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鉴于传统的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不明这一现状,基于长期探讨的 经络实质 ,首次提出:人体布有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之 人体三通路 新认识、新概念,并论证了经络通路占有机体 脉管外体液部位 和 神经末梢部位 ,为经络之经穴。 根据 电 具有无处不在的性质,借鉴国内外专家有关人体内电的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又进一步首次提出:具有生命的人体内存在有沿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生物电传导,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同完成生命的新陈代谢、信息传递和机能调整等作用。 本书作者又依据 人体三通路与生物电传导 这一新认识、新概念,解释了 经络感传现象 针刺的机能调整与镇痛作用原理 磁疗原理 等谜团,提出了推行 三通路针灸 的主张。 本书按人体解剖结构,分为 找脉管、求神经、循经络 ,用以指导针灸临证,并列举了许多优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广大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肿瘤治疗在手术及放化疗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肿瘤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本身毒副作用和晚期肿瘤痛苦较大;中医药虽然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欠缺,但是对于调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整机体状态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积极的作用。本书拟强调肿瘤西医“攻击性强的特点”,结合中医药“防守强的特点”,争取达到损伤反应*小,痛苦较轻的目的。
1.中西医结合护理 2.针对糖尿病、心脏病、胃肠道等常见疾病 3.可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及康复疗法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来讲述心身医学和疾病的基础理论。中医部分主要是依《黄帝内经》这一中医经典,将其中涉及心身疾病方面的心理、生理、发病、诊治、预防养生等内容提炼出来加以归纳,形成系统的中医诊治理论;西医部分阐述了现代医学的心身疾病的概念、范围、治疗原则、心理卫生保健和预防等基础理论。下篇:按身体的各系统划分,分别从中医和西医对身体各系统常见的心身疾病诊治进行全面阐述;其基本内容的构成包括: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分型论治,西医治疗,心理治疗,疗效评价,诊治案例。
本书试图从跨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优秀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中西医结合痴呆诊疗备要》立足临床实际,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痴呆的现代医学概念、国内外的流行病学概况,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与痴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临床各类型痴呆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诊疗、护理及管理,还从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阐述了痴呆的诊断流程。《中西医结合痴呆诊疗备要》纵贯基础和临床,汇通中西医,为临床医生、医学院校研究生、痴呆照护者值得研读之作,也是痴呆临床诊疗中较好的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基础理论、康复治疗机制、言语障碍的评估,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书中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融会贯通,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还包括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护理指导。
为了提高广大膝骨关节炎病友及其家人对疾病的认知,跟医生携手对抗疾病,我们希望通过撰写这本《膝骨关节炎中西医诊疗100问》,旨在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关于膝骨关节炎的专业问题。 本书主要的特色是内容丰富,涵盖了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参与本书撰写的均为临床一线医师,内容贴合临床实际,图文并茂,方便读者理解。
薛史地夫主编的这本《中道的医学(东西方自然医学的复兴与融合)》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 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 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肿瘤是现在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恶性肿瘤则又是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疾病。本书主要是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中药治疗起到的作用。并通过问答的形式主要针对肿瘤患者在中医就诊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包括常见的一些疑问及在诊病、治病过程中患者或者家属也常常遇见的问题,手术、放化疗后出院或者停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注意事项,以及辅助中医治疗肿瘤的好处。
本书系统介绍了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传承脉络,梳理了各位代表性传承人在妇科病治疗中常用的对药,并结合国内学者对张锡纯冲脉理论在诊治妇科病中的运用,分析总结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妇科对药应用传承规律的体系和特色。本书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柳学洙《医林锥指》《诊余漫笔》、陈宝贵《陈宝贵医案选萃》《陈宝贵医论医话选》等资料中,钩辑出三者妇科对药应用经验,同时也收录了一部分作者临证中常用妇科对药。本书对指导中医妇科临床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可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医师的临床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痛风的病因、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阐述了痛风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痛风及并发症的预防,痛风患者的护理与调养等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文学通俗易懂,方法科学实用,适合痛风患者及其亲属阅读,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本书运用科学假说方法并结合《易经》原理,探讨了中医与西医、易学与医学、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中医与西医从临床实践为主的结合上升为理论上的进一步的结合,在深刻理解中医与西医的内在联系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别于前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图论三个部分,它们是有机联系的。总论中从总的方面阐明了易与医相通的原理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问题。各论部分从许多具体方面阐明了易医相 通和中西医之间的具体内在联系性。图论部分主要把总论与各论的有关问题以阴阳太极图的原理方式把其相关的内容表示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可作为在医、西医、在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是使读者思想解放、头脑清晰、开阔视野的有益之书。从
