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仝小林教授学术思想之集成,内容涉及到仝教授在中医理论创新、疾病辨治心法、方药用量心得以及临床医案四部分内容,此外还包括治病策略、养生保健等内容。其中内科心法是主要内容,通过对各个疾病从辨治心法、用方用药、医案举例等角度的论述,使读者能掌握仝教授在内科杂病上有别于传统认识的理论与经验。
1.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中医临床***丛书:针灸大成(典藏版)》是由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中医临床***丛书:针灸大成(典藏版)》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之书,住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且有图表140余幅,十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本次整理采取*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中医临床***丛书:针灸大成(典藏版)》为针灸专业人员的***之书,可供中医临
张志远先生,生于1920年,是我国*名中医学者,从医70余年来,躬身教学临床,阅历丰赡,目光如炬,日有所感,夜有所记,现予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日知录》包括据症用药经验、名家经验传真、药物应用经验、名方应用经验、医家流派散论、读《伤寒论》余录、民间秘验方录等部分,文辞畅雅,简洁精当,七百余条,拔新领异,皆系心血结晶,*可珍视,对中医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根据费兆馥教授授课讲稿的精要内容编撰而成,总结了费兆馥教授长期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学术观点。 全书分诊法、八纲、辨证、分部诊断,病案五篇,共28章,概念明确,论理清楚。其中:分部诊法:篇,按临床疾病诊察习惯,从形态、感觉、功能异常三个方面,着重讨论了各部位常见病证。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费兆馥教授中医诊断学教学经验和理念。讲稿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缩短了基础教学与临床诊疗的差距,使学习者得到启迪,有助于提高临床应诊能力。 本书可供各层次的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西医学习中医、自学中医人员参考使用。
《傅青主女科》评注一书在原文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一条目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本条,充实和展开对该条目的释义,如总结该病的病因病机,对该条目涉及的重要方剂进行方解,并结合现代医学说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在涉及到妇科常见病证的条目后列有 医案选录 ,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妇科名家,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进一步解读,使得该书更加贴近临床,有些内容后加了 注 ,为编者就内容进行补充性解释。
张志远先生,生于1920年,是我国*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精)》为临床医话类*作, 內容包括:医友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深富教益,启人实多。
张志远先生,生于1920年,是我国*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精)》为临床医话类*作,内容包括:医友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深富教益,启人实多。
2014年仝小林院士与弟子学生利用微信创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历代理论难题、临床专病经验、方药量效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平等交流,鼓励争辩,唯真唯实,唯用唯效,气氛热烈,亮点频现,《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即为师生互动的学术结晶。 本书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将讨论文字分类整理,直指核心,汇聚精华,理论发挥、案例评析,密切联系实践,体现知行合一,读者如能深入体会全书之理、法、方、药、量、案之真义,必有收获。
陈亦人教授是当代著名伤寒学家,在仲景学术研究领域中成就斐然。《陈亦人伤寒论讲稿》是根据其在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学员中讲授《伤寒论》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分为绪论、总纲、各论,共11章。对《伤寒论》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重点讲解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其中:对原著条文的认识与解说、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与评议、对理法方药的联系与运用,以及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对勘、纵横比较等,都是精华所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讲授《伤寒论》之参考,也可供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医师、学生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阅读。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本次分为上下册出版。 《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 命门 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景岳博览群书,学验俱丰,采摭广博,议论宏富,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全书可谓集当时医学之大成。后世医家有尊为 医门之柱石 之称,视其著作为 度世之津梁,卫生之
李翰卿先生是建国初期山西四大名医之一,他主持的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 1978年被全国科学大会评为 重大贡献一等奖 。研制的宫外孕Ⅰ号方、Ⅱ号方,至今仍刊载在中医妇科教科书中。《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系李翰卿先生耳提面命,李映淮先生躬录、整理而成。书中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经方的临床实践及经验,反映作者博通医籍经典,但不泥古、与时俱进,注重古为今用,擅用经方、小剂的学术特色。闫云科先生在整理校订书稿时,又附载了所存之李翰卿先生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三份讲稿,可以说是三代人的心血铸就一部伤寒论临证录。
