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畅销书《换个方法读〈内经〉》(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亲自作序推荐)的第三版,分为素问导读和灵枢导读上、下两卷。全书新增《内经》原文和难点、疑点注释,并按题解和核心解读对中医经典《内经》的经文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独特解析和深入导读,既深刻地剖析了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又通俗地讲述了中医奠基之作《内经》博大精深的医理及其超越时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全书配有百余帧图表,有助于对文义的理解。读者通过本书将一步步接近《内经》、读懂《内经》,并近距离地了解中医、热爱中医,非常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赏析。
中国药膳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食疗在现代继承发展的产物,并且同中国烹饪技艺、营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中国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本身的特性治疗、 辅助治疗、预防疾病、治未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国药膳在世界以食养生领域中显示出的独特方法、独特模式,为世界各国重视、学习和引进,有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王者悦主编的《中国药膳大辞典(精)》体现了古代、现代中国药膳的风貌,内容充实,于理论处显深要,于经典处显典范,于科普处显实用,为中国药膳在今后的继承发展,为中国药膳向世界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文献性、性的版本。
本套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遣方心得体 会的总结。古人云: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本书打破常规,未从某一味药入 手,而是以成方加减用药讲解,主要以某方用药和剂量选取于具体的病案中应 用为主,详细记录了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心得与体 悟。本套书秉承了之前系列丛书的写作风格,将用药方法具体化,复杂步骤简单 化,同时还收录了他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兼容并蓄,深入浅出,易学易用,非 常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阅读参考。
本书从临床常见病例矫治方法入手,详细分解矫治细节,并配有2000余幅高清图片帮助解释说明,按照临床常见病分类阐述,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本书可以作为临床正畸医生的工作手册,能为广大临床正畸医生接受,并迅速掌握理解书中的高效矫治方法。
《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是解读《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工具书,也是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在用方辨证中的基本含义、科学定义及其应用价值,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理论体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以全面详细、客观务实、贴近学习、便于实用、切入问题、点拨思路、学以致用为特色,旨在使读者在理论深造与临床提高方面都有全新进步和跨越。 本书收录经方260首,其中"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合方、注意事项、应用指征"是研究经方核心内容,"方论"是研究经方百家各抒己见内容,"方论评议、药理作用"是研究经方开阔学用思路及方法内容。 全书编写思路独特新颖,解读经方精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指导临床,是中医院校师生、中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医学全书。清 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徐氏学识渊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著述甚丰,且颇为后世所重。现存多种清刊本及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医略存真》,共计l卷,。马培之晚年召其子辈整理其医案,著成此书。本书共35个条目,其中外科24条,内科11条,首条,列马培之祖父马省三有关外科方面的专论1 6则,继则是作者对某些疾病的经验论述34条。 《马培之医案》,不分卷。 因马培之内外科兼擅长,而外科医案已有专书,故其弟子将内科医案单独提出,汇编成册。本书选择有代表性的六家抄本,相互对勘,删其同而存其异,选其理法方药较全者,共得49个病种,588个医案。 《马培之外科医案》,共计1卷,撰于光绪十九年(1893)。系马培之巾年时门人的汇录抄本,对外科各证的记载尚不完全。全书收载医案58例。每个医案不仅有关于病情的详细记述,而且有透彻的论述。 《马评外科症治全生集》,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马培之擅长外科,推崇王氏 全生派 。书中记录了清 王维德的痈疽疮毒总论、
《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主要汇集了1922-2011年《黄帝内经》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探索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或趋势。从《内经》的文化、医史文献、语言文字、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临床应用、与其他学科关系、《内经》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专著等多角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分析,勾勒并总结出了内经学术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全书资料全面,内容宏富,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填补了《黄帝内经》研究历史上的空白。相较于其他的内经研究著作,本书一是所研究的时间跨度长,比较好地反映了近百年来《内经》研究成果的精华和不同时代内经研究的特点,特别是对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内经学术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研究。二是集全国内经专家共同编写,扬各家所长,使本项目在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三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内经文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 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晋皇甫谧所辑《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为明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本书分上、下两篇和附录三部分。上篇通过对 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源流 中国历代医用度量衡演变源流 及 经方、时方药物实测称重 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为下篇方剂的药物剂量折算奠定了基础。下篇为方剂,所选之方,分为经方、时方两部分,共计1013首。上述方剂在确定方名后,依据南京中医学院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之编写体例遴选,计5300余首。附录为主要引用书目,便于检索。目录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全书约200万字,具有全面、准确、易检、实用的特点,填补了历代方药书刊之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药剂量的临床混乱局面具有拨乱反正作用,方后所附医案是作者运用方剂本原剂量的真实记录,可谓本书的出彩之处,实为方剂本源剂量研究之不可多得之重要参考书。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 《伤寒论近言》乃是岭南地区较早的专门论述《伤寒论》的医著,在伤寒方面,何氏为不同体质的人,同样感寒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型。六经次第是从其行于躯壳之浅深划分。传经次序,只是大概而已,不可拘泥。治疗时,亦当遵循此原则,但见某经脉证,即治某经。伤寒 六经,包括足经和手经。六经皆有经病和腑病。治疗大法以驱邪为要。否认喻昌的 三纲鼎力 说。反对 伏气温病说 。怀疑经典。认为《内经》未必出于岐黄,可能为后人托名所为。 《妇科良方》分论证和诸方两部分。论证部分包括经期、经行各证、经闭、崩漏、带下、瘕瘾痃癖疝痞血瘀血蛊、胎前、临产、难产、产后、
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 是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 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 核心研究成果。本书分为603篇专论,对1200余条中医重点、疑难名词术语进行深入考证研究,从溯源考证、科学内涵诠释等方面提出规范的正名。每篇专论以主要名词为标题,依次分为规范名、定名依据、同义词、源流考释、文献辑录、参考文献等内容。 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 不仅对中医名词术语中英文进行了统一与规范,还追本溯源,对每个名词的定名依据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翔实的考证。本卷为《总论、中医基础理论》分册,考证规范名词154篇,其中总论2篇,中医基础理论152篇,所收名词包括中医总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方面的基本词语,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参加考证。本卷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亦可作为中
《徐灵胎医学》为医学全书。清·徐大椿撰。共16种,此书是在17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病解》《伤寒约编》《舌论》《杂病源》《女科医案》。徐氏的医学著作内容丰富,其见解有独到之处,十分具有实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深得医者称道。
本套书对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五运六气,简称 运气 。 运 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 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全书分为 运气概说 阴阳五行 干支甲子 五运 六气 运气之化 运气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逐年运气交司时刻客主加临主病治疗 《黄帝内经》七大论 遗篇 共10章对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进行了探讨,指导读者掌握运用五运六气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