中西医结合的各门临床学科教材怎么去体现中西医结合的特点,一直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骨伤科学由于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医就开始应用西医的诊断病名,编写相对容易些。本版教材与以往采用西医诊断并结合对疾病认识的中医教材不同之处是涉及西医的治疗更具体些,材料剪裁上把各类损伤,即骨折、脱位、筋伤的总论揉合在一篇,以避免重复;另外叙述具体的伤病不是按疾病性质归类,而采用按部位归类的方法,目的是对一个部位的各种损伤有一个总体上的概括。
《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作者陈隆晖)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汇总了编著者们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尤其突出中医的保守治疗特色,为各科医师临床诊疗茎突综合征,也为进一步从中医、西医角度研究该病,帮助初学者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医、西医对茎突综合征及其所引发的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提出了茎突综合征的三级诊断方法及颈动脉鞘周(人迎穴)、颈上节神经封闭保守治疗法。本书重点提出将中医病名“梅核气”对应于茎突综合征,采用中药内服疗法,使中医的保守治疗能得到重视。 该书对中医、西医的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外科医师临床诊疗工作以及在校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疾病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预防、早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蔡辉、姚茹冰主编的这本《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与调养》采用问答形式,针对病人关心的问题,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知识、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康复锻炼、中医诊疗及生活调养等。作者结合中、西医治疗类风湿的临床经验,为病人提供诊疗帮助。本书适合广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家属阅读。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方面进展的专著。 主要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途径,各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有关中医、中药、基础、临床各科的研究进展等,同时列举中西医结合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西学中工作者及其他中医、西医、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十二章。章概述,主要介绍常见慢性腹痛性疾病的一些共性内容,包括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常用中西医治疗药物和措施等;第二章至第十二章,每章均系统地介绍一个疾病,这些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病及慢性盆腔炎,每一疾病均以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分别论述。全书着重于对各慢性腹痛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规律的探讨和总结,在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方面有的创见。 本书可供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借鉴。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界,乃至一般知识界,非常熟悉的话题。她曾经长时期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然而,近年来,不少理论家对此深感怀疑。理论家的怀疑,使不少此道中人感到困惑。因此,近年来的有关研究相对沉寂了。 从常识和实用角度理解,中西医结合总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近来某些理论家,反而怀疑甚至反对中西医结合呢?中西医结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她的初衷、目的和含义是怎么回事呢?她与继承、发扬中医的关系如何呢?中西医体系的内部结合,涉及哪些主要理论问题呢?至今为止的有关研究,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呢?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如何呢? 为此,本书正文分析了涉及中西医结合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却不是关于这些问题的通俗讲解。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界,乃至一般知识界,非常熟悉的话题。她曾经长时期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然而,近年来,不少理论家对此深感怀疑。理论家的怀疑,使不少此道中人感到困惑。因此,近年来的有关研究相对沉寂了。 从常识和实用角度理解,中西医结合总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近来某些理论家,反而怀疑甚至反对中西医结合呢?中西医结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她的初衷、目的和含义是怎么回事呢?她与继承、发扬中医的关系如何呢?中西医体系的内部结合,涉及哪些主要理论问题呢?至今为止的有关研究,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呢?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如何呢? 为此,本书正文分析了涉及中西医结合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却不是关于这些问题的通俗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