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 调经必须结合调周。调周才能从根本上调经 的观点,并在阴阳、八卦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检验、微观辨证,形成颇有特色的 月经周期学说及调周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用于临床,疗效显*。乃纂编成册。 夏桂成编*的《月经病中医诊治》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设绪论、月经生理、月经病理、检查与诊断概论、治疗概论、妇女保健等6章。各论设11章,其中10章以独特的 归类法 介绍论治诸般月经病证,女性月经周期演变诸多环节的难点、疑点、同点、异点,分析透彻。对策具体:*后一章为常用调理月经周期方药心得,实为夏桂成教授数十年妇科临床心法,极为可贵。
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 急救良方 及养生参考的 勿药元诠 。
姚荷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自少年时期即跟其叔父名中医姚国美先生学习中医。临证70年,学识博大,辨证精良,被蒲辅周先生称为“专家的专家”。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赣江姚氏”中医丛书:中医内科学评讲》内容为姚荷生先生通讲《中医内科学讲义》的课堂实录,条分缕析,规矩谨严,点拨窍奥,精彩纷呈,诚属难得之佳作。《中医内科学讲义》系中医院校试用教材,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界习称其为“一版教材”。本次整理,教材内容用楷体显示,姚先生评讲内容用宋体显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验案,是本人四十年来,学习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之医案。《辅行诀》制方严谨,科学性强,选择医案中疗效好,*接近原方的案例。每方一至三例,集合成册。其中有 释 有 引 ,并加了按语,表明处方思路,依原书的顺序,先五脏泻汤,后五脏补汤,救误诸劳损,六神汤,救卒死等依次排列。下篇《处方正范》案例。先师一生博览群书,披砂拣金,以集经方成书,尽是古方用药精辟者。笔者在医疗实践中多以此方取效。此处收入具有代表性的医案,通过现代化的显像和生化检测手段,证实了其客观效果,从而肯定了《处方正范》的学术价。本书文字通俗,内容丰富,学术观点独特,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或中医文化爱好者阅读。
1.本书由 中医临床丛书 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共8卷。卷1前列 万金统一述 ,总论天地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主病脉证等。次载药性歌、诸病主药、脏腑、经脉等项目。卷2~8分别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184种,每病均阐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内容,后附医案。卷末附 云林暇笔 ,载有 医家十要 等,有的版本还附有 龚氏家训 等篇。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本次分为上下册出版。 《妇人规》2卷,论述经带胎产诸疾证治。《小儿则》2卷,论述小儿常见病的证治。《痘疹诠》4卷,专论小儿麻疹、痘疮、斑疹的诊治、转归、护理等。《外科钤》2卷,论述外科疾病的脉候、症状、治则、治法、方药等内容。《本草正》2卷,论述常用中药300种,详述其性味、功效、禁忌。《新方八阵》2卷,创制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法(即八阵),自制新方186种,在方剂学中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古方八阵》9卷,选方1943种,亦按八阵分类。《妇人规古方》1卷,选妇科常用方186首。《小儿则古方》1卷,选儿科常用方169首。《痘疹诠古方》1卷,选痘疹常用方173首。《外科钤古方》1卷,选外科常用方374首。 景岳博览群书,学验俱丰,采摭广博,议论宏富,治学严谨,勇于
腹诊和按摩是中医诊疗的特色方法。本书作者以仲景《伤寒论》腹诊为纲,基于在北京按摩医院二十余年的按摩诊疗经验,详解百余种中医腹诊按摩体征以及对应的辨证施治手法。书中所载病例,广泛涉及现代人因工作生活压力、饮食作息不规律等导致的不适症状,一些病患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但就有各种难忍之痛,经腹诊和按摩后,得到缓解疗愈。作者生动详实记述腹诊思考和按摩治疗的过程,其深入独到的思考,细致的手感分析,对临床按摩医生多有启发;作者对按摩诊疗过程的描述清晰生动,读之如临其境,如亲身所感,既有助于同行学习,也有助于读者关注和辨别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诊疗,恢复健康。本书作为一部既具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案例方法的腹诊按摩著作,无论是从业医师、病患,还是关注自身健康的读者,读之必能从中获益。
本书主要包括学术探微和原文评注两部分。学术探微部分主要是对该经典的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原文评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评议、医案选录、按语5部分。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原文,可以是对学术观点、疾病因病机、用药规律等的阐释; 医案选录 ,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名家医案;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进一步解读,使得该书更加贴近临床。
《验方新编》为清代鲍相敖纂辑,梅启照增辑。全书共24卷,是一部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兼收医家精论治验的方书。所收验方大多简便易求,切于实用。 本书上册为清代鲍相敖纂辑内容,计16卷。卷1~8,按人体部位从头到足的顺序,分为53部杂症论述其内外治法。卷9~16,分别论述妇科、儿科、外科、急症、内科诸病等治疗方法及方药。 下册为梅启照增辑内容,计8卷。卷17~19,按人体部位从头到足的顺序,分为40部杂症论述其内外治法。卷20~24,分别介绍妇科、儿科、痧症、骨伤科、痈疽疔疮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及方药。书末附咽喉秘集1卷,载咽喉诸疾的辨证治法方药,并附图说明。 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四年(1878)杭州东壁斋24卷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所著,成书于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书名为《宋志》所记。全书共1 8卷,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强调临证施治必须审三因之所在,并附治疗方剂。1.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2.本次整理,以宋刊配补元麻沙复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