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专家担任主编,联合多家大型血液病诊治中心全国知名的专家,收集国际的最新文献,并融入高等级的中国循证学研究证据,将中国血液病专家近年来在血液学领域发布的指南、共识、实践与体会编写而成,在内容上尽可能充分反映当代血液病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普及、实用而又兼顾提高。与国际接轨,又兼具中国特色,详细介绍了各种血液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供各级医院血液科医生,内科、儿科医生及病理科医生阅读和参考,对血液病检验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也均有参考价值。
《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10版)》是对第10版《威廉姆斯血液学》以疾病和治疗为重点的相关章节的总结,是一本关于血细胞和凝血蛋白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的便携式工具书。《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10版)》共12篇95章,按照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疾病进行分类,以期建立起一个框架,对症状不明显的疾病进行梳理并鉴别诊断;同时,《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10版)》包含了大量的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图表。
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内容及各论,如正常出凝血机制与调控、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各科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包括:感染与出血和血栓、肝脏病与出血和血栓、恶性肿瘤与出血和血栓、免疫病与出血和血栓、心血管疾病与出血和血栓、脑血管疾病与出血和血栓、肾脏病与出血和血栓、内分泌疾病与出血和血栓、妇产科疾病与出血和血栓、器官移植与出血和血栓、外科与出血和血栓、药物与与出血和血栓)等。 编写特点: 1.系统性: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每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预防及预后等内容。 2.实用性: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血液科医生及广大的临床相关科室医生,内容以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尤
全书共13篇139章,涵盖了有关血液病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血液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均给予了详细论述。内容涉及了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乃至血液病的分子学和细胞学基础、实验胚胎学与基因组学、组织替换的细胞治疗原则等,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书中还针对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及遗产学基础的进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反映了当前血液病学领域的前沿发展。
血管损伤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也可导致周围器官的损害。本书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血管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入手,阐述了血管细胞在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了各种血管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转录因子、不同信号分子、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等在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揭示临床血管损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防治和临床药物靶点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李娟、王荷花主编的《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 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进行编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 一,从血液病常见的每个症状、体征或目前常用的实 验室检查异常结果人手,归纳并分析具有相同表现的 不同血液疾病种类和各自的特点;第二,从细微的区 别中找出鉴别诊断要点,这对减少漏诊和误诊意义重 大;第三,结合典型病例展示,演绎和归纳科学的、 独特的、高效的临床思维。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方便阅读,同时尽 可能反映血液病诊断的*新进展和实践经验,帮助血 液病学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初入血液病学领域的临床医 生建立科学和快捷的临床诊断思维方式,正确掌握和 充分运用所获得的血液病诊断信息,及时正确地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这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血液病学鉴 别诊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