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作者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和疑难杂症的思辨特点、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以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方法诊治且疗效显著的15种常见肿瘤为主,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肾癌、膀胱癌、脑瘤、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全书共分15章。每章详细论述1个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每章分4节,分别为该肿瘤的流行性病学研究情况;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作者建立的肿瘤诊疗及患者一体化平台中收集整理近5年该病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治疗该肿瘤的选方用药特点,从中总结出的用药规律;诊治该病的思辨特点,选方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或发育畸形,其分类及命名在我国尚十分不规范。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本书介绍各种治疗手段及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硬化治疗、激光治疗、同位素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加压治疗、冷冻治疗、电凝治疗、电化学治疗等等,阐述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治。本书将着重介绍脉管性疾病的最新分类,儿童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断、影像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所附图片均为典型临床病例,特别是治疗前、后对比图像能直观地显示治疗效果。
涵盖27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每个瘤种包括放疗适应证,放疗定位,靶区勾画原则,放疗剂量及分割,危及器官勾画及限量,典型示例,笔者经验分享。采用纸数融合出版形式,图文结合,动静结合,规范与经验结合,以掌中宝的形式出版,实用性强,便于在繁忙的临床工作环境下让放射肿瘤学医生快速便捷地提高放射治疗精准勾画水平,缩小不同单位或不同医生之间靶区勾画的差异,对推动肿瘤规范化放疗及放疗同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形式实用而独特,做到图文结合,动静结合,以及规范与经验结合。
1.编写团队多元化 本次编写将邀请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国内*专家教授参与,例入天津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付丽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的黄晓波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乳腺外科的周永昌教授等。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教授参与能让第二版的编写质量达到*好。2.纳入*的指南,进展与共识 2014年以来,许多保乳治疗的*研究成果,以及共识和指南将纳入修订版的编写。为读者带来*的保乳治疗前沿知识。3.提供更多的国内本土化的保乳治疗经验 东方女性因乳房体积偏小,密度偏高,在具体的保乳治疗方面与国外患者存在巨大的不同。在过去的三年内,我中心开展大量的乳腺癌整形保乳手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修订版将提供大量的我中心和国内其它同行的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经验和成果分享,以更好的将保乳治疗的经验分享普及,让更多的国内本土医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癌痛的病因、发生机制、治疗原则、护理特点、出院后指导等临床实用问题,特别是详细论述了难治性顽固性癌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还介绍了目前新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癌痛。 本书作者均来自临床一线,为长期从事癌痛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疼痛科、肿瘤科、麻醉科、中医科、 药剂科专家、学者,在临床上独当一面。 本书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第十四届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会长倪家骧教授作序,还邀请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疼痛治疗中心的莫世煌教授指导并参与编写,使得本书的观点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开阔,希望能为从事癌痛治疗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阐述骨肉瘤新的发展和个人对骨肉瘤的认识,其基础主要是阅读近十年来 200多篇与骨肉瘤相关的论文和论著,参加多种国内外骨肿瘤的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著名骨肿瘤中心的学者、医师们相互交流,同时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及个人从事骨肿瘤临床和相关研究工作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希望从骨肉瘤诊断和治疗规范及近年来新的进展这几方面来展开,在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骨肉瘤化疗的基本概念、化疗的各种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和近年来骨肉瘤相关靶向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使更多从事或希望从事恶性骨肿瘤诊治的临床医生了解到国内外新的骨肉瘤的相关基础理论、治疗理念、原则和方法,规范临床工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使骨肉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得到提高,终,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找到新的治疗手段来让患者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一词由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l在1985年提出,被译为“微侵入”或“微侵袭”,有时也译为“微创” 。 从根治性肾切除术到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从手术切除肾肿瘤到经皮穿刺消融肾肿瘤,无不体现着肾癌微侵袭治疗的发展。 张宁主编的《肾癌微侵袭治疗》系统描述了目前各种肾癌治疗的微侵袭方式,内容科学、全面、严谨。 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仔细阅读本书都会对加深对手术技术和准确性的掌握和理解,*终会使患者得到治愈并受益。 本书适用于仍在学习进步中的青年泌尿外科医生,衷心希望本书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书为一本较全面、系统地阐述神经系统肿瘤的书籍。编著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根据1993年WHO制定的肿瘤分类标准,对每一种肿瘤均较为详细地表述局部解剖、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常见并发症防治、护理及预后评价等。全书分为16部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各好发部位的肿瘤生长特点与手术处理技术。内容翔实、新疑,技术先进、实用,是目前国内*代表性的神经系统肿瘤学专著。对从事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神经科学工作者,内科、外科、急诊科、颌面外科、五官科、儿科、妇科医生及医学院校的师生等,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00多位消化道领域权威专家联合编撰,涵盖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六大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全书以 200 个问答形式构建知识体系,针对 "什么是早癌"" 如何筛查 ""微创治疗优势" 等关键问题,结合 100 余幅原创插图与 55 段专家讲解视频(扫码即看),实现 "图文视听" 四维科普。书中系统阐述肿瘤流行病学特征、早期症状识别、内镜诊疗技术进展等专业内容,重点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理念,提供膳食管理、运动指导、烟酒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特别收录姚礼庆、周平红等顶尖专家临床经验,包括肠梗阻支架植入、PPH 痔疮微创术等国际领先技术解析。本书获汤钊猷、樊嘉、葛均波等两院院士题词,顾建英书记与杨秉辉教授作序推荐,既是普通民众防癌抗癌的实用手册,也是基层医生临床参考的重要资料,为推进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
本书根据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设计书本的架构及内容,主要包含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交流沟通,患者安全,质量促进,循证实践及护理信息等相关板块,根据架构查询国内外相关护理教育及发展趋势等内容编写本书籍,书籍编写倾向于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书籍内容关注临床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护生的持续化学习,增加职业的认同感。读者对象为实习阶段的护生。同时,本书的内容及架构也可作为新护士培新及学习的资料。为护生更好的向临床护士转变提供学习资料。
本教材以肿瘤研究模型和核心研究技术为基础。其中模型部分介绍了肿瘤生物样本、肿瘤细胞系模型和肿瘤动物模型,并涵盖了肿瘤类器官。 技术部分介绍了肿瘤治疗靶点表达检测技术,肿瘤治疗靶点互作因子及活性位点鉴定技术,肿瘤治疗靶点细胞亚定位技术,肿瘤治疗靶点组学筛选技术,肿瘤治疗靶点过表达、敲减及敲除技术,抗原纯化与抗体制备技术及肿瘤治疗靶点晶体结构解析技术,并概述了肿瘤新药研发所涉及的药物筛选、改造、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方法。 本教材主要面向医学类和生物医学类专业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本教材具有理论与操作结合、专业与普适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的特点,为从事肿瘤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沿理论知识和实用操作方法。
阐述常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内容,包括下丘脑-垂体肿瘤、头颈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胆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内分泌肿瘤、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节细胞瘤、Merkel细胞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女性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内分泌肿瘤异位分泌综合征、神经内分泌肿瘤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