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历经百余年,久盛而不衰,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血管病学进展迅速,大大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本书除恰当地介绍和评价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新进展外,*的特点是以病例形式为主,重点介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阅读心电图时遇到的难点及可借鉴的识别点,介绍误漏诊病例心电图,在急诊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如何通过心电图仔细评估病情,以及梗死或病变冠状动脉误判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从心电图上的异常所见来印证冠状动脉造影所发现的病变,从而减少误漏诊发生,有助于更及时获得正确的治疗。
金少陵编写的《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是民国知名中医学家金少陵先生为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学所需而编纂的,又按民国《国医学术整理标准大纲草案》以旧有之望闻问切,删去其不合科学原理者,并加近世之器械检查等内容,《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以秦氏《诊断学讲义》为底本,集古至清诸医家学说,及先生丰富的四诊实践经验与中西学说相互参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用现代医学精确诊断,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取“返博为约”的方法,重新编排写成为民国标准中医《诊断学讲义》一书,为中医诊断学理论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书紧密配合第8版《诊断学》教材,将教材中的学习难点、考试重点与复习要点简明精要地提炼出来,部分内容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内容还以下划线的形式标记出来,方便学习与记忆。同时,本书做成口袋本形式,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复习。
本书将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与检测技术并重,主要介绍以下内容: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 项目进行总体介绍;系统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基本特征、主要病原谱及其监测、检测策略;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监测要求;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
第8版《恶性肿瘤TNM分期》包含了71种恶性实体肿瘤的TNM分期,与第7版《恶性肿瘤TNM分期》比较,大多数肿瘤的TNM分期没有作大的修改和变动。但是,对头颈部肿瘤、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癌、肝胆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肿瘤的TNM分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在导言中增加了分期和预后分组以及基本TNM分期的概念。间隔4版(4~7版)以后,本版又将儿童肿瘤的TNM分期纳入,但是编者指出儿童肿瘤TNM分期的纳入不能取代临床医生在治疗具体患者时使用的分期系统。此外,在第8版分期中引入了一种新的预后分期,即在传统解剖学因素基础上联合了生物学因素。
本书系“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评价专家共识”的第一个分册,内容包括“体外诊断产品立项与研发的过程管理”和“体外诊断产品上市后再评价”两部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法规和文献,系统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和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具有多维度的行业指导性。
《袖珍临床检查指南》是一本使用方便、具有丰富图表、包括病人各项体格检查的指南书,本书可在实践中随时查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你能迅速获得:询问病史应该包括的问题;对不同系统体格检查应该使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的显性体征。 第三版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充分的修订,新版图书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的日常临床工作。其意义为:鉴别诊断图表:综合了临床异常表现的常见原因,急诊图表:确定临床急诊的相关病史和检查纲要,老年患者的检查图表:给读者指出在检查老年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同点。问诊内容图表:列出为明确诊断所需要询问病人的问题,复习图表:综合了有关检查身体每一个系统需要记住的要点,危险因素图表:给出了与疾病相关的基本危险因素的信息,症状和体征图表:提供核心的有关疾病及病变的特征。
本教材章节与主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部分)》一致,包括总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与肾上腺、骨肌关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颈部共9章。每章内容包括辨识正常影像解剖结构、常见病病例分析、复习测试题和参考答案4部分,复习测试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4种类型。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帮组学生经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主教材理论知识,巩固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和对常见病的图像阅读技能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供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编写出适合高等医学院校使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再版编委会进行了充分讨论,对版进行了大的修改。但仍然遵循“三基”原则,既体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又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本实验教材的特点:吸纳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项目28项,同时增设了5项综合性实验和2项设计性实验。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十章。绪论简单介绍了实验室基本知识,章至第十章分别介绍了血液一般检查、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骨髓细胞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查、尿液检查、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在检查方法的介绍中,主要讨论了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器材、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本书以脉搏波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系统阐述了脉搏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正常脉搏图像标志与判别,脉图参数及临床意义,脉图检测仪器功能与技术操作,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脉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脉图诊断与监测等。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方法简便无创,其中有的研究成果已获国家发明奖和专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适于临床各科医师、相关教学和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亦可供脉图检测仪器研制人员参阅。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PCR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临床医学实验室基因诊断方面的应用,资料详实,可操作性强。全书共九章,主要有PC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基本原理、基本操作,PCR技术在传染病病原体、寄生虫病、肿瘤、遗传学、法医学及其它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从标本制备、引物设计、实验条件确定、结果分析判定及基因诊断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实讨论,并在附录中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分子生物学常识和数据。 本书可供从事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学、微生物学、法医学等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也可做为医院、血站、防疫站等生物医学检验部门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针对目前客观存在的药物错用和滥用现象,以当前国家已公布非处方药为依据,从常见疾病出发,根据不同的症状,分症列举,给出不同的处方。特别对一些容易忽略的但会造成用药安全和疗效的问题,一一点明,使读者能够避开药物的毒副作用,优选药物;对症下药。除此之外,针对每一种疾病,本书都介绍了相关的预防方法和辅助疗法,以提高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本书附录资料新近、充实,是目前为止完整收录我国两批非处方药目录,并以此指导科学用药的图书。故本书既可作为常见病自疗的指南,又可作为从事基层医疗保健或药品销售人员的参考读物。
由许乙凯、吴元魁、吕国士主编的《CT诊断与鉴 别诊断手册》是一部专业水平较高、实用性很强的学 术专*。本书有三大亮点值得读者关注:一是思路新 颖。作者把影像征象或发病部位作为提纲或切入点来 归纳一大类疾病,不仅切合影像诊断下作的实际情况 ,而且有助于拓宽临床诊断思路、提高分析能力。二 是内容全面,文字简练。本书涵盖了心脏和大血管之 外的全身各脏器,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表格(108个 ),*大程度地概括临床资料和CT特征,紧紧抓住鉴 别诊断的要点,尽量避免笼统模糊。三是选用了大量 宝贵的病例图片(468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