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至今还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中。为及时总结针灸治病的水平及研究成果,故编写此书。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针灸基础理论,从临床实践角度分别对经络学、腧穴学及刺灸法做了论述。第二部分为常见病的针灸治疗,详细论述了针灸治疗原则和作用等方面,在治疗各论中论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急症及其他病症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处方、操作及配方理论等,并附有大量临床医案,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内容深入浅出,文字规范易懂,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便于掌握应用。本书适用于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及针灸爱好者参考使用。
颊针疗法是通过针刺面颊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无痛针灸新疗法,由旅法学者王永洲教授及其团队历经25年临床实践及研究总结创立,系一全新微针体系。 《颊针疗法》以 知行合一 为原则,系统阐述了颊针疗法的理论架构及临床操作。理论部分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及现代解剖、心理学成果,详析 全息-三焦-心身 这一本书轴心,介绍了颊针穴位、诊断、治则与操作方法。临床部分选取100余例典型病案,以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图文并茂地重现治疗过程,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 数十万人次的临床观察验证表明,颊针疗法具有 取穴标准、靶点明确,操作简单,快速起效,无痛安全 的特点,对临床医生、心理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开设在各类大中专院校推拿专业使用教材多以上海科技出版社《推拿学》为主,中医推拿临床思维类教学用书非常缺乏,笔者在基层推拿中专学校教学30年,对此深有感触,也是跟随王居易老师学习经络医学理论的初衷。经过五年在教学一线的实践积累,运用经络诊察指导学生掌握临床推拿诊疗思维,开启了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门径,使中医院校学科体系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经络腧穴》《内科推拿》《妇科推拿》《伤科推拿》等独立的学科由经络系统贯穿起来,形成中医思辨的整体,对于中医推拿学习者的思维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也是《经络医学概论》在推拿学领域拓展的实用工具书。笔者的工作在全国性推拿专业的大专院校教学会议期间得到很好的反馈,可用于各类层次大专院校推拿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包括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大中专院
动筋针疗法是指在针刺留针过程中,患者身体带针进行运动。它是结合经络学、刺灸学、经筋学、解剖学和运动学等一系列学科的一种综合针刺疗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痛证和某些内脏疾病。动筋针疗法操作三大步骤中靶点是首要,针刺是关键,运动是核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基础,介绍动筋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等。中篇针刺技术,详细论述了靶点寻找、针刺方法和运动方式,以及靶点寻找流程等,并附有照片和视频说明。下篇临床治疗,按身体部位分为七章,介绍了50余种常见病症的治疗,并配有治疗视频及诊疗分析,方便广大读者学习掌握。
本版教材的主体结构为基础篇、技能篇、治疗篇,设置6个模块。使其更加突出针灸特色,体现教材个性。因此突出了技能篇的内容,特别是针灸技术方面的内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70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使针灸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更为确切,针灸技术操作更为规范标准;腧穴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对十四经穴(362个经穴)及常用经外穴(35个经外穴)进行标准化定位,使腧穴定位更加标准和准确;常见病证的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常见病的定义、诊断及证候分类进行规范的准确描述.
