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进自 Wolters Kluwer 出版社,是经典的 IRWIN RIPPE 重症医学 系列图书中的重症超声学专著。全书共九篇 31 章,不仅全面介绍了临床重症医学诊疗中神经系统超声、气道及呼吸系统超声、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胃肠及腹部超声、泌尿生殖系统超声的临床应用、检查技巧与研究进展,还涉及超声引导下引流、抽吸与超声辅助麻醉等内容。本书注重临床实用性,书中结合临床实例生动阐释重症超声学相关知识,并配有丰富的高清超声图像,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适合重症医学科、超声科、急诊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生和医学生参考阅读。
超声引导介入穿刺,可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也为注射治疗多种关节疾病,提供了更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本书分8篇106章,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肩、肘、手和腕、盆腔、膝、足踝这六大关节在超声图像引导下,施行穿刺和介入治疗的知识。其中包含:相关关节的解剖学内容、介入操作要点、病理分析、超声图像特征、注射治疗的适应证、使用器材,以及介入治疗时的体位、探头选择、操作手法等。并配有大量图像以示说明,使读者能准确和快捷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书共3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超声引导对运动系统疾病进行小目标精准注射治疗,第1章极少了注射技术的器材及消毒、药物的选择、如何预防和处理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注射要点;第2章介绍了全身各个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超声引导下筋膜液体松解专题。第3章从解剖到神经支配及手法介绍了上下肢各部位的神经阻滞。本书内容全面,图示丰富清晰,配合注射动态视频便于学习操作。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对肌腱、肌肉、韧带、软骨、滑囊、周围神经、骨骼的正常结构、超声检查方法和常见病变超声诊断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四肢关节各论,对肩部、肘部、手腕部、髋部、膝部、踝部的关节局部解剖与超声检查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常见病变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检查注意事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使读者能对四肢肌骨超声的临床应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本书中每一部分都附有大量的高分辨率超声图像,还配有合计68段视频,力求使内容清晰明了,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肌骨超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是编者从30万余例正常胎儿和14860余例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编写而成。全书共26章:第1~5章详细阐述了产科超声检查细则及产科超声检查安全性、胚胎发生学、染色体遗传基本知识与胎儿畸形和正常胎儿超声解剖;第6~19章系统介绍了胎儿全身各器官系统及附属结构——胎盘、脐带的各种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畸形特征、超声图像特征、诊断分析方法及预后;第20~26章主要介绍三维超声、阴道超声、多普勒超声及介入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面的应用,胎儿宫内行为及胎儿宫内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胎儿畸形的产前遗传咨询等内容。本书附插图2000余幅,包括模式图、产前及产后超声图、实体标本照片及X线片,使读者对胎儿畸形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
作为国际公认的血管超声金标准教程,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国内众多血管超声专家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本书是美国血管超声医师和技师资质认证考试的指定教材。从1983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历经38年,出版到第7版。2008年第5版引进国内后,受到国内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出版后很快售罄。第6版(中文版)于2016年出版,同样受到读者喜爱。新修订的第7版(中文版),依然保持简练的文字,由浅入深的写作手法,将背景知识、临床思路和诊断心得融会贯通于书中,全面细致地阐述了血管超声的基础理论,以及脑血管、四肢动脉、四肢静脉、腹部和盆腔血管等内容。与国内同类书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密切贴近临床,对技术要点、探查手法、诊断依据及临床评价等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附有临床病例和分析,以及**机构制定的相关规范,对临床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所编写的一本实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与技术解读。和很多其他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本书尽量避免过于繁琐的公式罗列,更多地采用广大临床工作者读得懂的语言进行相关原理和技术解读。全书正文内容共分23章,其中,第1章至第4章主要讲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第5章解读K空间相关概念。第6、第7章详细解读了磁共振成像过程中有关弛豫属性及成像脉冲序列,第8、9章解读了参数优化与门控技术,第10章则解读了伪影产生的机制及解决策略等。从第11章到第16章侧重临床解决方案解读。第17到第22章则是针对一些常用部位和疾病进行了必要的成像方案与技术解读。第23章实战解读部分是编者精选了100页不同内容范畴的PPT进行语音讲解,并转化为微信二维码以方便读者获取阅读。
本书由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泉水教授组织国内超声医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编著而成。全书分为眼、涎腺、颌面颈部、甲状腺、甲状旁腺、甲状腺疾病的介入性超声、乳腺、浅表淋巴结、阴囊、阴茎、腹外疝、肛门及直肠、颈部血管、四肢血管、肾血管、肌骨关节系统、浅表器官结核等共17章。分述了浅表各器官的解剖与生理、病因病理,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术中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新技术等。在编写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各编著者的临床经验,力求反映出当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的专业水平。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配有大量声像图及部分解剖图和病理图。
