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纲目》全书200余万字,附图400余幅,载推拿源流与理法12章,推拿流派13个,推拿手法300余种,推拿治法300余种,成人推拿穴位447个,小儿推拿穴位180个,特色疗法100余种,各科病症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方法230余种,各病症特色治法1000余种,保健按摩方法1000余种,以及全身各部的美容美体按摩方法等。其中总论梳理了中国古代至现代推拿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作用与原理、治病特点、治疗原则、推拿的经络腧穴、推拿前的诊断、古代 推拿 著述等作了深入的阐述;各论阐述了推拿对内科、伤科、儿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24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等内容,并首次整理了美容美体、养生保健的多种推拿(按摩)方法。 《推拿纲目》是目前市面上以纲目分类的科目最齐全的推拿(按摩)巨著。作者打破推拿流
《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临床诊断时,我们都希望透过皮肤看清产生症状的肌肉位置、功能改变;临床治疗时,我们更希望透过皮肤看清解剖结构的走向,判断手法的准确性。本书注重从人体外观透视内部结构,直观描述肌肉位置,展示功能作用,巧妙结合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按摩技术。从整体医学角度开展治疗,由点及面,科学施治,让临床按摩疗法更生动、更实用。
《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 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本书,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实践以微调手法为特色的脊柱推拿,需要临床工作者完成以下观念转变。 1.脊柱推拿疗效高低并不取决于手法力的大小和操作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手法能否去除关键病理环节,或用行话表述为“手法是否到位”。 2.倡导以轻的手法力量,短的推拿操作时问来取得*的临床疗效,不仅有利于手法安全性和保障病人利益,有利于推拿专业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推动推拿学科的不断发展。 3.从单节段、局部*的脊柱调整观念转化为多节段、整体*的脊柱调整观念。 4.从经验性采用手法处理转变为在深入分析病情及脊柱影像检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决定手法的应用。 5.摈弃整脊手法与松解手法作用机制的人为割裂,合理的整脊手法消除了引起肌紧张反射的病理环节,因而是有效的松解手法;恰当的松解手法解决了造成脊柱运动轴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非药物的可起到康复保健作用的外治疗法。 本书共3篇16章。篇总论部分简述了推拿学的历史及其演变,详述了推拿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筋骨节窍、辨证论治的关系,同时阐述了与美容、药物、气功、针灸等的关系,并收录了编者多年来的行医感悟,颇具创新之意。在第二篇小儿推拿章节中,介绍了小儿生理病理的基本特点、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和部位以及小儿常见疾病的额推拿治疗方法等。在附篇章节,介绍了推拿歌赋选、临床常用方剂、足部按摩法、耳穴按摩法等内容,以供读者参阅。 本书可供从事小儿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练功辟谷益气延年”“抗癌十三法”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 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推荐中医工具书。
本辞典共收录辞目2000余条,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器具、治则治法、配穴、常见病针灸治疗、历代针灸人物、针灸著作、针灸歌诀,以及与针灸有关的基本理论术语、解剖名称等,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经穴词条均配有相应的穴位定位图,标明该穴位及邻近的参照穴位。全书收录针灸名称术语涉及范围较广、较全面,英文翻译力求准确、易懂、流畅,体现中医用语的特色,可作为针灸专业学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学习针灸的专业工具书。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丛书”四个系列之一,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理论》《中药方剂理论》《针灸理论》和《养生理论》五个分卷。《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通过全面研读历代代表性医学论著,选取其中围绕某一概念或命题,较为精要地进行论证、阐述和辨析,且学术观点较为明确的章节或完整段落,按照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进行分类;旨在全面展现中医经典与历代名家的原创性理论观点和独到临床体会,并对所选专论加以提要钩玄,力求要点突出,以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为《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之“中药方剂理论”分卷。书中选择历代本草、方书论著及相关著作中,阐释中药、方剂理论基本概念、重要命题的内容,将其分别纳入中药、方剂之“总论”与“各论”,并阐释原文主旨。内容
本书内容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中医儿科学和小儿推拿的有机结合,几乎囊括了小儿推拿学的所有内容,集小儿推拿疗法之大成,荟萃各家各派推拿手法之精华,从理论到临床,从继承到创新,真实反映了我国现代小儿推拿发展水平,具有全面系统,全中求精,资料翔实新颖,临床实用性强,深入浅出的特点。 全书共分五篇。*篇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儿科推拿发展简史及小儿推拿相关论著。第二篇为基础篇,详细介绍了儿童生理病理及体质喂养、小儿病因病机及辨治、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第三篇为临床篇,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的脾胃病证、肺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新生儿病证、传染病、头面五官疾病及其他病证,共8章63种病证的古籍文献阐释、病因及发病机理、症状识辨及辨证、证治要点、分型条辨的手法及选穴、流派
结构针灸是当前针灸研究热点,本书为结构针灸研究丛书之一。结构针灸学是近年来的针灸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中医针灸理论与时俱进的代表之一,强调在全面继承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精细、精准解剖和表面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对腧穴定位、针刺手段、针刺理论、进针手法、疗效判断、康复预后等进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适合现代针灸临床需要的理论及治疗措施。本书基础部分围绕针灸科医师临床推荐的解剖基础,结合临床实际、现代生物力学知识和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并配以高清图示,对肌肉的精细解剖予以解说,刺法部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穴位选择、针灸用具、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有效深度等针刺取效关键环节,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本书重点部分提供二维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