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从明万历二十一年问世以来,国内辗转翻刻六十余次。明以后大多数本草著作均以此书为资料渊薮。此外,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本书是*部《本草纲目》校点本,自一九七七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当代《本草纲目》影响*的版本,为学术界广泛采用,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一九九二年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一九九四年获*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本次再版除改正了上版个别错误之外,物增加了 正文标题笔画索引 和 正文标题拼音索引 ,附于书末,供读者检索使用。
《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本书以徐一贯就医日志形式阐述丹医理论, 是对周潜川先生传承的学术流派思想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提高。丹医, 就是丹道中医、丹道医学的一种简称, 而丹道中医则属于一个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完整的医学体系及传承, 均限于口口相授、秘密传承, 外人绝难见到,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派的存在。丹, 有内丹、外丹之分 ; 内丹, 是指以性命双修、凝练 精、气、神 为 丹 的 气脉夫 ,括所有的导引、按蹻、吐纳、存思、行气等自我修炼方法 ; 外丹, 则括自我 修命住世 的饵服食法诀, 括 济世救人 、病苦的所有医方、医术, 以及相关的、火候、炮制等具体的技术与方内丹, 还是外丹, 都可以看作是代的一种 科技 或 技术 , 而 道 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概念, 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概括与描述, 所以 丹道 是丹与道的融合, 是中国传统哲学与代科技的结晶。导引, 有广义
《金匮要略(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编写而成。《金匮要略(第2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为了反映十年来《金匮要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成果,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本版仍保持上一版的体例结构,全书共分七篇。*篇绪论,介绍《金匮要略》的沿革,版本、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与学术特色等。第二篇至第五篇对《金匮要略》*至二十五篇的各条原文,分别从 词语注解 、 经义阐释 、 方药评析 、 文献选录 、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等方面进行讲解、评析、引录和介绍。其中,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项的内容较上一版有较多修改和更新,博采近十年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与《金匮要略》相关的新进展、新技术、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经典著作 张仲景《伤寒论》流传于世的历代版本,包括《脉经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唐本伤寒论》《外台本伤寒论》《淳化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涪陵本伤寒杂病论》《长沙本伤寒杂病论》《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康本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杂病论》等全部文字内容,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全部张仲景《伤寒论》版本,史料性和实用性极高,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工具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分为四卷。卷为药物学总论,第二至四卷为药物各论。书中所载药物共365味,据各药药性、功效等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药120种,中品药120种,下品药125种。各品又按药物的来源分类,全书载草木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对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配伍原则及应用宜忌等皆做了论述。它在两千多年来的中医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被誉为我国中药学经典名著,成为中医临床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学专著之一。 本书内容包含我们对《神农本草经》的学习、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在当今临床上运用《神农本草经》的经验、体会,可作为今人学习、研用《神农本草经》的参考。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万病回春》,明代龚廷贤撰。全书共8卷。卷1前列"万金统一述",总论天地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主病脉证等。次载药性歌、诸病主药、脏腑、经脉等项目。卷2~8分别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184种,每病均阐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内容,后附医案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即章,从整体上对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的研究进行概述,同时还提出构建简帛医学体系。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是按医方数量整理出各科医方并进行集成,将已出版的简帛医方中较为完整的方剂,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间跨度从战国至东汉。第三部分即第三至第七章,是对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等五类医方的专门研究。
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厂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药以独特的作用深得人们信赖,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等编撰。全书共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书。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要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本书是2007年出版的简体横排《皇汉医学》的修订版。 《皇汉医学》是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汤本求真的代表作,成书于1927年,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该书对日本汉医和中国中医影响很大,近代文学家兼医学家章太炎曾说: 仲景若在,则必曰:我道东矣。 汤本求真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初学《伤寒论》者,参考此书则更易于了解和体会原书内容
本书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条文为基础,从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用药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等方面阐述这部经典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本书每章后附护理临证案例若干,以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来体现其辨证论治与中医护理方法,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从中医经典著作中领会六经辨证的要领,清晰其治疗护理原则,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其护理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中医临床护理的内容与手段,最终形成中医经典护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健康结局。 读经典,做临床 路径是古今中医人才培养的共识。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实用参考工具书。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初王怀隐等奉敕(公元982年)编纂的大型医书.刊行于公元992年。该书虽以各科医方为主,但也包括脉法、药物、针灸等非医方内容.且各类医方前均有病源论说,内容*为丰富。我社曾于1958年首次出版排印本.后屡经重印.促进了该书在当代的流传。为适应当前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社再次聘请专家对该书重新整理校勘,出版此校点本。 全书100卷,分1690门,收录医方16832首。卷1为脉学,汇集北宋以前主要脉学成就。卷2荟萃了前人临证用药、合药等经验。卷3 7列五脏疾病所用诸方;卷8一18述伤寒、时气、热病等外感疾病医方。 卷19 93为风证、虚劳、眼、齿、咽喉、口、鼻诸疾,以及中毒、上气、心痛等诸多内、外、妇、儿疾病的诊治方法与医方。卷94 98为服饵、丹药、药酒、食治、补益等养生内容。全书*后两卷为针经、明堂,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为郭霭春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注释、语译。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 津沽杏林三杰 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是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知名专家,颇有影响。
本书是编者从事饮片验收多年经验的小结,拟分 药典品 和 非药典品 两个分册。本书是非药典品分册。非药典品分册同样包括 概述 正文 索引 三部分。 1.概说,讲了饮片验收的注意事项,也包括工作体会。 2.正文,收载我们验收过的中药饮片近2百种,彩色照片近千幅。 3.索引,将全书药名按汉语拼音排序,便于检索。 4.说明部分,主要是编者的验收经验,也记载一些编者查询到的有关资料。凡是药典摘要和图题中提及的内容,一般不再重复。有些特别好认的品种不加说明。行文紧扣实际,通俗易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明部分反映了编者验收思路、验收方法,也提及饮片商品现状和我们的意见。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陈企望撰的《神农本草经注(上下)(精)》是大型中药本草学著作,载药1800余种。其核心药物来自《神农本草经集注》中的。730种,包括《本经》365种、《别录》365种,在书中用大号字标出,是全书的重点。本书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师、中药师、科研人员以及药厂、中药店堂、中药制剂单位、中药植物研究者的参考工具书。书中所附宋代官绘之药图,精美准确,有实用及收藏价值。各大图书馆亦可收藏本书。以展现中国2000多年前中医药科技的伟大成就。
《嵩崖尊生书》是清代景日昣所撰。共十五卷,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69)。卷之一为气机部,叙述五运六气,六十年天时民情病谱,运气杂著谱四章三十六条;卷之二为诊视部,列诊脉谱,七表、八里、九道脉谱,七怪脉、诊法捷要诀、六部四脉主病、男女老少肥瘦切脉法、脉候十二脏部位辨、十二经歌等十篇四十条;卷之三为药性部,列草、木、果、谷、蔬、鱼肉、金石七类二百七十六条;卷之四为诊治部,列脏腑用药谱至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等论十八篇;卷之五为病机部,分述各证病机九十三条;卷之六至十三列上身、中身、周身、下身各部病证二百七十四目;卷之十四为妇人部,列经、带、胎、产四目;卷之十五为幼部,列初生、杂病、痘、疹四目。每部先列该部各病,如上身头部分诸病论、分述偏头痛、头重、头汗、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