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依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完成透析治疗,因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透患者的 生命线 。但血透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常常导致血管通路出现功能障碍而被忽视,从而引发心力衰竭、高血钾等危急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该书基于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分别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基础概念、建立、使用、维护、管理五个方面逐一展开,涉及围术期管理、并发症识别、日常护理等全面的内容。该书通过一问一答形式,以科普方式深入浅出地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管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也能作为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参考,从而促进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正确使用和科学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发病急、症状重、疗程长为特点,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类型。其中,以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为代表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进入成人肿瘤高发病率的前十大疾病之中。本书对血液系统急危重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出凝血疾病、贫血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血液病急危重症的处理策略。全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同时注重新颖性,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指南对规范临床医师的医疗行为和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已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习和熟悉各类指南的要点,是当前临床医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临床医师在学习、理解和应用各类指南时,常遇到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类指南制定的背景资料不熟悉。 《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第1版于2004年出版,第2版于2006年出版,第3版于2008年出版,深受广大临床医师的欢迎。 《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第4版)》在重点介绍各类心血管诊疗指南要点的同时,还全面地复习各种指南中所依照或参考的重要临床研究证据。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罕见病,患者终生需要结束替代治疗。为了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提供对于血友病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及时和规范的诊治,我们曾制订了多个版本的血友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南或者共识。本书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更新我国血友病管理指南。内容将涉及各个学科。血友病作为一种罕见病,近年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管理指南的出版将规范我国血友病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诊疗和照护,为提高我国罕见病诊疗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哈里森内科学(第19版):血液系统疾病分册》选自世界领域公认的标准内科学教科书 《哈里森内科学(第19版)》血液系统疾病部分,适合各大医学院校医学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阶段使用,也可供高年资医生随时查阅与提高。进一步获取更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 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罕见的惰性 B 细胞淋巴瘤亚型,年发病率约千万 分之三四。WM 最早于 1944 年被报道,因其通常分泌单克隆性 IgM、伴有浆样分化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而被认识。为了促进 WM 的规范诊疗与研究,2000 年国际华 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ldenstr m s Macroglobulinemia, IWWM)成立,2003 年 WM 的 IWMM 诊断标准形成,并沿用至今,从此 WM 走 向统一规范的研究之路。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髓样分化因子 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 L265P)位点高频突变及其激活布鲁顿酪氨酸 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BTK)的发现,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开启了 WM 的 BTK 抑制剂靶向治疗新时代。但仍有许多关键基础与临床问题急需解决,如 L
《希氏内科学精要》以其简洁、易读的写作风格和系统、全面的内容著称,历经9版,深受学生、住院医师和教师的喜爱。修订后的第10版延续这一优秀传统,重点介绍了对任何初入或已在内科领域工作的读者都至关重要的经过高度概括的内科学核心知识。 《希氏内科学精要》坚持以临床为重点、以基础医学为坚实基础的原则。每一系统均首先回顾必*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知识,随后各章全面介绍所涵盖器官系统疾病。对每一种疾病从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精练的描述,同时反映出内科学领域新近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实践指南;更处处体现出有意识的人文情怀,是医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血液病诊疗与康复》为“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之一,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造血组织、血液系统疾病及其健康评估与管理进行概述。各论以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介绍其发病机制、诊疗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和康复治疗。西医的发病机制阐述力求跟进研究进展,而治疗则确保符合指南的要求,并引入批准应用于临床的新疗法。中医部分是在西医病名的框架下进行辨证论治,组方既符合历代中医文献对各病的阐述,又针对各血液病的自身特点。《血液病诊疗与康复》方剂多为经典成方或引自专业文献,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康复部分结合各病的康复进展,对康复理念和方法进行了专业且实用的指导。
左力主编的《血液净化手册》从医师、护理和技师角度,全面介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各个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终末期肾病本身的并发症的治疗目标;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相关的常见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能的急性并发症(包括设备和透析用水相关的急性并发症)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分子免疫血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术语和方法;提供了血液与生物治疗促进会(AABB)制定的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抗原分子检测标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示例对检测标准做详细的解读。包括三大内容:①导论,包含红细胞遗传学、血型遗传学、基因分型方法的介绍,6种简单血型系统和3种复杂血型系统的检测,血清学和基因检测不符的解决办法,以及案例分析;②检测标准,包含使用分子方法检测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血型抗原的设施要求、质量体系、操作标准,以及识别编码这些抗原的靶向核苷酸所需的详细库存资源;③.标准解读,与《标准》中的条款相互对应,逐句解释条款内容,使读者对各项标准有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学》包括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的基础知识和免疫治疗在各个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新策略等内容。**篇概述免疫治疗概况及发展史、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现状;第二篇详细阐述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血液恶性疾病相关抗原、免疫应答及逃逸等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免疫细胞疗法、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等免疫疗法的新进展;第三篇按疾病介绍不同免疫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及新发现。《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学》紧跟转化医学及血液免疫治疗新领域新方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应用前景。
本书全面介绍溶血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遗传方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篇介绍红细胞代谢和溶血性疾病总论,这是理解溶血机制、溶血性疾病分类和诊断策略的基础。第二篇介绍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包括一些少见或国内未见报道的溶血类型,侧重论述各种溶血病因导致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第三篇介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利于溶血疾病的排查和及时正确治疗。第四篇介绍溶血性疾病常用实验诊断的操作方法、数据质控和正常参考值,便于临床医师查询和实验室人员操作。另附典型病例分析,提示诊断要点,特别强调对双重杂合子系统分析重要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工作中拓展思路。 本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反映本专业*进展,理论价值高,实用性
本书共113万字分为6篇42章153节。在篇概论十四章中,对败血症的各种共性问题,如引起败血症的原因、细菌(包括真菌)的致病作用、侵入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L型细菌败血病、多数菌败血症等,都从理论到临床,进行深入浅出,全面介绍;第二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病,共十四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PSA和MRSE的致病作用、流德病学特点和感染途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治疗、影响预后因素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三篇其他球菌及孤菌败血病,介绍了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病以外的其他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及孤菌败血症,第五篇为厌氧菌败血症;第六篇为真菌败血症。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学》包括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的基础知识和免疫治疗在各个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新策略等内容。**篇概述免疫治疗概况及发展史、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现状;第二篇详细阐述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血液恶性疾病相关抗原、免疫应答及逃逸等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免疫细胞疗法、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等免疫疗法的新进展;第三篇按疾病介绍不同免疫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及新发现。《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治疗学》紧跟转化医学及血液免疫治疗新领域新方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