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用各功效类别的中成药为纲目,描述各个中成药的药味组成、功能主治和使用要点,并列出常见不合理处方的不合理类型、处方分析和药师建议,为临床合理选用和处方点评提供资料。例如,藿香正气水在哪种处方诊断下属于药证不符,复方鲜竹沥液与三拗片是否可以联用,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开具安脑片的安全风险有哪些,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的足量联用是不是重复用药,宝咳宁颗粒与小儿肺咳颗粒的合理选择等,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同时,药师建议的内容,也为怎样改变不合理处方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书所列举的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近5年的工作总结,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实际指导临床。本书得到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2081,《基于数学建模的中成药联合用药合理性评
本书以西医“功能观”与中医“状态观”为主要线索,系统整理中西医康复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与经验。全书内容分四个部分:“康复概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融入了创新特色的“状态评估”、“状态治疗”和“状态康复”,易于对比理解和应用。功能影响状态,状态引导功能,充分体现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的思想,促进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本书体现了中国特色康复,重视人体内在状态,通过整体状态的改善,来促进疾病的疗愈和功能康复,基于现代医学,更融合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优势和特长,独具一格。本书表达的是“双赢的策略”:东方和西方的康复医学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通过整体观的连接,互补各自的理论和技术,有效地提高康复效能,造福广大康复患者。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等,共五章,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各论以中医病名为主线,以类病为章,具体疾病为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每病包括无题概述、病因病机、辨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等内容。
目前,中成药的使用一方面是通过医务人员的处方,这其中包括部分西医医生在内;另一方面通过患者自行购药。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中医专业知识,大多人都是根据病名或药名而购买用药,这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完全不同,因而临床并未达到中成药的预期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缺乏中医药知识而乱用中成药,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以至于出现诸如龙胆泻肝丸中毒等类似的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名誉和发展。 鉴于此,为方便广大工作人员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我们邀请了部分临床一线的中医药工作人员编写了这本《中成药的辩证应用》。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本书简要介绍了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主观和客观诊断与评估方法,论述了常见睡眠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方法,引入*的疾病分类方法、指南、临床路径及专家共识,内容体现了国内外睡眠医学领域近年的新进展和新技术,突出中医针灸中药特色,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实用性强。本书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睡眠医学课程教材,又可作为睡眠医学相关科室临床医师的参考书。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相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方法治疗效果要好,本书概括了变应性鼻炎西医的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着重论述了中医历史源流、病因病理、中药治疗、特色疗法及饮食调护等。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的特点,有专门章节介绍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治方法。而且对变应性鼻炎相关疾病进行了介绍,还对古今名医治疗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家卫生计生委第二批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书由来自各中医药院校数十位专家教授根据教改要求和院校需求进行编写,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得到了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本书从中西医角度对结直肠癌展开介绍,对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预防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主要讲解中西医结合治疗部分,其中包括中医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及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本书最后综述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专家共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以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集群为突出特色。《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从临床诊疗实用需求出发,简要概述了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常见与优势病种的概念和中医认识,系统阐述了疾病的西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处方及针灸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和处方,重点突出了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诊断要点、治疗一般原则和用药的基本规律,并推荐一种或几种治疗方案以供参考。本书包含的病种有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多系统萎缩、肌营养不良、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性脑炎、血管性痴呆、头痛、头晕、失眠、小儿抽动症、硬膜下血肿、脑外伤、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积水、颅脑术后发热、焦虑、抑郁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123 为了使阮教授的治学理念与临床经验得以传承,其弟子门生历时多年精心整理相关医案诊籍、影音资料,以访谈录的形式编撰成册,完整呈现了阮教授传道授业和临床诊疗的真实情境。
本书分上下两篇探讨中西医整合肿瘤学的理论与实践,上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理论心悟 探讨中医哲学思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治病求本、治未病、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中医预后观、中西医整合等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中医理念与西医学的表观遗传学、自稳态调控机制、精准医学、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肿瘤微环境等研究进展构建的西医学体系的异同,构建中医战略指导中西医整合战术并动态评估与调整的恶性肿瘤诊疗要点及路径。下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实践与医案 将上篇的中西医整合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记录并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多疗程扶正祛邪治则及相应中西医整合方案优化组合的临床应用。
本书主要阐述常见疼痛性疾病包括七大类疾病,分别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和肌肉痛、癌性疼痛、头面痛和术后慢性疼痛等。对每种疼痛性疾病主要关注点为七个方面:一是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二是诊断和中医辨证,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四是治疗常见并发症和治疗,五是预后及护理,六是恢复期的中西医干预,七是基础研究概况。由于本书主要针对麻醉专业医学生和从事临床疼痛诊疗的医师。所以内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都有涉及。但主要偏重临床。考虑中医在疼痛诊疗重点独特优势,所以中西医结合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是本书编写的特点
本书分为上下篇,包括中医和西医两篇。中医篇阐述了中医学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认识、疾病的命名历程,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论治、“疾病表型证型”结合治疗模式、外治疗法、康复调护,以及中医药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并特别总结了中医名家的治疗经验和体会。西医篇回顾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发展史,引入了现代免疫学的理论和当代医学的临床实践,内容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标准和诊断、疾病评估、合并症预防、疫苗接种,以及治疗和康复的临床实践。我们期望这本书可以成为连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供临床医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中西医知识,为患者从不同角度解疑释惑。
前两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从出版至今已印刷十余次,其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特点深受各高校好评。但眼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为体现教材的与时俱进,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指导,并集全国多家中西医院校及众多眼科专家之力,完成了《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再版修订工作。 本教材积极接受上版教材编写和使用过程反馈的意见,新增近年来眼科临床的新技术、新方法,并适时介绍发展趋势及动态。同时,结合学生、教师及学科特点对上版进行适当精简,力求使再版后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更具实用性、先进性及科学性。
本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概论、男性解剖生理及病理、男性生育、性学、遗传学、免疫学、男科检查与诊断、男科药物、男科治疗与养生保健、男科检测治疗仪器等。各论包括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与节育、精索疾病、睾丸副睾疾病、阴囊疾病、腹股沟疝、疾病、前列腺疾病、男科老年病、性传播疾病、等。全书共25章,100余万字,论述160余种男科疾病。按先西医后中医的体例,从每种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详细阐述,并介绍男科疾病的诊断、检测、治疗方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观指导,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具体负责,由全国4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含中医院校、西医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联合编写的五年制本科教材。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以及三个附录的内容。 修订后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根据上版教材在使用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实际,对篇章结构做出了调整,一是各论部分按临床外科实际,采用按部位分章的方法;二是将原皮肤病调整出中西医结合外科范畴。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力争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概念表述力求准确;②编写体例规范统一;③推陈出新,及时反映
本书全面回顾了中西医对防卫免疫的认识历史,主要包括秦汉时期中西医理论创立时对人体防卫理解的巨大差异、公元六世纪后中西医对防卫认识的变迁、近代中西医对防卫认识的巨大转折、1949年后中医卫气的边缘化及西医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几个部分,后对中西医对防卫免疫的认识历程做了深刻反思和系统总结,对中医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考。全书共约20万字,分为7章,紧扣新冠肺炎时代热点,观点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可能的读者对象包括医学史研究人员及爱好者,中西医从业人员,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
本书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国内部中西医结合男科专著。全书32章,系统地阐述了男性生殖系解剖、男性性心理、性生理与病理、男性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性传播疾病、男性计划生育、男性生殖系皮肤病等男科疾病,重点介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寻求男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上的结合点。本书内容新颖、资料详实、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践,临床实用性强。可供男科医师、泌尿外科医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