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常见皮肤病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甲真菌病,共六章,分别概述了甲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甲真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特别详细系统地介绍了甲真菌病的系统用药和局部治疗方法;下篇为甲病,共八章,分别介绍了甲病病甲的特征改变,各种疾病、用药、创伤和多种职业接触因素导致的甲改变,以及先天性甲病和甲肿瘤。 本书收集了外大量参考文献,资料齐全、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是皮肤科医师及其它各科医师和医学院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主要介绍中医和西医皮肤病基础知识;各论重点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140多种皮肤病和性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各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亦作了扼要的论述。同时附有68幅皮肤病性病彩图。 本书是一本以作者丰富临术经验为主,同时参考吸收有效新、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性病科的临床医生阅读使用。广大医学爱好者、医学学生学及有关病者亦可参考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人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主要的医学问题之一。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决定于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患者就诊时肿瘤的分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好。在众多的临床病理指标中,肿瘤的分级是评判患者预后,估计肿瘤进程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最早提出病理形态学改变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应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现代病理学之父Rudolf Virchow的著述,但真正明确提出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以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应该是德国病理学家von Hanseman。现在采用的肿瘤病理学分级应该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Broders提出的鳞状细胞癌四级分级法,此后不同肿瘤的分级方法陆续问世。 肿瘤的分级(grading)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的高低来确定的。对恶性肿瘤进行分
消灭与改造并举,全新抗癌新视点!《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高屋建瓴,在对外抗癌战略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外抗癌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和澄清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倡导抗癌要以预防为主、正确诊断、慎防癌转移,创造性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抗癌新主张,试图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抗癌战略和抗癌之路!《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还针对癌症病人康复,提出了许多独到而有效的方法和见解,如坚持游泳、买菜等,特别适合各种癌症病人及其家属,广大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以及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汤钊猷院士,与肝癌战斗40余载,经验丰富,成就卓著,深受广大癌症病人和家属的尊敬和爱戴。 ????
在评估和处理老年患者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准确的信息,但是临床医师在诊室、老年公寓、医院查房或者不在办公室应诊时,很难找到一本能够便携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工具书,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服务理念。
本书是“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的神经外科分册,是为满足神经外科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共分二十六章,对神经外科各领域的临床疑难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既结合我们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也参照了神经外科的进展。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神经外科临床硕士、博士以及低年资神经外科医生,是一本实用性的临床参考书。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帮助肿瘤科临床主治医师进一步掌握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规范有效的诊断或治疗手段,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解决日常肿瘤诊治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我们组织了有较丰富经验及专业特长的高年医师,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现代主治医生提高丛书》中的一部,重点介绍恶性肿瘤,以临床实用为主线,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学、细胞病理学、影像诊断、核素诊断以及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从日常肿瘤诊疗工作中所常遇到的诊治手段的对比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优化的比较等,进行阐述与解答,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本书对肿瘤专业各科的中青年临床医师都有指导意义,对医学院校教师及临床专业研究生也有参考价值。
本册包括骨、关节、眼、耳、鼻、喉部分的X线诊断,每疾病的诊断都有关于病理、临床的简要介绍,而该病的X线表现则有详细介绍,并有相关的鉴别诊断(围绕X线征象展开)。每一系统疾病都有关于X线检查方法的介绍,内中不乏独到之处。全书图文并茂,照片图计有1300余幅,线条图270余幅,图、文参照更易使读者清晰明了。本次修订还增加了若干CT内容(包括文与图)。
艾伯纳原著的《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及置管实用操作方法)》是一本以操作技术为导向的教材,介绍了超声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相关外周神经阻滞及神经周围导管留置的实际操作。《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及置管实用操作方法)》中每一种具体操作技术都配有超声图片、彩色照片以及细节丰富的图解,并作了简明小结,可提供快速、便捷的参考。文中帮助性的提示和指导更有助于阻滞的成功和优化。全书分四篇,分别侧重于介绍基本概念、上肢周围神经阻滞、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和外周神经周围导管。
体表肿物一般都是些小的肿物,在门诊就医过程中经常遇到。虽是小肿物,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仍有误诊、漏诊和治疗不当的问题发生。在这些问题中主要是认识不清,诊断不明。尤其是现今分科很细,一些年轻医生对一般普通的体表病变都不认识,见到了感到一头雾水,很觉为难,以至于无所适从。将用肉眼能看到的,用简单触诊能确定的一些常见体表肿物,编写到这本书中,以便于初进临床的青年医生、实习医生随时翻阅参考学习。
麻醉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麻醉学的概念及范畴不断更新。本书特邀国内知名麻醉及疼痛专家,结合他们的临床经验及近年来同际国内本领域*进展,汇集成册,涵盖了疼痛、麻醉深度、麻醉监测、麻醉器械及药物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当前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以促进医生态度和素质方面的不断提高。 本书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有重要作用。
本书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多名专家编写。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吸收了的皮肤性病学研究成果,编入了规范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和治疗原则。本书在皮肤性病诊疗方面具有性,可为全国从事皮肤性病诊疗的医生们提供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指南,也为管理和处理纠纷提供客观的学术依据。该书是皮肤性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麻醉失误的原因及其防范的措施。内容包括绪论、麻醉前对病情估计及术前疾病治疗的失误、麻醉期间的失误、急症病人手术麻醉的失误、专科麻醉的失误、某些特殊病例的手术麻醉失误、术后麻醉处理中的失误、心肺脑复苏中的失误、麻醉医师在疼痛诊疗中的失误、麻醉失误防范措施的探讨等,书中介绍失误病例432条。对麻醉医生、手术室医护人员、医学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来说,是一本实用的好书。
《针刺麻醉教程》从针刺麻醉技术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梳理针刺麻醉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发展过程,简述针刺麻醉的基本原理与临床价值,挖掘中医经络腧穴及脏腑理论的经典内涵,结合西方医学解剖及生理病理学对人体的探索与认知,阐述穴位的针刺作用、适应证和辅助用药等临床规律,分类讨论各类手术临床针灸麻醉选穴的规律及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的针灸麻醉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