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肌肉骨骼超声(简称肌骨超声)的入门图书。全书共8章,分别为肩部、肘部、手腕部、髋部、膝部、踝部及周围神经超声检查,并较第一版增加了肢体肌痉挛肉毒毒素注射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书中对每一部分的局部结构与解剖、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进行了简洁、扼要的介绍,并附有大量的超声探头位置示意图、解剖示意图和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力求内容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和了解肌骨超声,有助于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超声在肌肉骨骼病变中的应用。
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众多国内一流肌骨超声专家参与编写,包括概述、肩关节超声检查、肘关节超声检查、腕关节及手关节超声检查、髋关节超声检查、膝关节超声检查、足踝关节超声检查、周围神经超声检查、皮肤超声检查、肌骨介入性超声等十三章内容。指南对相关部位超声检查的目的、适应证、检查内容、仪器和详细的检查方法以及超声的局限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重点声像图均附有体表探头位置图和素描示意图,本书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从事肌骨超声工作的医师阅读参考,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医师阅读,是指导超声医师临床工作的规范性指导用书。
1.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超声从业人员、仪器、诊疗流程的管理及各系统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具体包括肝胆胰脾超声、泌尿系统及肾上腺超声、心脏及胸部大血管超声、腹部血管超声、妇科超声、产科超声、周围血管超声、眼部超声、颈部超声、乳腺超声、阴茎及阴囊超声、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儿科超声的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2.内容特色 本书全面涵盖超声机构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及临床超声诊疗质量控制方案,兼具科学性、权威性及实用性,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超声诊疗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指导和依据,为切实落实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一本深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超声科住培生、研究生、进修生和年轻超声医师的参考书—《超声诊断临床备忘录》(第1版)于多年后,终于迎来了第2版的面世。第2版沿袭初版的写作风格,对9章内容做了局部调整和增删,增加了新的分类和分型,使其更加贴近**临床进展。希望此书一如既往地受到读者喜爱。 本书共9章。分别从腹部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心脏疾病、血管及浅表器官疾病、介入超声、相关影像学知识与诊疗技术、操作平台解读和值班备忘录9个方面,以条目形式提纲挈领地将超声和临床相关知识列举出来,其中超声部分重点包含:超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要点;临床部分包含:疾病定义、分型分类、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要素;其他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囊括了和超声诊断相关的所有专业知识要点。是
本书共2篇(入门篇和提高篇)8章。入门篇4章,重点介绍了血流参数及仪器调节、颅外动脉检测及流程、颅内动脉检测及流程、TCD试验,本篇适用于初学者及未经过规范化培训的TCD操作者。提高篇4章,重点介绍经临床循证医学充分肯定的临床应用: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评估、脑动静脉畸形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检测、TCD监测技术,适用于经过入门学习的初学者及有一定TCD基础需要提高诊断、评估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本书适于经颅多普勒检查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介入科、老年病科、体检中心等相关的临床、药物及科研机构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本书特色是避免冗长的理论阐述,重点讲解技术操作和规范,结合相关标准和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
本书在第3版基础上,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出发,大量增补了新的内容和图片。第4版包括总论20章、各论42章。总论部分重点讨论心血管解剖生理、胚胎学,超声心动图学基础及其各种新技术,增加了介入性治疗新技术及小儿术中超声监测的内容,修订了心功能测定、胎儿超声和目前阜外医院超声科使用的右心声学造影等有关内容,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各论部分根据解剖畸形分类的不同,分为六个部分,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各种疾病的改变;各章重点讨论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临床特点、超声检查方法和超声表现,并在与外科手术相关的章节中增加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全书精选黑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近3000幅,其中不乏罕见、特殊的心血管病例。
