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本书以徐一贯就医日志形式阐述丹医理论, 是对周潜川先生传承的学术流派思想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提高。丹医, 就是丹道中医、丹道医学的一种简称, 而丹道中医则属于一个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完整的医学体系及传承, 均限于口口相授、秘密传承, 外人绝难见到,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派的存在。丹, 有内丹、外丹之分 ; 内丹, 是指以性命双修、凝练 精、气、神 为 丹 的 气脉夫 ,括所有的导引、按蹻、吐纳、存思、行气等自我修炼方法 ; 外丹, 则括自我 修命住世 的饵服食法诀, 括 济世救人 、病苦的所有医方、医术, 以及相关的、火候、炮制等具体的技术与方内丹, 还是外丹, 都可以看作是代的一种 科技 或 技术 , 而 道 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概念, 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概括与描述, 所以 丹道 是丹与道的融合, 是中国传统哲学与代科技的结晶。导引, 有广义
金匮发微 本书为Z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经方大家曹颖甫对《金匮要略》精蕴和原委的探索之作。曹氏将仲景医理、医方实践发挥后,加以详注。全书融会了曹氏数十年临床经验,书中注释各条,不但解析病理,而且博引著者多年治病经验为佐证,读者据此运用,当知医家真传。曹氏留给后人的著作,正是发掘、整理传统中医学的宝贵资料。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仲景学说研究者、伤寒教研室学者、中医临床工作者、民间中医、西医学习中医者、经方爱好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伤寒发微 曹颖甫一生治医专宗仲景,以善用经方闻名。本书为曹氏对《伤寒论》精蕴和原委的探索之作。全书融会了曹氏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书中注释各条,不但解析病理,而且援引著者多年治病经验为佐证,尽是曹氏将仲景医理、医方实践发挥后的感悟。读者依曹氏之言
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厂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药以独特的作用深得人们信赖,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中医文化之经典。《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 神农 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这是我国药物学早分类法,为历代沿用。当中药药物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所载药物药效绝大部分是正确的。直今仍为中医学子之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即章,从整体上对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的研究进行概述,同时还提出构建简帛医学体系。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是按医方数量整理出各科医方并进行集成,将已出版的简帛医方中较为完整的方剂,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间跨度从战国至东汉。第三部分即第三至第七章,是对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等五类医方的专门研究。
本书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条文为基础,从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用药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等方面阐述这部经典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本书每章后附护理临证案例若干,以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来体现其辨证论治与中医护理方法,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从中医经典著作中领会六经辨证的要领,清晰其治疗护理原则,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其护理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中医临床护理的内容与手段,最终形成中医经典护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健康结局。 读经典,做临床 路径是古今中医人才培养的共识。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实用参考工具书。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
《嵩崖尊生书》是清代景日昣所撰。共十五卷,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69)。卷之一为气机部,叙述五运六气,六十年天时民情病谱,运气杂著谱四章三十六条;卷之二为诊视部,列诊脉谱,七表、八里、九道脉谱,七怪脉、诊法捷要诀、六部四脉主病、男女老少肥瘦切脉法、脉候十二脏部位辨、十二经歌等十篇四十条;卷之三为药性部,列草、木、果、谷、蔬、鱼肉、金石七类二百七十六条;卷之四为诊治部,列脏腑用药谱至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等论十八篇;卷之五为病机部,分述各证病机九十三条;卷之六至十三列上身、中身、周身、下身各部病证二百七十四目;卷之十四为妇人部,列经、带、胎、产四目;卷之十五为幼部,列初生、杂病、痘、疹四目。每部先列该部各病,如上身头部分诸病论、分述偏头痛、头重、头汗、头响
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大力发扬中医药是未来的重要任务。为了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医药学,使中医药学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服务,我们特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精选了《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灵枢》《神农本草经》《 温病条辨》《难经 难经正义》《新刊王氏脉经》辑为 典籍里的中医丛书 。 典籍里的中医丛书 精选善本,力求复现原文,呈现中医典籍美篇; 坚持繁体竖排,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超显中医文献典籍的书卷之馨;中医药典籍源远流长,版本多甚,文字有异,对书中异体字、通假字径直统一,减少研阅阻碍;重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