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十二穴》为中医普及学堂曾培杰老师开讲的 轻松学歌赋系列 之一。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此十二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是道家全真派七子马丹阳金针度世心传,也是中医歌赋名篇。经曾老师精彩的讲解,可以让读者更轻松深入的理解人体经穴奥秘。本书不单讲穴位知识,还涉及修学、用药、养生、锻炼等内壮身心的学问,可谓是妙趣横生,言简意赅。读后令人拍案叫绝,中医悟性大开。是难得的中医类普及佳作,值得大家品阅收藏!
作者将人体经脉化入山河之中,以自然万物的灵动描绘出人体的十二经脉穴位地图。当它们都变化成有形之躯,会是怎样一幅山河景象?书中充满想象力的绘图将穴位的特性展示得逸趣横生,所附文字解说更能帮助读者直观理解经脉及穴位的相关知识。 本书作为一部精美、有趣的人体经脉科普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及更多想要了解中医传统文化的青少年阅读。
《肘后备急方》为晋代名医葛洪所著,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很高的一部方书,也是现存*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以廉验效宏而被誉为 岭南中医*书 。现存《肘后备急方》全书八卷,共73篇,采取因病检方的编写体例,涉及的疾病上百种,一至四卷内科病为多,五至六卷为外科病,七卷为虫兽、中毒等,八卷为百病备急丸散及牲畜病。葛洪对于诸多疾病的认识可以说是开创了我国传染病学和临床急症学的先河,因此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其以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更为今日青蒿素抗疟发明之远因,屠呦呦教授正是受《肘后备急方》启发,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本项目首次精选现存版本中刻本清晰,内容*完备的广州儒雅堂刻本加以校注整理,同时将《外台秘要》《千金方》《普济方》《医心方》《医方类聚》中明确注明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 《思考中医》自2002年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波中医文化热潮,不断加印,并根据需要再版三次,此为第四版。第四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内容质量得到提升。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版本书前后的故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 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名《衷中参西录》,近代医学家张锡纯著。原书自1918年至1931年分六期陆续刊行,一经出版,便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各期出版后曾多次印行,每次再版时,张氏均于 原书增补若干,又间有删改之处 。1933年,张锡纯因病逝世,其子应社会各界之邀,将其遗著《伤寒论讲义》作为第七期刊行。1957年,张氏传人又将遗稿献出,以成《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八期。 本次整理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将八期全部收录,以各期后修订版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为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本,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针灸大成校释是1963年国家医学科学研究十年规划(1963-1972)第三十六项[三]题,整理语译七本中医古典著作中的项目。本题主要负责单位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题负责单位是南京中医学院(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大成》执行单位是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即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这是本单位首次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此组成了编写组,提出了《针灸大成》的科研设计书并定下了几项重要的前期科研题目。
本书的写作持续三年多,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中医的角度讲述对人体和疾病的整体认识,层层逻辑推理加上通俗的打比方、举例子,道出人体出现 生病 症状的原因 调集气血能量与一切侵害身体的因素进行斗争的表现;以及治病的本质 排出致病因素,根源性消除疾病,而非控制症状或止住症状 这只能安抚患者,起不到真正的治疗作用。 对于人体的管理,作者提出:咳嗽、发热、流涕、腹泻,甚至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类风湿、癌症等,都是人体排出致病因素、与损伤机体的因素进行斗争的表现,盲目止咳、退热、止泻、降压、降血糖、止痛等治疗是助纣为虐的方式。 对于疾病的治疗思路,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控制垃圾毒素继续摄入 补足气血能量 推动体内垃圾毒素代谢 打开代谢通道 清理血液 恢复身体干净的治疗思路。本书采访的病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舌象照片400余幅,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为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手学习资料。除了传统舌诊内容方法之外,本书还融入了部分现代舌诊研究的内容,细致地阐释了舌象在疾病诊断、遣方用药、疗效评价、体质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了舌诊学习的实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诊入
