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紧密配合第8版《诊断学》教材,将教材中的学习难点、考试重点与复习要点简明精要地提炼出来,部分内容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内容还以下划线的形式标记出来,方便学习与记忆。同时,本书做成口袋本形式,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复习。
第8版《恶性肿瘤TNM分期》包含了71种恶性实体肿瘤的TNM分期,与第7版《恶性肿瘤TNM分期》比较,大多数肿瘤的TNM分期没有作大的修改和变动。但是,对头颈部肿瘤、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癌、肝胆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肿瘤的TNM分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在导言中增加了分期和预后分组以及基本TNM分期的概念。间隔4版(4~7版)以后,本版又将儿童肿瘤的TNM分期纳入,但是编者指出儿童肿瘤TNM分期的纳入不能取代临床医生在治疗具体患者时使用的分期系统。此外,在第8版分期中引入了一种新的预后分期,即在传统解剖学因素基础上联合了生物学因素。
金少陵编写的《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是民国知名中医学家金少陵先生为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学所需而编纂的,又按民国《国医学术整理标准大纲草案》以旧有之望闻问切,删去其不合科学原理者,并加近世之器械检查等内容,《诊断学正科讲义(民国中医药教材)》以秦氏《诊断学讲义》为底本,集古至清诸医家学说,及先生丰富的四诊实践经验与中西学说相互参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用现代医学精确诊断,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取“返博为约”的方法,重新编排写成为民国标准中医《诊断学讲义》一书,为中医诊断学理论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心电图历经百余年,久盛而不衰,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血管病学进展迅速,大大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本书除恰当地介绍和评价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新进展外,*的特点是以病例形式为主,重点介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阅读心电图时遇到的难点及可借鉴的识别点,介绍误漏诊病例心电图,在急诊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如何通过心电图仔细评估病情,以及梗死或病变冠状动脉误判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从心电图上的异常所见来印证冠状动脉造影所发现的病变,从而减少误漏诊发生,有助于更及时获得正确的治疗。
《诊断学助学歌诀(第2版)》以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为主要蓝本,经作 者精心提炼编排,以歌诀形式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常见 症状与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和实验诊断等。 《诊断学助学歌诀(第2版)》全书共载歌诀近 800首,语言精练,通俗押韵,易诵易记。为帮助读者理解,多数歌诀后面都附有注解。本书内容 详实,可读性强,是学习、记忆 诊断学知识的好帮手,适于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实用眩晕诊疗手册(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共分十九章,分别就眩晕诊断的临床分类、诊治原则、前庭功能的综合评价、前庭功能报告的阅读等临床基础进行阐述;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了眩晕疾病的诊治,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梅尼埃病的诊治,眩晕疾病的外科诊治,以及急性前庭病、前庭型偏头痛、儿童眩晕、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所致眩晕、双侧前庭病、声音及压力敏感性眩晕、运动病、颈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精神性眩晕的诊治,前庭康复的临床方法等。
本书将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与检测技术并重,主要介绍以下内容: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 项目进行总体介绍;系统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基本特征、主要病原谱及其监测、检测策略;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监测要求;介绍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供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编写出适合高等医学院校使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再版编委会进行了充分讨论,对版进行了大的修改。但仍然遵循“三基”原则,既体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又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本实验教材的特点:吸纳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项目28项,同时增设了5项综合性实验和2项设计性实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l.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第6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负责起草;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玉果、杜旭芹、黄金祥、张正华、朱秋鸿、尚波、吴华、孙成文、吴娜、邱葵、朱钧、朱晓莉、郝凤桐、张松泉、邱泽武、高萍。
《古今名医奇病治法三百种》为医案著作,共1册,不分卷。书中内容为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广泛选取历代名医治愈的怪症奇疾病案315则,汇总编辑而成。陈氏所谓的奇病,指一般人所不能知、不能治,亦即不能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之常理分析和辨治的疾病。奇病治验不甚多见,且散在于历代的史志、文艺和笔记当中。陈氏于治事之暇,刻意留心搜集整理此类医案,日积月累,得315则。每一医案,均先概述名医之里氏传略、师承渊源及学术造诣,后述病情摘要、辨证要点、治疗方法、所用方药。很多医案间附按语,考其源流,推其究竟,信而有征,足资借鉴。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是诊断学的一部分,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更多和更好的面向21世纪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决定将实验诊断学从《诊断学》中分离出来,列为一本独立的教材。为了配合新版八年制《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我们编写了这本《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供高等学校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实习时使用。 本版《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的编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2002年版《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管理”,“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章节,补充了真空采血技术、流式细胞术等实验及英文病例
本书以国家、军队相关的规章、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系统介绍了核生化恐怖的概念、特点、医学处置原则,以及核生化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
本书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内科学系Tierney教授的又一力作。临床精要就是通过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总结一个重要的临床现象或理念,这些临床精要既是对医学知识的精炼总结,也是Tierney教授几十年从医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本书分为四章,前三章分别介绍了如何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和临床典型病例心音,并附有CD-ROM, 便于读者阅读的同时听到并记住20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典型不同心音;第四章包含24个经典的临床精要,以及相关的深一步精彩说明。本书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内科住院医师、心血管内科医生等阅读参考。
在21世纪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形势下,为更好地培养医学专科人才,适应新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等,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临床医学专科教材评审委员会决定对专科层次的《诊断学》教材,在第4版基础上再进行适当修订。修订原则是围绕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传播知识的载体,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新版教材要求在充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要求,精选其内容、并在篇、章结构上力求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详略适度、逻辑性强,以体现教材的整体优化。 本教材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6.1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中国汽车集团总公司总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春茹、张毅南、王福祥、徐雯、李岩、邢军、刘秋杨、王玲安、赵颖、王彦、孙大为、刘文占、宋春宵。
吴英松和李明主编的《定制医疗现曙光——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分五章,为读者介绍了分子诊断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移植配型、法医物证学、预防医学及预测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使读者对分子诊断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是《分子诊断学》第2版的配套教材。全书分9章,共33个实验。按核酸的分离与纯化、聚合酶链反应、核酸鉴定与分析、基因工程综合实验和其他相关分子诊断技术顺序编写,实验内容涵盖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实验技术,尚有部分较为实用的分子检验技术在附录中详细介绍。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医学本科、专科学生实验使用,也可供教师及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和医学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简要概述了心血管科临床常见13种疑难病症的西医病因病理和中医辨证;重点介绍了这13种病症的药物综合疗法,各种针刺疗法、灸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割治、拔罐、刮痧、推拿、气功导引等中西医特色疗法。绝大部分疗法均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可靠,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疑难病症的现状及成果。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供各级医院心血管科临床医师、开展特色医疗的专科医师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