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推拿纲目》全书200余万字,附图400余幅,载推拿源流与理法12章,推拿流派13个,推拿手法300余种,推拿治法300余种,成人推拿穴位447个,小儿推拿穴位180个,特色疗法100余种,各科病症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方法230余种,各病症特色治法1000余种,保健按摩方法1000余种,以及全身各部的美容美体按摩方法等。其中总论梳理了中国古代至现代推拿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作用与原理、治病特点、治疗原则、推拿的经络腧穴、推拿前的诊断、古代 推拿 著述等作了深入的阐述;各论阐述了推拿对内科、伤科、儿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24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等内容,并首次整理了美容美体、养生保健的多种推拿(按摩)方法。 《推拿纲目》是目前市面上以纲目分类的科目最齐全的推拿(按摩)巨著。作者打破推拿流
临床诊断时,我们都希望透过皮肤看清产生症状的肌肉位置、功能改变;临床治疗时,我们更希望透过皮肤看清解剖结构的走向,判断手法的准确性。本书注重从人体外观透视内部结构,直观描述肌肉位置,展示功能作用,巧妙结合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按摩技术。从整体医学角度开展治疗,由点及面,科学施治,让临床按摩疗法更生动、更实用。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实践以微调手法为特色的脊柱推拿,需要临床工作者完成以下观念转变。 1.脊柱推拿疗效高低并不取决于手法力的大小和操作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手法能否去除关键病理环节,或用行话表述为“手法是否到位”。 2.倡导以轻的手法力量,短的推拿操作时问来取得*的临床疗效,不仅有利于手法安全性和保障病人利益,有利于推拿专业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推动推拿学科的不断发展。 3.从单节段、局部*的脊柱调整观念转化为多节段、整体*的脊柱调整观念。 4.从经验性采用手法处理转变为在深入分析病情及脊柱影像检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决定手法的应用。 5.摈弃整脊手法与松解手法作用机制的人为割裂,合理的整脊手法消除了引起肌紧张反射的病理环节,因而是有效的松解手法;恰当的松解手法解决了造成脊柱运动轴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
《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 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本书,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练功辟谷益气延年”“抗癌十三法”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 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推荐中医工具书。
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骨科手法治疗的发展历史,第2章介绍了骨科手法物理治疗中的脊柱检查与诊断,第3章介绍了手法治疗的理论、实践、临床决策与教育。第4章至第7章分别介绍了腰椎、骨盆、胸椎、颈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与治疗。每一章均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特定解剖部位的运动学、检查方法及手法治疗的要点。全书注重循证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严谨又通俗易懂。 本书适合脊柱外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骨科康复师、医学院学生、健身教练及运动健身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本辞典共收录辞目2000余条,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器具、治则治法、配穴、常见病针灸治疗、历代针灸人物、针灸著作、针灸歌诀,以及与针灸有关的基本理论术语、解剖名称等,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经穴词条均配有相应的穴位定位图,标明该穴位及邻近的参照穴位。全书收录针灸名称术语涉及范围较广、较全面,英文翻译力求准确、易懂、流畅,体现中医用语的特色,可作为针灸专业学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学习针灸的专业工具书。
天池伤科流派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柏龄教授及赵文海教授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骨伤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骨伤名科、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启动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系统整理和挖掘了流派的学术思想,并在传承方法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天池伤科已成为北方骨伤流派的代表流派,逐步确立在骨性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疾病、创伤疾病的诊疗和科研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骨伤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中心之一。本书介绍天池正骨的理论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天池伤科
中医中药的生命在于临床疗效,而临床疗效的载体之一,就是一张张中药处方。为什么有的处方有效,有的处方无效,有的处方效果好,有的处方效果不好呢?答案就在于组方配伍。何为组方配伍?君臣佐使是也。何为君臣佐使?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是也。但是,君臣佐使只是一个配伍框架,真正的组方配伍还需要更为准确的信息,例如全方共多少药、组方选哪个药、药性怎么分布、用量怎么协调等。所以,一个优秀的中药组方,一定要在整体顶层设计下,完成一个精准的用药配伍,而不应该是任意合方和随意加减。那么,怎样实现这种精准的组方配伍呢?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一张古图中,名为“汤液经法图”。 “汤液经法图”从散佚到再现,可谓惊心动魄,其间至少有三劫。第一劫,“汤液经法图”相传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
