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方这扇门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经方讲习录 本书是经方入门书和提高
董氏正经奇穴为山东平度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至董公在台湾行医,始课徒授学,发扬光大。本书为《董氏奇穴实用手册》(第1版)之修订版,著者邱雅昌医师系董针第三代传承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内容忠于董景昌先生的 董氏正经奇穴 ,紧密结合临床需要,生动活泼地诠释董针,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师长、门人应用董针扎实具体的宝贵经验,图文并茂,并附29段穴位讲解与操作演示视频,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 110 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被后世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作者以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故以 千金 命名此书。唐代以前,医学典籍大多只论及中医药的某一方面,孙氏一改前例,将中医理论、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医药知识融为一体,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书中收录药方五千三百余个,有些至今仍被沿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孙思邈晚年又撰写了《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以补《千金方》之不足,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千金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经典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的一部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以日本万治二年(1659年) 敦贺屋久兵卫刊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清代翻刻元大德年间梅溪书院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
本书系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 高级董氏奇穴讲座 的教材自用手稿整理而成,先列出【董师原文】,是董师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原文,基本上有:部位、主治、取穴、手术、注意等几项。让大家能了解、认识董师原文,方便对照学习,再列出【诠解发挥】,是维杰对原文加以解说、应用、发挥。内容分为:穴名阐释、解说及发挥、现代解剖、维杰新用、定位及取穴,有些重要穴位还做了 比较 并加以 引申 。
本书(第2版)在保持第1版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充分吸收和反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内容分为绪论、哲学基础、脏象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康复等5篇,共20章。其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两章是新增内容,对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发展中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历代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在总结近60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临床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了 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 所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成为一部既能深入系统发
ICU中医的反思1 作者在书中对诸多学术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论述,如 寒温之争 中西医之关系 六经与六经病的实质 经方剂量 经方热 六经钤百病 等;在条文新解中,作者还原了条文背后鲜活的救治场景,勾勒出条文中相关查体和鉴别诊断等临床思维,并在危重症相关条文的解说中融入了大量的 ICU 实战经验。 本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作为《伤寒论》无障碍阅读的入门读本,供广大 ICU 工作者、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ICU中医的反思2 本书选取了若干重症医案,阐释了当时的医家在诊治这一具体病例时的临床思维,并与当今之 ICU 临床进行了对比讨论,以期起到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作用,从而实现 ICU 实战思维的拓展,达到更好解决大众现实疾病痛苦的目的。本书论述全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适合广大 ICU 工作者、中
《御纂医宗金鉴》,共九十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739年,乾隆皇帝诏令编纂医书,由太医院院判吴谦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古今所传之医书,存在 词奥难明,传写错讹,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 等问题,应当 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众医官在编纂过程中,广收天下新旧医书及家藏秘本, 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 。1742年编纂完成,乾隆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1749年被太医院定为医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 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二百多年来,《医宗金鉴》的各种版本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是一部中医研究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版的《备急千金要方》,以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修书处刊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
本书系统阐述了五运六气原理,五运六气各层次气化的致病规律,五运六气在判定气候变化、人体先天体质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大量彩色图示,重点阐释了如何运用五运六气来诊断疾病以及指导疾病的整体治疗。旨在使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全面了解、正确认识五运六气,并系统掌握五运六气理论,基本学会运用五运六气诊断、治疗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速度及治疗有效率。本书适合中医从业者、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谨以本书献给我国14亿同胞及全世界人民。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一部将中国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对中国各门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周易与中医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论著,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养生专著。本书不仅对易学、中医学、太极科学有高水平的阐述,而且以医易科学为核心,对生命科学、养生学、营养学等皆有重大启示。本书开创了医易科学研究新的里程碑,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书不但填补了《周易》与中医学关系研究的空白,为研究中医理论打开了新的领域,而且对哲学思维、心理伦理、天文气象、遗传生态、仿生物候、语声气质等各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有着重要的开拓价值。本书因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学术创新,而成为医易科学的开山大著。 作者