2015年底,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工作启动。来自全国各地在浅表器官超声诊断领域颇有建树专家共同努力,几易其稿,为广大超声医学工作者献上了一本目前国内*为全面、详尽和先进的浅表器官超声指南。本指南制定了眼眶及眼球、涎腺、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阴囊、浅表淋巴结、浅表软组织和腹外疝等器官和组织的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等常规超声检查规范,部分章节还融入了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和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等内容。本书为各个层次的超声医学工作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可作为浅表器官超声检查的规范性指导用书。
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众多一流介入超声专家在前一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介入超声近年来的发展,经过多次讨论和认真修订编写而成,本修订版新增了子宫肌瘤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乳腺肿瘤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消融治疗、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放射性粒子植入、纳米刀消融、腹腔及胃肠道肿块穿刺活检、内镜超声引导的介入诊疗、血管心脏介入、减胎术及异位妊娠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介入超声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此外,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章节设置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原则上以技术为主线,设立总论、介入超声诊断篇、介入超声治疗篇、术中超声监测篇,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妇产、浅表等章节及新技术的应用,如纳米刀消融、腹腔镜超声及超声内镜等相关内容分配到相应章节中去。本指南力求将国内外介入超
本书重点阐述了临床常见疾病的各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点、超声诊断、鉴别诊断、临床价值,以及相关的解剖、病理和临床知识等。包括超声诊断基础、循环系统、心脏、肝脏、胆道系统、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男性生殖系统、妇科、产科、小器官、血管等脏器疾病的超声诊断内容。为了便于读者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的声像图特点,编者精选了大量能体现各种疾病声像图特征的实例超声图,配于相关文字后面。本书包含的疾病较全,图文并茂,文字简洁实用,便于携带和查阅。本书适合超声科医师、临床医师、实习医师及医学生参考阅读。
本书是针对初级超声医师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入门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很多非常必要的临床知识,使读者形成临床与超声紧密有机结合的知识结构,对形成正确全面的诊断思维习惯非常有帮助。全书共6章,第1章讲述了颈部血管解剖、超声检查技巧、检查要点、测量方法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基础知识;第2章讲述了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的标准正常值;第3、第4章讲述了颈动脉疾病相关知识;第5章讲述了**评价参数与实例;第6章讲述了药物治疗、术前超声检查等对超声检查的影响。书末附有颈动脉超声评价动脉硬化的指南。本书通过简明洗练的陈述方式展示了实用地道的主干内容,篇幅不大但知识面宽,对疾病知识介绍详尽。
这本KeithKillu、ScottDulchavsky、VictorCoba主编的《ICU超声手册(第4版)(精)》是人类获益于空间研究的又一典范。国家空间生物医学研究所致力于宇航员的直观教育计划研究,旨在培训宇航员能够在国际空间站内开展超声检查;这本手册就是该研究结果的直接呈现,并且也能够为ICU病房医生应用超声提供*大的帮助。 无论是在院前还是院内,实时床旁超声已经成为连接临床诊疗和危重患者的重要桥梁。床旁超声技术迅速传播,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其发展速度之快,使得超声操作者的培训应接不暇。 WINFOCUS,即国际重症超声联盟,通过培训、临床研究、技术研发、交流台作等各种方式,全心全意致力于加快技术的传播。对类似这本手册编纂的支持,也是WINFOCUS工作的一种方式。 在各种需要时效性、远程诊疗或医疗资源紧缺的场合,这本便携的口袋书对于
《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前4版中对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脏超声造影、组织谐波成像、组织斑点追踪、心肌声学造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本版编写时又对新近发展起来和有待研发的超声技术,如超声分子成像、立体三维超声成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经鼻咽食管超声心动图、谐振频率检测压力、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成像等作了介绍,力求使读者既能掌握国内外专家的成熟经验,又能了解尚处萌芽状态的新技术。我们相信其中某些项目经过深入探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推出这些信息,目的是让读者能了解动向、广开思路、推理演绎、由此及彼,创造更多的新方法。