本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 生命宇宙整体观 、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本次解读,一是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几个版本进行讹误勘正,二是进行标点勘正,三是对篇目次序进行调整。本书对此书的解读,有词语解释,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有理法方药的说明,主要是给予理路上的引导。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本书主要内容有:运板传心录、108穴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特种刮痧经典语解析、阳性反应物在特种刮痧中应用举隅、治疗各论、临床杂症治验举隅、特种刮痧基本运板法、特种刮痧图解、特种刮痧操作规程、特种刮痧操作注意事项几禁忌证等。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是 董氏奇穴治疗学基础 ,首先复习了应用董氏奇穴治疗,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如:奇穴穴位定位及治疗原理、太极全息定位(太极对应)、体应针法、董氏奇穴手法等。下篇为 董氏奇穴各科治疗学析用 ,介绍了实际的各科治疗,共分七章,包括痛症、内科病变(脏腑疾病)、头面颈项、五官科、妇儿科病、皮肤外科、其他疾病。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治疗学,包括了杨维杰个人研究,以及应用十四经穴、奇穴的精华,并融入了董景昌教授及作者的临床经验,极具实用性。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书。但因文字上含义的深奥,注家学说的不同,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本书用现代语译释了全部《伤寒论》,对读者可有一定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篇,根据伤寒六经病证治内容,用综合方式加以系统的阐述。每篇有概说、主要脉证、辨证、治疗、方组论述、预后、兼变证治、合病、并病、小结等,既作了全面性的分析介绍,又揭示出便于重点掌握的规律。下编十卷,依据明代赵开美本原文编次,逐条译释,除原文外,分列校勘、词解、语译、提要、浅释、选注、按语、方解、应用范围、医案选录、结语等项目,从原文的一字一句,到每一证治的理法方药,不厌求详,反复阐释,为归纳古今,揭示新义,提供了很多的探讨材料。本书的译释,浅显易懂,注家精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由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彭承祖(1871-1949,字子益)所著。彭先生一生精研医理,在游历京师任职清朝太医院期间,阅读了大量秘藏在宫廷中的典籍,逐渐形成了 圆运动 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学术体系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先生晚年所强调的 古中医学 是指晋、唐以前的中医学。先生著书立说,开宗明义,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平衡。其历年多部著作成为太原、北平、成都、重庆等地的医学教材。在西学东渐、中医生死存废的历史关头,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后继人才。 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李可先生生前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评价极高,认为此书 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 , 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 医医病书 。李可先生尊称彭子,认为他是 中医复兴之父 ,是 继医圣张仲景之后
本书介绍了中医温病学中的湿热病内容,包括温病概论、湿热病脉证提刚、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上)、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中)、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下)、辨少阳湿热脉证并治(上)、辨少阳湿热脉证并治(下)、阳明湿热概论、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化热伤阴脉证并治、辨湿热困阻太阴脉证并治(上)、辨湿热困阻太阴脉证并治(下) 、辨湿热陷入少阴脉证并治(上) 、辨湿热陷入少阴脉证并治(下)、辨湿热传入厥阴脉证并治、湿热病中西汇通(上) 、湿热病中西汇通(下)、常见湿热病病原微生物(上)、常见湿热病病原微生物(下) 、常用药物的种属分类、四时加减用药法、阳明湿热五加减正气散、甘露消毒丹加减二十三法、甘露消毒丹加减二十三法(下)等。本书为吴雄志教授的又一力作
郝万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论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在中医界享有很高声誉。首版《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于2008年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成为学习《伤寒论》的之书。本书系在首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郝万山教授近十年来新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感悟,力求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本次修订还增加部分郝万山教授精彩讲课录音,以二维码形式随文标出,读者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聆听名师的讲课,了解名师的授课思路和语言风格,增加亲切感,对学习理解《伤寒论》大有裨益。
运气思维突破了常规辨证思维的瓶颈,带来效如桴鼓。随着近几年以顾植山教授为代表的龙砂医学流派对五运六气的大力推广,想学五运六气的人越来越多,但初学者往往不知该从何入手。本书即是学习五运六气的入门读物,主要包括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运气思维模式、三因司天方、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龙砂膏方养生治未病、疫病预测防治、临床实践、心得体会等内容,基本按照基础、渐进、临床实战的顺序撰写。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广大的五运六气初学者少走弯路,快速找到学习五运六气的门径,并早日登堂入室!
本书大力提倡对针灸基本功的掌握。论述了在针灸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些*基本、*关键的问题,如针灸歌诀如何背诵,哪些歌诀必须背诵,经穴主治如何掌握,什么是行针施术的要领,怎样艾灸既方便又有效,等等。作者把它们概括为 针灸基本功"。作者又结合自己的师承经历和教学、临床实践经验对针灸基本功加以说明,所述内容对针灸学习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补入谢锡亮先生手稿,并新增珍贵影像资料 谢锡亮划经点穴操作视频,读者可扫码观看。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 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教材的编写,为院校和基层的广大学习者及中医爱好者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梳理,并附上常见病的诊治案例,意在引导大家洞明内针法理,树立内针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方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