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论述了如何询问病史、查体中注意哪些体征、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该选用哪些治疗方案等,在治疗部分用处方的形式列出不同的方案,并对处方和药物的使用做了详细的说明。书中还对新医师如何尽快胜任心内科临床工作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本书可弥补新医师工作经验的不足,帮助新医师对肾内科患者进行独立诊治。本书适于新医师和实习医师参考。
本教程是临床CRRT技术操作指导手册,本着实用、系统的原则,对临床实践操作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并查阅国内外研究进展。全书由9章组成,首先介绍肾脏替代治疗在ICU的应用,然后对CRRT护理实践基础、实践规程、CRRT参数设置、枸橼酸抗凝操作图解、设备报警与警告、风险防范进行图文并茂的论述,并有常见操作问题的答疑。适合从事CRRT护理的工作人员学习,使其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尽快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本书是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临床一线专家编写。全书共五十六章,分别对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肾间质疾病以及慢性肾衰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尿则与方案进行了系统、详细阐述。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参考了国内外肾脏疾病诊治指南、专冢共识和*资料,与国际接轨,体现当今肾脏疾病先进的诊疗水平,从我国临床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国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需求。本书对于规范、指导我国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新颖、系统,科学规范,实用性强,是临床医生和相关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
由肖相如*的《肖相如论治肾病(第2版)》分四个部分,**部分是具有概论性质的文字,如肾病的常用治法、肾病的常用方剂、肾病的常用中药等。第二部分是常见病证的治疗经验。第三部分是作者研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内容,其重心是作者提出来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整体功能代偿疗法 。第四部分是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专题研究,是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6章,分别介绍了糖代谢的调节、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特殊人群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及糖尿病常用临床路径。本书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不同人群的糖尿病(儿童、孕妇及老年人),不同身体状态的糖尿病等陆续推出了个体化的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
丁淑贞、李平主编的《肾内科临床护理/临床护理一本通》基本包括了肾内科专业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具体讲述了相关疾病概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详尽准确。本书适合肾内科与相关专业护理人员及医生使用。
美国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编写的《KDIGO慢性肾脏病评价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版)》保留了CKD(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但强化了CKD的分层框架;详化了CKD的诊断和预后;讨论了对CKD的进展及合并症的治疗;并扩展了CKD治疗的连续性:包括向肾脏专科转诊的时机,对进展性CKD患者的持续治疗,透析开始时机,以及综合保守治疗方法等的治疗方案的实施。
《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患者用书)》共包括4次课,4次课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尿糖和血糖监测、以减重为主要目标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低血糖的处理、足部护理、并发症筛查及药物治疗等。《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患者用书)》的内容涵盖了课程中医师和护师讲解的所有内容,并有一定的扩展。您将《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患者用书)》带回家中,随时翻阅,它就是您身边的老师。相信它可以回答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是由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肾脏病学专家集体编写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全书共分21章,分别对肾穿刺活检术、肾囊肿穿刺术、导尿术、膀胱穿刺术、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移植血管搭桥造瘘术等肾脏病常用临床操作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程序、方法等做了统一规范。本书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对规范肾脏病的操作技术、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适合于肾脏病学医师、技师等专业人员和医学行政管理人员参照执行。
本书是医学工作者快速全面理解肾脏病学基础的理想工具,可以对肾脏病的诊断、处理及其相关并发症有一较深入的了解。正如本书的题目所说,读者将在30天内获得肾脏病学的相关知识。30天不论是对于医学生、助理医师,还是肾内科轮转住院医师来说都是很理想的。而且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为阅读其他信息来源,如专业杂志文献以及更详尽的肾脏病学参考书奠定基础。此外,本书对非肾脏病专业的内科、外科和其他医学领域的执业医师来说也是一项有效的资源。
本书介绍了甲状旁腺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甲关旁腺疾病及代谢性骨病的检查方法,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关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典型病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新颖、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及可读性强,可供肾脏病科医师及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10年来,透析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透析设备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而日臻完善,智能化血透机、生物相容性透析膜和透析液在广泛应用。终末期肾衰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规范、准确,透析充分性,血管通路,贫血和营养治疗,已形成共识,制定了指南。新的治疗肾性骨病的磷结合剂已有市售,非动力性骨病得到重视,炎症介质在透析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正在深入研究。 透析技术在我国同样得到较快发展,从省市级医院逐渐普及到县市级医院,甚至更基层医院。透析设备,技术人员和透析病人数每年正以11%的速率递增。然而,我国透析技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仍存在获取新信息不及时等缺陷,为了及时把国外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介绍给国内同行,共享我国开展血液净化疗法的经验,我们特编此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肾藏精”藏象理论源流概述、“肾藏精”藏象理论思维模式、“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知识体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等,共5章14节。本书特色:其一,对“肾藏精”藏象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其二,集古今相关“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研究成果之大成,溯本求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其三,运用“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对相关理论进行知识挖掘和创新。
适逢人民卫生出版社来函征求书稿,同时鉴于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国内仍未有专著问世,遂商定编写本书。本书的内容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片,它是根据我们近20多年的临床研究经验,结合国际对肾综合的诊疗新进展写成的。编者主要是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领域专家,均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学历。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广大的肾科和内儿科临床医生,故在编写过程中要求:1、临床实用性强,读后能具体地应用;2、内容可靠,均来自循证医学或权威文献并结合作者自己及其单位的经验而写成;3、内容反映了国际新进展,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作用。从而一书在手,肾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此外,有20余名肾科教授和博士参与了本书的的编写。
肾为先天之本,肾病的病位不仅仅在肾,治肾功能衰竭要用整体功能代偿疗法。《肖相如论治肾病(第二版)》分四部分对肾病进行认证,主要内容为:肾病的基本问题、肾脏常见病证的治疗经验、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研究。
赵志刚、左力主编的《肾病500问》以科学诊治、安全与合理用药为核心,通过问答形式对肾病的医学和药学知识点进行详细解答,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科学、通俗的医药科普知识,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药师顺利开展工作提供的医药专业知识。本书作为一本便捷的工具书,让读者在需要时可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得肾病防治的医药知识。 本书共有4篇500余个问题,内容包括肾脏疾病的基础知识、肾病诊疗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肾病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编者参考了国内外各类肾病的治疗指南,兼具指导性与实用性。
本书是“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资助课题成果。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由4章构成,分别介绍了中医肾藏象学的基础知识,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发生学,中医从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医从肾治未病的现代研究。各论共2章,其中从肾治未病的食物与药物一章,分别介绍了中医食治之传统文化、从肾治未病的药性特点,以及82味常用食物与药物;并从其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从肾论治之本草集要、从肾论治药用拾璎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用药知识;其中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一章,分别介绍从肾治未病的配方规律,以及81首常用方剂,并从其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源流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方剂。本书基于中医肾藏象理论,全面系统论述从
本书介绍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 、 2014年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李培旭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的肾脏病临证经验。选编了20种现代医学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囊肿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每个医案的按语部分均详细地论述了本病的治疗原则和主要治法,以及作者的治疗经验。此书适用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各级医师、科研人员;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临床参考书及肾病患者和家属的参考读物。
《肾脏病专业知识 800 问》用 800 个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肾脏病常识、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与尿路感染、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囊肿和肾肿瘤、肾功能衰竭、肾替代治疗的相关知识。
本书对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免疫介导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代谢及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肾小管问质疾病、药物导致的肾损害、尿路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侧重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并尽量反映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方便读者更新专业知识,与国外保持同步。 本书对肾内科医师、中青年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会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