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用各功效类别的中成药为纲目,描述各个中成药的药味组成、功能主治和使用要点,并列出常见不合理处方的不合理类型、处方分析和药师建议,为临床合理选用和处方点评提供资料。例如,藿香正气水在哪种处方诊断下属于药证不符,复方鲜竹沥液与三拗片是否可以联用,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开具安脑片的安全风险有哪些,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的足量联用是不是重复用药,宝咳宁颗粒与小儿肺咳颗粒的合理选择等,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同时,药师建议的内容,也为怎样改变不合理处方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书所列举的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近5年的工作总结,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实际指导临床。本书得到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2081,《基于数学建模的中成药联合用药合理性评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书的总体形式和分篇构架与上版教材基本相同,全书仍分为绪论、疾病诊疗篇和病征诊疗篇三个部分。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以及动画的应用能够解决部分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教材无法解决的,而数字化教材建设为这一特点提供了更便利、更优质的平台。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八章八十八节。上篇为总论,分别从中西医老年医学发展史、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及干预、老年心理、老年康复等方面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发展源流及关键技术。下篇为各论,按照老年器官系统疾病,从老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老年泌尿系统、老年风湿免疫系统、老年血液系统、老年骨关节等对常见老年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不但保留了中医老年医学的学术精华和诊疗特色,而且还吸纳近几十年来中西医老年病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最新水平,是一部既能体现传统又极富时代特色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著。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论,主要叙述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包括发病原因、病理基础、辨证大法、内外治法;中篇为各论,主要叙述中医外科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等,内容包括疮疡、皮肤病、肛肠疾病、乳房疾病、走陷证、瘿、瘤、岩、急腹症及其他疾病等。下篇为心悟篇,叙述了作者的一些心得体会,倡导 传承是宝,创新是金 。书中融进作者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治疗手段进行了阐述。全书将中医外科理论与临床结合,突出临床应用,是一部可读性强的中医外科临床用书。
西苑医院多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有很多著名的该领域内的专家。陈可冀编著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精)》精选了150篇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文章,这些论文也是对该领域很好的经验总结,对于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来说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对丁樱教学术生涯的一个精选汇总,依次分为学术思想、经验用药、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综述、教学建设这几个板块,从不同方面展现丁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团队带领理念,特别是她在中医儿科学科领域特别是肾脏风湿免疫方向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反映出丁樱教授从医52年的学术理想和医学成就以及为医学事业不断研究、进取奋斗的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名老医学工作者从一名基层医师到有名医学专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探索的历程和贡献,对后学提高临证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本书详细介绍了骨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医嘱等内容;在治疗部分将治疗处方或治疗方案及方剂组成及用法等实用内容单独列出,并做重点介绍,同时按照典型病例列出了常规医嘱以供读者参考。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西医专业医师及基层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分四篇。第一篇医药圆融创新纵论,重在探讨新时期下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挑战与对策;第二篇中药新安全观及实践,全面展现了主编团队在中药安全性研究方面的认知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突破及转化应用成果;第三篇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系统阐述了主编团队在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创新思想、关键技术和主要成果;第四篇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重点介绍了主编团队在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情况。
本书分三大部分:部分为基础篇,重点论述中医学的元气、阴阳、五行及脏腑学说等与现代免疫学的关系,以及与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汇通关系;第二部分为中药药理学和治疗篇,主要论述中药的药理作用,重点论述了中药与西药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免疫性疾病,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既可以相互提高疗效,也可以消除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第三部分为疾病篇,纳入的病种包括人体各个系统免疫性疾病。每个病种的编写体例包括病名、发病机制、中医病机、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辩证论治,附加西药治疗。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行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在第二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编委会在肯定上版教材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在编写模式、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编写章节、内容作了调整和修定。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以及三个附录的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力争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概念表述力求准确;②编写体例规范统一;③推陈出新,及时反映新的知识点;④严格贯彻中医医结合思维方法;⑤紧密结合临床实用性等。