《实用肌肉骨骼超声学(第2版)》内容涵盖所有临床有用的超声技术及其在肌肉骨骼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主要应用,是学习超声技术的理想指南。 《实用肌肉骨骼超声学(第2版)》第2版对第1版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增加了大量新内容,包括大部分肌肉骨骼超声领域新的技术进展,可以有效提高您今后对病例图片的评估能力。 《实用肌肉骨骼超声学(第2版)》对肩、肘、腕、手、髋、膝、踝、足等关节以及介入领域增加了肌肉骨骼超声应用的新知识。 《实用肌肉骨骼超声学(第2版)》使用数百张线条图、扫查图,对每一张图片进行准确的注解和诊断。 《实用肌肉骨骼超声学(第2版)》帮助读者快速推理临床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性大的临床问题。
本书在第3版基础上,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出发,大量增补了新的内容和图片。第4版包括总论20章、各论42章。总论部分重点讨论心血管解剖生理、胚胎学,超声心动图学基础及其各种新技术,增加了介入性治疗新技术及小儿术中超声监测的内容,修订了心功能测定、胎儿超声和目前阜外医院超声科使用的右心声学造影等有关内容,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各论部分根据解剖畸形分类的不同,分为六个部分,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各种疾病的改变;各章重点讨论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临床特点、超声检查方法和超声表现,并在与外科手术相关的章节中增加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全书精选黑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近3000幅,其中不乏罕见、特殊的心血管病例。
《腹盆部疾病超声诊断图谱(上下卷,第2版)》共 16 章,介绍了腹部脏器与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病理和超声表现要点,内容涵盖超声基础知识、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腔内超声、介入超声等,并附以典型的超声图像 2700 多幅,图文并茂,较第 1 版增加了超声基础知识与近年的新进展、新图片,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各种疾病超声诊断的理解与学习。
本书是由国内众多知名专家联合撰写的一本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教科书。全书共26章,第1章到第8章讲述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胎儿心脏发育及病理解剖学基础、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及遗传学、胎儿循环及胎儿特有结构正常及异常、三节段分析法、胎儿心功能评估及新技术;第9章到第13章讲述了胎儿四腔心切面等重要切面的超声检查和分析方法;第14章到第26章讲述了各类疾病如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间隔缺损、房室瓣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法洛四联症等的临床定义、病理生理特征、超声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等。
本书引进自世界ZM的 Wolters Kluwer 出版社,是一部全面的、系统的超声心动图学经典著作,由超声心动图学专业的权威专家 William F. Armstrong 教授和 Thomas Ryan 教授联合国际众多专业学者倾力打造。本书为全新第 8 版,全面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应用,重点描述了日益拓展的相关临床应用,系统阐述了超声新方法的作用与价值,还特别强调了其他成像方法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互相补充作用,以期临床医生管理患者时,能利用好超声心动图发挥的关键作用。本书编排简洁,内容权威,可为广大从事超声心动图学研究及实践的临床医生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由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编写。分腹部、浅表器官、妇产、心脏、血管、儿童、介入7 篇,提供了常见病多发病超声医学诊断报告的模板,使报告的书写格式统一、描述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提升超声医学的临床应用效率及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本书由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前任主席RobertoM.Lang等著名心血管病和超声心动图专家牵头,组织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一百多位专家编写而成。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紧追近5年来超声相关指南的更新与进展。全书共30章,详细阐述了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中的应用原则和使用范围,内容涵盖物理原理及设备、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掌上超声、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收缩功能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常见与罕见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诊断要点。
《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前4版中对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脏超声造影、组织谐波成像、组织斑点追踪、心肌声学造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本版编写时又对新近发展起来和有待研发的超声技术,如超声分子成像、立体三维超声成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经鼻咽食管超声心动图、谐振频率检测压力、多种影像技术的融合成像等作了介绍,力求使读者既能掌握国内外专家的成熟经验,又能了解尚处萌芽状态的新技术。我们相信其中某些项目经过深入探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推出这些信息,目的是让读者能了解动向、广开思路、推理演绎、由此及彼,创造更多的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