本书全面收集近二十年芒针联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及作者个人临床经验,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总论:分章节详细介绍了芒针的发展与演变、作用机理、应用研究、操作方法及联合诊疗技术等内容 下篇治疗篇:分章节详细介绍了芒针联合诊疗技术在内科、外科及骨伤科、 妇科、皮肤科、五官科及其他病症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临床应用、按语及现代研究撷英;附篇参考资料: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集要,从源流及学术特点进行了简析,并对行针法临床操作技术提出了规范应用思路以便医者结合临床应用。这是一本内容详尽的“芒针联合诊疗技术操作指南”。这些独特的技术不仅成为中医药独特的标识基因,更成为人民群众养生保健、疗病祛疾的重要选择。
本书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本书是基于作者团队多年创新研宄成果的总结,同时汇集了国际近期新前沿进展。全书共11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透皮药物递送系统概述,进而聚焦微针透皮技术。第2章至第9章系统总结、介绍了生物医用微针的发展历程、设计、制备与表征,以及其在皮肤组织间质液和血液提取与检测、皮肤疾病诊疗、皮肤美容、糖尿病诊疗、肿瘤诊疗、疫苗接种等领域的应用。此外,第10章也介绍了生物医用微针在非透皮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生物医用微针的规模化生产与临床转化方面的近期新进展也在第11章进行了介绍。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性介绍生物医用微针与经皮诊疗的专著,可供微针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的入门学习资料或参考书;另
本书共分七章,即灸法总论、灸法的种类、经络、腧穴、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现代灸论综述、灸法文献。本书以全、精、新的要求,对中国灸法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恢复和提高灸法的历史地位、发扬灸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了贡献。
中医全息按摩疗法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绿色疗法发展将越来越快。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治疗保健兼顾,适用性广,易学易懂等优点,所以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各种绿色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全息按摩疗法在医疗保健及美容美体方面的优势也日益突出。本书主要介绍了全息按摩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各种全息按摩疗法的基础知识、全息按摩治疗的常用基本手法以及按摩治疗的辨证等。临床治疗部分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养生美体美容加以介绍,对近百种常见病证结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经验和体会,按照规范化的按摩操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各
本书分上下两册,将仲景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所创方剂进行重订整理,分类编排,归纳总结为十八大类,通过对其方药组成、制用方法、方证释义、名医方论及临床运用等详细阐述,突出体现了《伤寒杂病论》经方的组方原理、立法思路及配伍规律。
本辞典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疗各种常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剂,治疗和纠正肿瘤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和手术、放化疗所致副反应的方剂,预防癌症、治疗癌前病变、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剂,以及肿瘤病人药膳和食疗方。本辞典收录了中医肿瘤良方、验方、单方上万首,可谓搜集广泛,种类繁多,内容翔实,资料充足。是一部较大的中医肿瘤方书,不仅搜集的比较全面,并且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是一般的肿瘤方书不能比拟的,也是中医学上较大的一部大型中医肿瘤方剂辞典。
本书结合针灸在现代与多学科交融互动发展中的交互影响,探索提出了对针灸、穴位、经络等传统概念的新认识、新见解;结合现代解剖结构,梳理绘制了传统腧穴的解剖透视图和剖面图,以及肌肉、神经针刺位点透视图,以明确针刺部位的解剖层次,方便精准取穴,降低操作风险;结合国内外针灸临床资料的系统分析结果,整理总结了针灸在其适宜病症上的诊疗应用。 本书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针灸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诊疗实际,突出了针灸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性”和“时代性”。
本书内容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中医儿科学和小儿推拿的有机结合,几乎囊括了小儿推拿学的所有内容,集小儿推拿疗法之大成,荟萃各家各派推拿手法之精华,从理论到临床,从继承到创新,真实反映了我国现代小儿推拿发展水平,具有全面系统,全中求精,资料翔实新颖,临床实用性强,深入浅出的特点。 全书共分五篇。*篇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儿科推拿发展简史及小儿推拿相关论著。第二篇为基础篇,详细介绍了儿童生理病理及体质喂养、小儿病因病机及辨治、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第三篇为临床篇,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的脾胃病证、肺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新生儿病证、传染病、头面五官疾病及其他病证,共8章63种病证的古籍文献阐释、病因及发病机理、症状识辨及辨证、证治要点、分型条辨的手法及选穴、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