本书*章至第四章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指南性共识,包括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管理要求、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三部分内容,从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分级、人员设备要求、安全性、局限性,以及超声筛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时机、检查方法、注意事项、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第五章至第十章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超声诊断、胎儿心率及节律超声评估、胎儿心脏功能超声评估、胎儿先心病遗传检测、预后评估及临床咨询。
编写团队由国内超声医学各亚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对热点关注的问题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明确的阐述,同时在借鉴与引用国外相关的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对一些临床常规的内容也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论述。
本书*部分介绍了基本的血管解剖以及动脉和静脉生理;接下来的四个部分包含了脑血管、外周动脉、外周静脉和腹部血管系统;第六部分和*后一章包含了与血管超声相关的精彩主题,如术中血管超声、血管的增强超声以及质量保证和统计。书中大量涉及超声检查技术、技巧、陷阱和诊断标准,为保证超声检查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外周动脉部分,还涉及非成像生理动脉试验,这通常与超声波测试结合进行。本书涉及的血管超声内容全面、有趣,编排合理,宜读。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本书还提供了大量正常和异常的超声图像和插图,并配有详细的描述,便于读者的理解。各章还提供了案例研究,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本书是见证和总结我国介入超声从起步到蓬勃发展近四十年来的里程碑式专著。本书编写集老中青三代优秀介入超声医生和从事介入超声临床医生的智慧,全国三十余位专家及近百位作者历时四年共同努力完成,多位优秀的超声介入专家作为副主编并成立编委会协助主编几易其稿完成了书稿的整体设计和篇章安排。本书十三篇56章,全方位涵盖介入超声的应用范围和各项技术,覆盖了介入超声应用相关基础知识、规范操作、适应证选择和并发症处理等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核心内容,文字精炼,图片精选。本书承载着我国当今介入超声发展的高端水平,传递着我国介入超声实践的丰富经验,蕴含着我国介入超声专家的缜密思维,对读者学习介入超声技术,掌握介入超声应用理念有着真实可靠的阅读和学习价值。无论是超声科医生还是临床多学科医生都能汲取到宝贵
确实应该再版,因为产科超声又有了新进展,尤其是产前诊断。更因为我国产前诊断在近6~7年内的迅速发展,不但需要接受更新的知识,而且已经开始从大城市的三级医院向各级医院普及,向全国各地普及。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单靠几个大城市几家三级医院是不能改变全中国的状况的。我们希望能继续为这项伟大事业的第二阶段作贡献。 第二版尽量遵循原有的章节和风格,但也有所变更。第二版的重点虽仍为胎儿畸形,却更注重于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和诊断,以及胎儿心脏畸形的描述,这完全是根据胎儿畸形的发病率、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近年来国际产前诊断新进展而作的更改。其他篇章也相应增加了新内容,大部分图像都进行了更新。章节的排列有所变化,前面的总论初步介绍了产科超声的概况,后部分添加了索引。
《多普勒超声诊断学(第2版)》篇基础理论部分除对原有的前三章做了增补、调整和修订外,我们特别增加了第四章。第四章主要讨论了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简史、传统超声成像理论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思维方法对我们打破传统超声成像错误理念并提出新的超声成像理论和方法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在科研实践中的主要体会。希望这些经验体会对开阔科研思路和研究生教学多少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其余各篇中,第五章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中增加了第六节肺静脉;第八章心肌病中增加了第五节心肌致密化不全;第二十三章肝脏疾病中增加了第六节肝脏血管疾病,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增加了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第二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中增加了第五节。肾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第七节前列腺。全新撰写的章节有:第十四章胎儿超声心动图
本书是由国内众多知名专家联合撰写的一本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教科书。全书共26章,第1章到第8章讲述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胎儿心脏发育及病理解剖学基础、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及遗传学、胎儿循环及胎儿特有结构正常及异常、三节段分析法、胎儿心功能评估及新技术;第9章到第13章讲述了胎儿四腔心切面等重要切面的超声检查和分析方法;第14章到第26章讲述了各类疾病如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间隔缺损、房室瓣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法洛四联症等的临床定义、病理生理特征、超声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