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20章,介绍了秦汉至清朝末年,有关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理论形成及内治和外治方法的内容。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中国古代外科疾病概述。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第三章介绍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第四章介绍了作者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第五章介绍了外科疾病治法。第六章至第二十章介绍了疮疡、甲状腺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15类180余种疾病,对每种疾病都列有概述、病因病理、主证、方剂名称、组成、制剂、用法、功效、主治等。其内容来源于38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依据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筛选。所载内治方剂900余首,外治方剂1300余首。编写采用现代病名与古代相似病名及症候相对应的方法,条目清楚。所选方剂保持原型,力求简要、精确,内容保持逻辑性,突出特色
《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2)》收集了近千名全国各地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一生的心血结晶,旨在集中展示我国当代名老中医的临证特色、学术经验、技术专长和诊治水平,是对当代中医学术的整理与发掘。《宝库》中选取的名医包括国医大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千余位、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及部分省级名老中医,其绝大多数是各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宝库》人选的文章大多由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人或得意门人所撰写,内容涵盖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思路、辨证施治经验,以及方药配伍的独特运用。《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2)》收录全国500余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的论述或介绍,遴选其精华或且特色的部分,并介绍名老中医的生平或成才之路。
该书收录了我国*的名老中医八十家,每家2-4个经验方,共计两百余个经验方,并按照中医学的分类排列分组。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相比,这些验方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它们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主要内容简介:大?敬节先生是二十世纪日本国具有学术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名家之一。他学验俱富,汉方医学编著竟达三十余种之多,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尤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我有幸看到大?先生编著、日本谷口书店出版的《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和由我国从事日本汉方医学研究的学者王宁元博士对这部脉学专著的汉译稿,它反映了中日两国传统医学诸多交流中的一个方面,我在阅后深受鼓舞。宁元博士希望我能为此译本撰序,今漫笔如下。人所共知,张仲景一贯重视脉证分析以探求方治。《伤寒杂病论》中之六经伤寒和多种杂病,在阐论前,大多标以“脉证并治”四字。至于辨脉法和平脉法,或有一些学者认为非仲景原著而未予注论。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是关于经食管超声的专业性著作。是继1997年李治安教授编著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首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的再版。由于近年经食管超声技术、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版主编李治安教授也委托何怡华进行再版。专著的内容对超声心动图医生以及心脏内科医生和心脏外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的显示尤为清楚,尤其是二尖瓣的显示,是其它影像学不可取代的。在疑难病的确诊方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不理想的情况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工具。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的
石筱山、石幼山两位太先生先就读于当时的中医学校,构筑了较完整的中医药学基础,后在曾太先生带教下,以伤科为主,广涉针、外各科,诊病施治、不断拓展,几十年数十万例的临床实践,成就了一代有卓著影响的中医伤科大师。
本书简介:本书是山西老中医李可先生的传承录音与原始手稿的全面公开,由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进行整理,并按照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编排。
《伤寒杂病论》是经典临床医学著作,是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之根基,是中医药学术渊源与精华。如何将其有效地指导临床以及辨治疑难杂病,是 医药界面临而又难以解决的剂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本书仲景所论整体中研究、探讨与发掘辩证论治体系,使仲景所论理、法、方、药从整体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习与应用《伤寒杂病论》指导临床以及辨治疑难杂病具有极高的切合实用的理论联系实际意义。 本书共16卷,卷一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卷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卷四辨少最病脉证并治,卷五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卷六辨少阴症脉证并治,卷七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卷八辨百全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卷九辨中风历节血痹劳症脉证并治,卷十辨痰饮水气黄汗消渴淋病脉证并治,卷十一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卷十二辨
《周德安针灸六治》以周德安“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为主线,共七章。章治神,第二章治痰,第三章治痛,第四章治风,第五章治动,第六章治聋,第七章治杂病。其前三章按统一体例进行编写,包括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典型病案等部分;中风、动证、耳聋3种病基本上是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典型病案进行编写的。第七章中,因杂病涉及面较广,故以“治病先治神”“怪病多痰”“调理气机”等学术观点为基础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