本书是由主编与国内一批学有所成的专家和中青年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共同编纂而成,是中西医结合骨科近50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为体现本书的实用性,在总论中由各相关专家撰写,各相关章节中均由临床一线的专家完成,针对骨折、畸形、骨病的发生部位(骨干、干骺部、关节内)、类型、移位或畸形程度.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相应治疗措施。为使读者明确书中的技术特点与学术思想,对每种骨折、畸形、骨病有全面、清楚、系统的认识,均对实际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扼要的描述,之后对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加以分析与讨论。本书所列举的内容,均是应用中西医结合外国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病种。本书提倡:”医生要做该做的手术,不要做想做的手术。”凡能应用闭合手法整复、矫正,就不必应用切开的方法矫正;凡是能用外固定的,就不必用内
本书是一部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以中医为主,有机结合西医,衷中汇西,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内科专著。 上篇西医疾病.选择中医具有特色或优势的西医病种,按西医病名,分10章介绍了近百个疾病,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中医证治枢要、辨证施治、特色经验探要、西医治疗、中西医优化选择、饮食调护等栏目;下篇中医证候,介绍了30个中医病证,避免上下篇病、证之间重复,栏目设置与上篇略有区别.突出中医临床特色。 本书着眼干临床,体例新颖,内容充实而有深度,切合临床实用,读者关心的主要临床问题均有专题探讨,中西医优化选择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和借鉴,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用书。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级医师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研究生学习参考之。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新疗法。全书包括外科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内容有中医外科证治概要、无菌术、麻醉、体液代谢、外科营养代谢、围手术期处理、重症救治与监护、微创外科技术、外科感染、急腹症总论、肿瘤总论等15个章节;各论内容有损伤、颅内肿瘤与椎管内肿瘤、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肺部疾病、食管疾病、肝胆疾病、胃部疾病、大小肠疾病、胰腺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皮肤病等25个章节。 为适应我国中西医学系统并存的历史现状,该书在介绍每种疾病的诊疗时,都提及中、西医两种理论依据和两种治疗优选方法,供读者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并灵活应用。该书特别注重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创新点和临床治疗的新思路及新方法。鉴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微创外科的快速发
为落实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在总结几年考试工作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主要参考教材,并合理兼容其他有关教材,对2003年版《全国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进行了修订,并配套编写了考试指南。 2006年版《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16个专
本书是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编纂的**部微创骨科权威性专著。本书全面总结了中西医结合骨科领域微创治疗理论、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方面的经验,分析指出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提出前沿的各种可供比较参考的疗法。书中将传统的接骨手法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尤其规范了目前使用广泛的“孟和支架”的使用方法,正本清源,以达到规范行业操作的目的。
本书系对我国现存之宫廷医学载体——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上自顺、康,下迄光、宣,作出的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包罗历朝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涉及内、外、儿、妇各科诸疾,分门别类,有案、有方、有评、有论。本书次将先期出版之相关专著悉数汇集,以成全璧,勒为300余万字之巨著。本书全面展现了清一代宫廷医学的医疗特征以及高峰水平,从中不仅可窥见有关长寿、种子、美容、养生等大内秘方,尤可学习到当年御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供今日临床工作者之借镜。此外,禁苑秘辛、皇家医事并有与政治风云相关者,也可供今日史学之研究,或可澄清某些历史疑云。 本书适合医学院校师生,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史学研究者以及一切对中医学和清代宫廷史感兴趣者阅读参考。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乃自拟治法,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临证日久,积累愈多,辑为此书,方后缀以诠解与紧要医案,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中药亲试记》本书为精研药性所著,于中西药物皆备其要,而于中药尤能独辟新义,于寻常讲解之外另有发明。凡书中所记载的中西药品气味与他书不同的,都是作者亲自尝试而得,确认其能力性质,并附注讲解。附录为作者以《本经》为主、佐以实验的对药物的讨论。《中医论说集》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医之理。凡医家难治之证,作者莫不融汇中西,参以己见,论说至为详细周到,凡医理深奥之处,均昭然尽揭,专方用之必效,而又时参以哲学,兼为养生家指明方针。《医案讲习录》本书为张锡纯的临证医案汇编。各案详述病因、证候、诊断、处方、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