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5.1、6.1、7.1和8.1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可与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GBZ 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第二I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波、吴镇凤、陈大伟、金玉珂。
本书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放射治疗计划学》的配套教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学》章节顺序编排,目的是为主教材的理论学习提供帮助。全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内容、练习题和练习题参考答案四部分。本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放射治疗计划学课程,进行教学指导及习题练习,包括: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教学,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同时本书适合肿瘤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参考之用,主要以大量图片及实例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 容易掌握教材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及独立进行计划制作和评估、执行。
本标准的4~8章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Z 123-2002《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123—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GBZ 123-2002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修改了工作人员一年中吸人或食人放射性核素的年摄人量限值及空气导出浓度等数据; ——增加了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分区等; ——删除了原标准中有关环境监测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电子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亚虹、刘怡刚、刘德明、李长虹。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66 1996,GBZ 123—2002.
本书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放射治疗计划学》的配套教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学》章节顺序编排,目的是为主教材的理论学习提供帮助。全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内容、练习题和练习题参考答案四部分。本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放射治疗计划学课程,进行教学指导及习题练习,包括: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教学,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同时本书适合肿瘤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参考之用,主要以大量图片及实例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 容易掌握教材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及独立进行计划制作和评估、执行。
本书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放射治疗计划学》的配套教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学》章节顺序编排,目的是为主教材的理论学习提供帮助。全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内容、练习题和练习题参考答案四部分。本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放射治疗计划学课程,进行教学指导及习题练习,包括: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教学,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同时本书适合肿瘤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参考之用,主要以大量图片及实例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 容易掌握教材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及独立进行计划制作和评估、执行。
本标准第4-7章以及附录B和附录C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探伤作业场所及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本标准4-8章和附录C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书总论部分介绍了介入技术主要设备、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麻醉、复苏、介入手术室管理及X线损伤的防护等;各论按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等条目,详细叙述了不同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
本书选材注重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放射医学专业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放射物理、辐射剂量、放射化学、放射生物、放射毒理、放射临床损伤和放射卫生防护等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本书的选材以放射生物、放射临床损伤和放射卫生防护文献居多。全书共有二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A,B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在阅读课文前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并在课文后配有专业词汇、词组、难句分析并附参考译文、正误判断及简答问题等内容,书后附有核科学大事记及总词汇表。 本书为吉林大学“十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放射医学专业学生英语教材,亦可作为从事放射医学与卫生防护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学习放射医学专业英语的工具书。
X线检查及诊断的临床应用已很普及了,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各学科、各系统。经常碰到一些问题,查“大部头”书太麻烦,如能有一本随身携带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就方便多了。本书就是对解决这方面不便的一种尝试。本书尽量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叙述,直观清晰的图像表达,力求在“方便”、“明了”上做文章,希望能够解决一些临床医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六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些疾病的X射线诊断详细特征,适合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共12章,章主要介绍了CT诊断的相关基础。第2至0章着重阐述神经系统、五官与颈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四肢及脊柱、心脏与大血管、后腹膜间隙及乳腺的正常、常见异常和常见疾病的CT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思路。最后2章对CT介入和CTA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 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练,注重实用。每一疾病均附有质量上乘的图片。图片注视详细,图中标记醒目宜辨,可读性强。适合影像科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以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
本模拟试卷包含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所有相关内容及考试题型。共6套试卷,包括A1型题、A2型题、A3A4型题、B型题、X型题、案例分析题,每套试卷的参考答案附在 。本书实用性强,可用于考前复习和自测,以便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辐射血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放射生物学和血液学基础,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辐射损伤与修复,辐射造血损伤临床,辐射损伤诊断所用血液学指标和血液学治疗,以及有关实验技术,共八章。书末附有英汉名词索引和附录。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其核心部分较多取材于编写者的科研成果,涉及本领域前沿课题,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本书为放射医学专业研究生用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师生,以及临床血液学和肿瘤学医师参考。 本书由张卿西审校,经放射医学教材委员会放射生物学课程组于1988年10月由苏燎原和张卿西主持召开的审稿会审定,同意作为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放射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应用浅部和深部X射线的简单治疗,发展为目前的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从早期使用镭管和镭膜的腔内和敷贴治疗,到应用三维计划的近距离后装放放时射野和剂量验证、影像引导的精确放疗也很快应用于临床。技术的进展给肿瘤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治疗并发症,但同时对从事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放射治疗的医量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熟练掌握临床肿瘤学和放射生物、放射物理知识,才能初步胜任放疗的临床工作,正确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和严格的质量保证,是放射治疗的关键。 本书是由我科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和物理师编写,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我科的治疗经验,主要编写了常见恶性肿瘤和非恶性疾病的放射治疗常规。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将我科实施多年的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