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起病急骤、异质性强,其预后与医疗服务的三个因素直接相关:1是否遵循“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与个体化分层相结合”的原则;2是否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提供及时的评价与救治措施;3是否具有系统性,即应整合多学科的资源,如建立组织化的卒中中心或卒中单元系统模式。因此,单纯颁布急性卒中的EBM指南并不能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价值取向外,要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地、及时地、系统地执行EBM指南,尚需一系列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体系,即所谓的“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工程、路径及各个环节上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与工具(如溶栓箱、远程卒中医疗体系、量表等)。本分册的撰写基于上述原则,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条理清,旨在为同道提供一本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急性卒中指南的口袋书。
本书为《临床护理指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胸外科护理基础、胸部外伤护理、肺部疾病护理、食管疾病护理、纵隔疾病护理;体外循环基础、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护理、瓣膜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大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胸部其他相关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等。重点突出了本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以及前沿内容,特别是在心脏外科,将学科的发展与临床的实际结合起来,不仅给临床护理工作做出指点,也能给I临床线护理工作者提供较多新的知识点。特点是既有符合临床技能培训的知识,同时又纳入了较多的相关知识或者科普故事。使得全书既生动又不失严谨,读者在丰富临床理论及技能之余,还能了解更多的与该疾病有关的知识。 本书是一本适合于各级医院的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手册,尤其适用于胸心血管外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由孙宁玲编著。孙宁玲医师从医35年,研究高血压病已经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名列前茅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专家了,在国内是有影响的知名医师。可她却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出来,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高血压的普及读物,把前人的经验、临床实践和自己的科研成果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写出来。让大家在了解这种常见又难以治愈的高血压病症的同时从疾病未发生开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治疗。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基层医生读物及科普读物。
本书是旅美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姚珍杲教授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运动医学向广大心脑血管病患者介绍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血脂异常的四种不吃药疗法:“篇 有氧代谢疗法,第二篇 传统保健疗法,第三篇 饮食疗法,第四篇 睡眠疗法”
本书介绍了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西医与中医两方面)、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思维程序、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参阅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分析了造成难治的因素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全书共编写了14种难治性心血管疾病,每种疾病的内容均包括概论、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思维程序、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中医辩证论治、中医临证心法及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内容系统,资料翔实,不仅注重理论上的深度、广度,更注重临床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临证心法为本书之一大特色,此点也恰是临床工作者关心、想了解和掌握的。
本书是《北京医学文库》之一,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教授主撰。全书共分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脑缺血性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动 静脉窦、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颅内静脉窦的病变等九章,详细阐述了各类脑血管病的病理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和预后效果,并介绍了国内外诊治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书 中附有大量插图、照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颅脑外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全书共分九章,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法、颅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颅脑损伤的诊疗常规、颅脑伤并发症与后遗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颅脑外伤中的脑血管损伤。本书简洁实用,可供基层神经内科医师和医学生参考。
本书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基于大量*的、翔实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深入探讨了冠心病这一常见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及如何选择的问题,包括药物治疗、CABG、PTCA等,并介绍了不稳定性心绞瘤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
本书详细描述了泌尿系统有关器官血管解剖的基础,重点介绍了血管导管技术在泌尿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造影剂的发展及其应用,肾动脉、膀胱动脉、髂动脉超选择性造影栓塞术及腔静脉、肾上腺素肾静脉造影,肾上腺静脉导管法,肾血流动态诊断及肾性高血压、肾肿瘤、腹膜后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对栓塞物质的发展及其应用、肾动脉人工栓塞术、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膜后肿瘤、泌尿系统器官出血、肿瘤长期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插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及血管导管介入技术在男科的应用(包括经皮穿刺插管精索内静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及前列腺疾病等)作了系统详细的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充实、确切、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国内在泌尿科领域中的一本详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数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而且不断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本书汇集了这些新的微创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对于医患双方均有益,填补了心脏外科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术和桥血管获取技术的空白。 主要特点: 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内科医生和麻醉师的*专业指南。 总览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并发症的处理。 特殊的麻醉要求。 内镜桥血管获取技术。 本书描写目前基本成熟的新技术,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进而帮助他们开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对心脏外科医生而言,该技术更为省时、有效、简单而安全;对患者而言,该技术更为有益。
本书对循证的概念和证据评价进行了全面地阐述。书中重点将证据的确立及在此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病史及体格检查的严格评估、诊断过程中的信息采集、*证据的寻找和对心血管临床实践进行评价等作了系统阐述,并对生活质量概念理解、卫生经济学相关概念认识、决策分析法的*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重要的突破之一。自从19世纪60年代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实施以来,经过几代心血管医师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全世界接受搭桥手术的患者已有数千万例,仅美国每年接受搭桥手术的患者即达到50万例。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搭桥手术,尽管起步较晚,但手术数量持续递增,根据2008年的资料,全国当年接受搭桥手术的患者已超过14万例。 然而,桥血管的退化或闭塞却是困扰心血管医师和患者的重要难题。大隐静脉是目前常用的血管桥,而静脉桥血管在术后1年即可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至术后10年通畅率只有60%。内乳动脉桥尽管通畅率高,但毕竟应用非常有限。据此推算,我国每年都会新增数万例因桥血管闭塞而亟须再次治疗的患者,搭桥术后的再次血运重建问题已成为临床医师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普及,重症监护技术与设备不断更新。本书作者总结了长期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工作的经验,介绍了ICU的设置、组织管理、监护常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监护,特别是对各类心脏疾病的监护特点、ICU的操作技巧及ICU*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内容翔实、简明扼要,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供ICU医师、监护师、护师及护士使用、参考。
本书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以问答形式对颅脑的解剖、脑外伤的机理、脑外伤的治疗、康复治疗、护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本书对于神经外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非常适合作为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的入门读物。? 本书也可供急诊、ICU等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阅读参考。还可供脑外伤患者和家属阅读,使他们能了解相关知识,尤其是护理和康复知识,使其配合诊疗,并能在缺少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护理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