学机制,阐述了核桃通过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对脑健康的积极影响,从关键技术和产品创制等角度剖析了我国核桃脑健康产品开发与应用的

    • ¥56.32 ¥88 折扣:6.4折
    • 疼痛的故事 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跨越三百年的疼痛史,让我们重新认识疼痛
    •   ( 25 条评论 )
    • 乔安娜·伯克 著 /2023-11-01/ 上海光启书局
    • 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疼痛?如何应对疼痛?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一部跨越三百年的疼痛文化史。 在逃避痛苦的时代,让我们看到疼痛自有其意义。 从牙痛、头痛、痛经、肌肉痛,到精神痛苦,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到需要战胜的“邪恶”,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有些人则无权喊疼;有些人被认为对疼痛天生敏感,有些人则似乎特别耐疼……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人们在痛苦时如何自处?本书讲述了18世纪以来关于疼痛的故事,横跨医学、文学、 、生物等各领域,考察人们对疼痛的讲述发生了哪些变化,信仰、性别、种族、阶级等意识形态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了身体、意识、文化、语言之间的动态联系,为我们理解

    • ¥63.8 ¥12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