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患有肾病综合征的病友及其家属说明本病在医学以及生活两个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疾病。书中基础知识导航部分全面介绍了肾病综合征的概况,包括发病率、病因、肾穿刺及本病的危害等内容;个人调理攻略部分从起居、饮食、药物、运动、保健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治疗方面因本病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定制,因此仅把具体的原则简要写出,如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医患互动部分就临床上患者关心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了解答。鉴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医学在疾病的日常生活调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日常工作中病人常见的问题,本书着重在中医辨证调护方面与读者分享。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慢性胃炎》中颇具特色的内容是“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这些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活锻炼、饮食、中药方剂、成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和生活调理提供了方向。
本书分为常见症状诊治思路、常见肿瘤诊治思路、对疑难合并症与肿瘤的讨论三部分。前两部分基本囊括常见肿瘤、常见症状的辨治思路,也包括对《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黄金昶肿瘤专科二十年心得》《黄金昶中医肿瘤外治心悟》等的深入解读,融入了近年来诸多学术创新;第三部分是与学生对目前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不乏新见解、新观点。本书有三大鲜明特点。一是诊治上中西医合参:书中不但论及肿瘤的中医思路见解与治法,而且涉及现代医学治疗方案与用药;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叠加,而是经过深度思考分析与实践后加以阐述。二是重点突出、临床实用:书中所论都是围绕临床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等,共五章,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各论以中医病名为主线,以类病为章,具体疾病为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每病包括无题概述、病因病机、辨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等内容。
为了提高广大膝骨关节炎病友及其家人对疾病的认知,跟医生携手对抗疾病,我们希望通过撰写这本《膝骨关节炎中西医诊疗100问》,旨在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关于膝骨关节炎的专业问题。 本书主要的特色是内容丰富,涵盖了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参与本书撰写的均为临床一线医师,内容贴合临床实际,图文并茂,方便读者理解。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本书分上下两篇探讨中西医整合肿瘤学的理论与实践,上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理论心悟 探讨中医哲学思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治病求本、治未病、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中医预后观、中西医整合等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中医理念与西医学的表观遗传学、自稳态调控机制、精准医学、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肿瘤微环境等研究进展构建的西医学体系的异同,构建中医战略指导中西医整合战术并动态评估与调整的恶性肿瘤诊疗要点及路径。下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实践与医案 将上篇的中西医整合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记录并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多疗程扶正祛邪治则及相应中西医整合方案优化组合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书的总体形式和分篇构架与上版教材基本相同,全书仍分为绪论、疾病诊疗篇和病征诊疗篇三个部分。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以及动画的应用能够解决部分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教材无法解决的,而数字化教材建设为这一特点提供了更便利、更优质的平台。
全书分为三部分,首先为绪论,主要介绍中西医结合的源流、进展,中、西医学的差异和中西结合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上部为疾病诊疗篇,分别叙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与营养、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所选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中西医结合确人优势的疾病,体例上疾病为纲,主要论述了疾病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与调护八个部分,着重培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思维。下部为病证诊疗篇,选择了中医治疗有一定特色,但又不能归属某一西医疾病的23个病症,按概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辨病思路进行撰写,着重培养学生辩论论治和临床逻辑思维。在编写中参考了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内科学教材及相关专著,采纳了当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但对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编的教材,缺乏公认性、权威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
本书总结国家名老中医王彦恒主任多年在精神专科医院里治疗焦虑症的理论感悟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编著《焦虑障碍的辨病辨证治疗》一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从现代精神病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医内科情志门中诸病种分类的合理性; 特点二、有多年临床实践支撑的对焦虑症病因病机新的认识; 特点三、确立以精神症状为主辨治焦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新的思维路径;特点四、有多年临床实践支撑的对焦虑症治则治法新的认识;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论,主要叙述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包括发病原因、病理基础、辨证大法、内外治法;中篇为各论,主要叙述中医外科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等,内容包括疮疡、皮肤病、肛肠疾病、乳房疾病、走陷证、瘿、瘤、岩、急腹症及其他疾病等。下篇为心悟篇,叙述了作者的一些心得体会,倡导 传承是宝,创新是金 。书中融进作者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治疗手段进行了阐述。全书将中医外科理论与临床结合,突出临床应用,是一部可读性强的中医外科临床用书。
