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病例,以神经外科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知识点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突出神经外科查房实践中的重点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还广泛涉及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神经外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1986年 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 诞生开始,以分析解读项目组每一篇重要文章的形式,加上一些未发表的标书、自述和NEJM编辑与审稿人的问题及相应回复等,一环环地将这30年的研究连接起来,让读者看到了一个 有时中规中矩,有时剑走偏锋 的激荡过程,感叹于 无心插柳柳成荫 内在的必然。本书能够让读者系统了解这30年 手脑结合 ,完成行之有效的临床转化之路的思路和细节,对手外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医生和研究生,以及将来有志于从事医学、神经科学相关工作的学生都有较大帮助。
为了及时向国内临床医师提供国内外最权威颅脑创伤治疗规范和新进展,江基尧教授再次组织国内颅脑创伤专家,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采纳国内外颅脑创伤救治方面的主流观点及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增加了颅脑创伤患者多模态脑检测技术、脑血管损伤治疗、硬膜下积液处理和脑康复等章节,列举了当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临床研究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循证医学证据。所列研究证据数据客观详细,资料来源清楚,论点科学公正,方法具体实用,期望对我国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救治颅脑创伤患者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使颅脑创伤患者尽可能得到规范和精准的治疗和护理,并逐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我国神经外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诊疗水平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神经外科诊疗范围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许多新的分支已经建立,并且走向成熟,如功能与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神经外科等。手术指征进一步扩大,疗效不断提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已降至水平。我国神经外科医师队伍日益壮大,许多县级医院已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组。我国某些神经外科领域的综合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干肿瘤及髓内肿瘤的显微乎术治疗,无论数置上.还是质及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跟上当今神经外科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我国神经外科专业知识水平,昊承远教授等邀诱部分相关专业的有经验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这本《临床神经外科学》,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在苏黎世,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畸形始于1967年1月。在此后的20年间,共手术治疗了41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和7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另有86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从我科出院而未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动静脉畸形是可切除的,但病人拒绝手术;另有24例因有损伤神经功能的风险当时未予手术,晚些时候才手术切除;还有22例(22/500=4.4%)是无法切除的动静脉畸形。 本卷(IIIA和IIIB)通过总结分析这41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及86例未手术治疗的经验,讨论显微外科技术诞生前后对这类难治性病变的治疗情况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其他类型可手术的颅内血管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22例)和静脉血管瘤(5例A),也做了简要的介绍。脑膜、脊膜、脊髓的动静脉畸形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和手术治疗不在本书中讨论,将另有专著介绍。 第IIIA卷的内容: 历
本书面向21世纪智能控制学科前沿,以微机模拟智能实现智能控制为主线,从智能控制论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技术。突出反映了该领域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外的研究成果及其大量应用实例。 全书共四篇。一、智能控制的新学科基础:思维科学,智能模拟,模糊逻辑,粗糙集合,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人工生命,混饨理论及可抗集合;二、智能控制的知识工程和信息科学基础;三、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多级送阶智能控制,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控制,仿人智能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多模变结构智能控制,学习控制,混饨控制及可拓控制;四、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在工业过程、运动工具、机器人及家电产品中20个内容翔实、新颖的应用实例。
本书共七章,采用随笔化写作方式,介绍神经外科手术入路、颅底外科、神经外科大师系列、神经外科风云人物系列、神经外科历史研究、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以及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素养。具有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