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方这扇门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经方讲习录 本书是经方入门书和提高
《马氏温灸法全集》将研究团队多年来发掘和梳理的马氏温灸学术理论体系进行整理,结合新时期病种与案例,详述马氏温灸的学术溯源、治病原理、配穴规律、操作要领、常用穴位、常用灸方等内容。让读者了解马氏温灸法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同时,掌握马氏温灸配穴和加减规律,全面、灵活地学懂、会用马氏温灸法,充分发挥马氏温灸简便廉验的优势,解决大众健康问题。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 110 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 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本书系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 高级董氏奇穴讲座 的教材自用手稿整理而成,先列出【董师原文】,是董师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原文,基本上有:部位、主治、取穴、手术、注意等几项。让大家能了解、认识董师原文,方便对照学习,再列出【诠解发挥】,是维杰对原文加以解说、应用、发挥。内容分为:穴名阐释、解说及发挥、现代解剖、维杰新用、定位及取穴,有些重要穴位还做了 比较 并加以 引申 。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被后世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作者以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故以 千金 命名此书。唐代以前,医学典籍大多只论及中医药的某一方面,孙氏一改前例,将中医理论、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医药知识融为一体,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书中收录药方五千三百余个,有些至今仍被沿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孙思邈晚年又撰写了《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以补《千金方》之不足,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千金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经典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的一部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以日本万治二年(1659年) 敦贺屋久兵卫刊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清代翻刻元大德年间梅溪书院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
《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御纂医宗金鉴》,共九十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739年,乾隆皇帝诏令编纂医书,由太医院院判吴谦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古今所传之医书,存在 词奥难明,传写错讹,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 等问题,应当 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众医官在编纂过程中,广收天下新旧医书及家藏秘本, 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 。1742年编纂完成,乾隆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1749年被太医院定为医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 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二百多年来,《医宗金鉴》的各种版本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是一部中医研究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版的《备急千金要方》,以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修书处刊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本书以徐一贯就医日志形式阐述丹医理论, 是对周潜川先生传承的学术流派思想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提高。丹医, 就是丹道中医、丹道医学的一种简称, 而丹道中医则属于一个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完整的医学体系及传承, 均限于口口相授、秘密传承, 外人绝难见到,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派的存在。丹, 有内丹、外丹之分 ; 内丹, 是指以性命双修、凝练 精、气、神 为 丹 的 气脉夫 ,括所有的导引、按蹻、吐纳、存思、行气等自我修炼方法 ; 外丹, 则括自我 修命住世 的饵服食法诀, 括 济世救人 、病苦的所有医方、医术, 以及相关的、火候、炮制等具体的技术与方内丹, 还是外丹, 都可以看作是代的一种 科技 或 技术 , 而 道 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概念, 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概括与描述, 所以 丹道 是丹与道的融合, 是中国传统哲学与代科技的结晶。导引, 有广义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 病机方机解伤寒 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外台秘要方》又名《外台秘要》,共四十卷,唐代王焘撰,是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名 外台秘要 ,《校正外台秘要序》中说,外台者,刺史之任,秘要者,秘密枢要之意。作者王焘(690年--756年)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体弱多病,长大后喜好医术,曾在皇家藏书处 弘文馆 任职二十余年,大量阅读了唐代以前的医学典籍,并做了详尽的摘录。后因故被贬职到房龄,遇赦后出任大宁太守,当地流行病盛行,百姓缺医少药,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便按随身携带的经方为百姓治病,救人无数,自此便发愤编写医书,于752年编成《外台秘要方》。在编纂过程中,作者博采群书,删繁就简, 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核其指归 。书中分科立病,以门别证,据证列方,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全书共收载了方、论、法等6900多首,每处引文都标
谨以本书献给我国14亿同胞及全世界人民。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一部将中国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对中国各门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周易与中医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论著,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养生专著。本书不仅对易学、中医学、太极科学有高水平的阐述,而且以医易科学为核心,对生命科学、养生学、营养学等皆有重大启示。本书开创了医易科学研究新的里程碑,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书不但填补了《周易》与中医学关系研究的空白,为研究中医理论打开了新的领域,而且对哲学思维、心理伦理、天文气象、遗传生态、仿生物候、语声气质等各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有着重要的开拓价值。本书因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学术创新,而成为医易科学的开山大著。 作者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 《辅行诀》整订稿 (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 五味化生 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 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 小白 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本书从彭坚教授历年记录的医案中选择了500余例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案,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和诊疗经过以及医生的经验总结。作者是一位传统型的现代中医,主要在门诊坐堂看病,长期坚持张锡纯提出的 衷中参西 主张,每例医案均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主,并参考西医的检查结果,使得诊疗更加全面、精确。作者擅长运用经方和古代名方治病,善于吸收当代名医的经验,同时摸索总结出不少自己创制的经验方。每例医案均设置了 用方思维 栏目,介绍医案中所用方剂的来源、加减变化的理由、作者的思考途径和心得体会。医案涉及的治病范围涵盖临床各科,特别是妇科病、儿科病以及各科慢性炎症、结节、肿瘤等,展现了作者独到的治疗风格。学好方剂、懂得灵活使用方剂是中医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本书为广大基层中医和中医学生提供了几百个 方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经》组成,焉我国现存*早的中医典籍,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之渊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之瑰宝,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不可动摇的科学地位。 《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所论内容十分广博,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养生防病、经络腧穴、针道按摩、运气学说等,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中医学内容,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灵枢经》共十二卷,八十一篇,是《素问》的姊妹篇,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和阐述更焉翔实和丰富,焉后世针灸学的
本书传承《黄帝内经》 病机十九条 之精髓, 结合新时代背景及现代医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 新病机十九条 , 条分缕析地阐释现代疾病的中医病机,构建病机辨识框架,提出 分类 分期 分证 思想、 态靶因果 组方策略等经典方略,结合临床真实病例解析 方药量效 的内涵,阐述了 脾瘅 学说、 脏 腑风湿 学说、 四焦八系 学说等。全书涉及中医病名 40 种、西医病名近 100 种、经方 100 余首、验案 100 余则,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诊疗疾病的新视角,为中医病机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新路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应用辨析、名方应用经验、师长医友传习、名家民间秘验、经典医籍探究等,计六百余则,系用随笔方式写成,文字精炼,重点突出,方药配伍、用量、用法等关键内容扎实具体,反映了张志远先生临床独得之秘。本书系《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的后续作品,书末附先生绝笔《桐阴消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