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璀璨瑰宝,发展了几百年的 西医 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利器。处在时空交汇点上的中华民族,理应肩负起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使两种医学体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历史责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出现了这样一批医学工作者,他(她)们责无旁贷地担起了重任,开创了 中西医结合 这样一个研究领域。使上海成为这个领域的铸鼎重镇。这里所记录的是这批探索者的历史回忆,有他们历经的艰辛,有他们挥洒的心血,有他们跋涉的足迹,有他们收获的成功,更有他们对 中西医结合 这份开创性事业的执着和期待。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内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医嘱等内容;在治疗部分将治疗处方、治疗方案、药物信息、辨证论治、方剂组成及用法等实用内容单独列出,并做重点介绍,同时按照典型病例列出了常规医嘱以供读者参考。本书适合心内科医师及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西医专业等相关专业医师及基层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简要介绍了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主观和客观诊断与评估方法,论述了常见睡眠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方法,引入*的疾病分类方法、指南、临床路径及专家共识,内容体现了国内外睡眠医学领域近年的新进展和新技术,突出中医针灸中药特色,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实用性强。本书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睡眠医学课程教材,又可作为睡眠医学相关科室临床医师的参考书。
冯雪*的《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是根据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传统中医医学研究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广泛征求意见,由六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Ⅰ期心脏康复适用人群及运动相对禁忌症;入院评估及宣教;Ⅰ期心脏康复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建议,以及出院前康复处方与指导、Ⅰ期心脏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本书分基础、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共四篇,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角度,系统地介绍湿疹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几种特殊类型湿疹的预防与护理,并详细地对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方案进行了介绍。
本书从 科学与医学 中医学 西医学 我国医学发展现状 我国医学发展方向 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中西医在我国文化建设、科学教育事业及防病治病、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事业等治国方略中占据重要影响地位,但因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争论和误区又多,希望能帮助澄清人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有助于评判中西医价值,有助于掌握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正确世界观与方法,有益于探讨我国医学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本书通过简单易懂的问答形式阐述了痴呆的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为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部分,介绍了痴呆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康复、调护和预防等内容。 老年痴呆患者不仅自身痛苦,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目前许多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和老百姓对该病认识不足;对就诊有羞耻感,诊断上有一定的盲目性,漏诊和误诊相当普遍;不知道如何用药规范。本书从基础、治疗和调护三方面着手,将作者多年工作中有关该病的生活和治疗经验,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给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每一部分均介绍有关中医及西医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力求使其所含知识得到*广泛的普及。
本书分为基础篇、治疗篇和调护篇三大部分。基础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科学认识失眠的症状和原因,了解失眠与其他常见疾病的关系。治疗篇介绍失眠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方法,并指导读者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手段。调护篇从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多角度出发,引导读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该书紧密结合目前*的失眠症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全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一问一答形式进行编写,可读性好。
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胃癌癌前期病变是一种病理学的概念,系指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又称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两种病理学改变,这种病变可以伴随许多慢性胃疾病中,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临床经验证明中医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本书主要系统地介绍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病理生理变化,并着重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1958年10月11日*同志对卫生部党组向主席并中央写的《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了批示,明确指出 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我国广大中医、西医、科技工作者,通过 西学中 或 中学西 ,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之路,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时代的贡献。2018年10月11日正是*主席批示60周年纪念日,为了记录和弘扬老一辈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后继的传承者和发展者,为了纪念 西学中班 6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特由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如屠呦呦、吴咸中、陈可冀、韩济生、张伯礼、吴以岭等多位院士及知名中西医结合医学教授60人共同编写本书,邓铁涛国医大师亲笔题词。该书包括序言、题词、正文、编后话及附录。正文为60位中西医结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