本书作者司言词长期深耕于针灸临床,临证之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擅长情志疾病、颈肩腰腿痛及各种疑难杂症的针灸保健与治疗。本书内容乃作者临床实践所得及其他针灸师经验验证,主要内容包括针灸临证琐谈、十四经常用穴位应用经验、针灸医案五十例三个部分,书中所列医案从笔者近年来针灸临证验案中精选而来。本书内容真实原创,突出疗效,经验真实可靠,乃真正的针灸临床 针 功夫,可堪中初级针灸师、基层医务人员效仿学习,有助于临床针灸疗效的提高。
绪论概述了针灸学的概念和特点,全面阐述了针灸学的发展史、对外传播和 交流,归纳了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主要论述了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介绍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的定位、解剖、主治和操作等;中篇刺灸方法,主要介绍了常用针具、针灸体位等基本知识,强调了常规针灸治疗量和针灸施术注意事项,重点论述了以毫针、艾灸为主的各种针灸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等;下篇针灸治疗,主要论述了针灸治疗作用、原则和临床诊治特点、针灸治病特点、针灸处方等,重点介绍了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以适应临床需要;附篇介绍了针灸研究进展,解释了古代人体部位名称,以适于现代针灸的编写思路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飞腾八法,选录了针灸歌诀。书后附三张 标准穴位图。
"一、 流派学术思想二、 流派诊疗技术腧穴、针法、临证治疗方面的图片及二维码视频三、流派传承脉络各代传承人及人物、实物照片 包括邱茂良、杨甲三、程莘农、谢锡亮等"本书特点 : 1 重点在临床实际操作经验,2 以图为主,一步一图,以图解文,以文说图 3 二维码图书,如老专家亲临身侧,耳提面命
该书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及其团队系统论述针灸三通法理论与临床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详细介绍了三通法理论渊源及基础,下篇为三通法临床应用验案。分为内、皮外、妇、儿、骨伤及五官科约136种疾病,其中除临床常见病外,不乏临床多种疑难杂症。每种疾病都有病因病机、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治疗及按语分析,重点介绍贺普仁教授临床取穴原则及方法。
本书是一部临床使用性较强的现代针灸单穴疗法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王氏平衡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中篇是穴位部分,介绍了作者常用的特效穴位的名称、定位及取穴原则等,下篇是临床部分,重点介绍了平衡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
本书共分五篇,乃五代家传针灸经验的集萃。*篇经络腧穴,主要论述经络腧穴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在常用及重要穴位后,根据前人经验及本人实践加有按语,以便读者加深印象。第二篇针灸方法,主要介绍家传针法,重点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热补法、凉泻法等主要的针刺手法操作和适应证,对手法补泻作了探讨,并对针麻、灸法等作了扼要介绍。第三篇临床治疗,主要介绍临床配穴原则、规律,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八法 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脏腑经络证治,公开了郑氏导痰开窍治疗痰阻咽喉、升提摄血治疗血崩等39种家传秘方,并附有26种中医病名的辨证配穴和41种西医病名的治疗总结摘要。第四篇择时选穴,共分两章。*章主要论述纳子法和纳甲法子午流注的组成、五输穴与天干、五行的配合及徐氏子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针灸临床经验全图解》提炼当代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特色,总结针灸临床证治经验。根植于白山黑土的针灸推拿人,继承了祖先勤劳、智慧的特点,不断发扬岐黄古义,使得当代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逐步形成并站稳脚跟,服务于百姓,保一方平安。长白山流派的几代传人总结了三因制宜,病证结合:通经调脏,以通为用;循经按摩,善用温补;针推结合,外药为辅;并且不断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流派。阐述了每代优秀的继承人的思想理论及针灸行针手法、配穴方法以及经典医案。将雄厚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经验灵活地贯通和运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体现在医案理法方穴术之中。
结构针灸学是近年来的针灸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中医针灸理论与时俱进的代表之一,强调在全面继承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精细、精准解剖和表面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对腧穴定位、针刺手段、针刺理论、进针手法、疗效判断、康复预后等进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适合现代针灸临床需要的理论的治疗措施。 《结构针灸研究丛书:结构针灸刺法经验》围绕针灸科常见病系统总结了当前众多临床医生的针刺治疗经验,包括穴位选择、针灸用具、针刺方向、针刺有效深度、捻转提插手法等针灸临床的关键问题和环节,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韩国著名针灸医生金南洙先生从医80余年对针灸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其独创的 无极保养灸 疗法对诸多疾病的疗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每种疾病的治疗部位、操作方法及调养方法,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沈卫东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康复科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海派中医杨氏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创立了 项八针 腰八针 耳八针 消渴针 等特色治疗技术。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沈卫东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色、经典医案医话,临床医案涉及内、妇、儿等临床诸科,内容博杂,治疗过程记述详备,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最后附上沈卫东教授学术传承人的跟师心得,传承和发扬沈卫东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专业特长。
本书的编写充分汲取了以往各版教材的编写经验,结合教学实际,既强化了传统针灸推拿理论与技术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成果。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及附录,分别论述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临床治疗以及经络腧穴速记歌诀、现代研究进展等,旨在满足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需要。学生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达到进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前对有关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有利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中医药行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重点论述浮针再灌注活动的定义、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各论部分具体介绍临床常用的四十块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患肌特征及相关症状,再灌注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操作,采用少量文字介绍,大量图片显示,二维码扫码视频的立体表现形式。本书大量采用图片、视频,从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再灌注活动,直观的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更快速的学习、记忆、应用再灌注活动。该书作为为浮针教学的主要辅助用书,可以使众多的浮针从业者、浮针爱好者,以及针灸、康复、中医、骨伤等专业人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