《外台秘要方》又名《外台秘要》,共四十卷,唐代王焘撰,是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名 外台秘要 ,《校正外台秘要序》中说,外台者,刺史之任,秘要者,秘密枢要之意。作者王焘(690年--756年)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体弱多病,长大后喜好医术,曾在皇家藏书处 弘文馆 任职二十余年,大量阅读了唐代以前的医学典籍,并做了详尽的摘录。后因故被贬职到房龄,遇赦后出任大宁太守,当地流行病盛行,百姓缺医少药,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便按随身携带的经方为百姓治病,救人无数,自此便发愤编写医书,于752年编成《外台秘要方》。在编纂过程中,作者博采群书,删繁就简, 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核其指归 。书中分科立病,以门别证,据证列方,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全书共收载了方、论、法等6900多首,每处引文都标
熊曼琪主编的《伤寒论(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一第二版一之一,是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本书*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十年过去,对《伤寒论》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成果亟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 本版仍以刘渡舟教授据明代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蓝本,分上、下两篇编写。上篇十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分章论述。每证设原文词解、提要、释义、选注、评述、治法、万药、方义、方论选、点评、临床应用、按语、现代研究等项阐述。下篇四章,分别为类证辨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专题研究。书末附有方剂索引。本书在*版基础上,对临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 病机方机解伤寒 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 《辅行诀》整订稿 (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 五味化生 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中国经筋学》系首次从《内经》及远古中医学中挖掘,用现代医学原理整理提高并阐明其内涵的针灸学分支学科。本书作者30多年来对《内经》及远古中医学有关经筋的理论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纠正了古往今来对经筋的误读误解,重新分析阐明经筋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从解剖学角度详细剖析《内经》十二经筋的解剖学内容,各经筋起止结聚及积累性损伤所形成的三百余结筋病灶点。同时,将人体分为头面、颈项、肩周、肘部、指腕、胸背、腰腹、骶髋、膝胭、跟踝等十个分部和筋性经络、内脏病,系统介绍各分部经筋辨证论治和预防、康复训练方法。每分部均附有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但实际是经筋病或伴随经筋损伤的多种疾病的经筋辨证论表解,以逐渐引导人们注意经筋辨证论治体系的学习和应用。 此书以全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 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 小白 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本书传承《黄帝内经》 病机十九条 之精髓, 结合新时代背景及现代医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 新病机十九条 , 条分缕析地阐释现代疾病的中医病机,构建病机辨识框架,提出 分类 分期 分证 思想、 态靶因果 组方策略等经典方略,结合临床真实病例解析 方药量效 的内涵,阐述了 脾瘅 学说、 脏 腑风湿 学说、 四焦八系 学说等。全书涉及中医病名 40 种、西医病名近 100 种、经方 100 余首、验案 100 余则,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诊疗疾病的新视角,为中医病机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新路径。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别号朱华子,浙江 绍兴 人,大约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少习儒家典籍,屡试不第,又逢清军入关,社会动荡,便弃儒学医。一生性好游历,北至北京,南达广西、四川,遍访各地医家与奇人异士。陈氏著述甚富,有《外经微言》《石室秘录》《辨证玉函》等留传于世。在书中以《灵枢》《素问》《伤寒论》为本,取古人意又不泥古人之法,善于辩证,临证时灵活变通,还提出了阴阳颠倒、六脏七腑等学说,对中医理论多有贡献。 本次出版的《陈世铎医书全集》,共收录了七部著作。其中《外经微言》以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藏的清代精抄本为底本,《脉诀阐微》以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洞垣全书》中收录的版本为底本,《辨证玉函》以1985年
本书从彭坚教授历年记录的医案中选择了500余例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案,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和诊疗经过以及医生的经验总结。作者是一位传统型的现代中医,主要在门诊坐堂看病,长期坚持张锡纯提出的 衷中参西 主张,每例医案均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主,并参考西医的检查结果,使得诊疗更加全面、精确。作者擅长运用经方和古代名方治病,善于吸收当代名医的经验,同时摸索总结出不少自己创制的经验方。每例医案均设置了 用方思维 栏目,介绍医案中所用方剂的来源、加减变化的理由、作者的思考途径和心得体会。医案涉及的治病范围涵盖临床各科,特别是妇科病、儿科病以及各科慢性炎症、结节、肿瘤等,展现了作者独到的治疗风格。学好方剂、懂得灵活使用方剂是中医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本书为广大基层中医和中医学生提供了几百个 方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论》又超越《伤寒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此次响应读者需求推出精装珍藏版,作者特作新序《当代中医的作为》表达对当代中医肩负使命的思考;内文做了一些字词修订,质量继续提升;封面全新升级,深棕底色,覆触感膜,烫古铜金经络图,有着如中医文化般厚重积淀的质感;新增数十幅插图,其根据《伤寒论》等
本书集中展现了仝院士在 量效 方面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上篇为对经方本源剂量的探索及对重剂起沉疴临床治疗策略的研究;中篇为应用重剂治疗疑难重症的临床实践;下篇为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的经验集萃,是仝院士展现 方药量效 的代表作。
汤液经法图 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 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 汤液经法图 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