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纵横: 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中医皮肤病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全书共 5 章,先后论述了皮肤病常用药及有效方,临床医案精选解析,名医妙方良药精选和皮肤病外用制剂配方。笔者在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 形诸外,责之内 的原则,对皮肤病进行研治,透过现象探求本质,遵循外病内治的原则,总结出临床实用的专药、专方、特效方。同时守正创新,将经方、时方、验方、专药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本书汇集了当代皮肤科名家的临床精粹,并结合笔者自身 20 余年的临床经验,集实用性及专业性于一体,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青囊奇术: 本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王幸福(古道瘦马)老师近年的众多医
本书系国家 十一五 重点图书,由夏桂成教授主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集中阐述了夏老的补肾调周理论。各论涵盖中医妇科学的常见病、多发病,除辨证论治外,特设临证经验和验案举例两部分,全面收录了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几十年临床工作的学术经验,反映了近几十年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学术成就,是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者有益的参考读物,亦可供中医妇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参考。 夏桂成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事业已有60载。在从医生涯中,他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刻苦钻研,不断实践,逐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并不断修正完善。其精湛的医术,厚重的理论,在妇科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北京中医药大学肖承惊教授主编全国第1版妇科研究生教材时,高度评价了夏师的学术影响,认为 其对理论的探索从《周易》阴阳消长转化观点出发,根
《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著,经何秀山选按整理后,又经其孙何廉臣校勘增订 ,后由曹炳章重为参订,将原书增为四编、十二卷 、十二章。俞氏生活地方地处江南卑湿,外感湿邪为患,多夹杂证,该书以外感病立说,折衷仲景之学,参以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有性、张介宾等医家的医学理论,以六经辨证的理论用于各种外感病(包括寒、温两类感证)的论治,参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方药配伍及病后调理方法。内容包括伤寒要诀、病理诊断、证治各论(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调理诸法。全书内容系统,论述详明,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被后世称为绍派伤寒的奠基之作。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的1934年《何氏医学丛书》上海六也堂书局铅印本
《外台秘要》成书约于752年。唐代王焘撰。该书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包括风、外、骨、妇、产、少儿、精神病、皮肤、眼、齿等科, 每篇首列前人有关病候,论述病因病机,次叙各家方药。对不少病候,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有较精湛的论述。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为对六经的概念、六经辨证的实质以及三阴三阳与三阴三阳辨证等的理论研究;下篇主要为运用六经理论对临床诸病的辨治研究。对于伤寒六经理论中具有争议的问题,各家不同之说的见解,其中必有其理其据,甚至独具匠心之悟之验,往往颇给人启迪,开拓思路,故而书中对某一争论命题的相关不同 各家学说 一并收录列入其中,以供研究参考。本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此研究领域的 全景缩影 之集。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丛书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是在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群教授主持下编写的关于中医诊断学的修订著作,全书以融古通今的方式,增加了书的实用性、科学性、易读性、厚重性,方便中外学者对中医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绪论与发展历史的回顾、诊法与辨证、现代研究概况;共 12 章,分别为概论、发展史略、诊法、辨证、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病案书写、诊法的现代研究、辨证的现代研究以及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本书再版在基本保持版的特点和精辟内容外,将对总论中有关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术语、辨治规律等内容进行改写;在各论中在原有病种基础上,增设脑系病证一章等。
刘敏如等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修润完善。全书共分6篇,总论篇对中医妇产科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反映了当代妇产科领域的*进展及*成果。疾病篇结合现在临床实际,共计阐释119个病证,补充2个病种(卵巢早衰和乳核),分月经病、带下疾病、妊娠疾病、妊娠合并症、产时病、产后疾病、不孕症、妇科杂病、外阴阴道盆腔疾病、乳房疾病、老年妇科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性传播疾病和计划生育及其并发症等共14章予以分述。每种病症均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辨病论治、辨证治疗、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疗效判定等方面阐述,部分疾病还增加了重点提示,是为编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增强了临床实用性。第3-6篇保持了1版原貌,其中第3篇展示了当代妇科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点;第4篇介绍了当
本全书主要收集了唐容川的现存著作共8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等等。本书集古籍整理现代研究与一体,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参阅。
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是由卫生部教材办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大型高级参考丛书之一。王永钦主编的本书由基础篇、疾病篇、文献篇、医籍篇、药物篇等组成。基础篇主要论述了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学科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耳鼻咽喉口腔解剖与生理,脏腑经络相关论、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体系、治法、养护等;疾病篇由耳科、鼻科、咽科、喉科、口腔科疾病四部分组成,详细论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涵义、释名、沿革、病因病理、临床征候、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预后转归、护理预防等,介绍了古今医家的不同学说、观点与治疗方法;文献篇主要精选历代医家有关耳鼻咽喉科的论述,并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方便阅读与系统学习;医籍篇精选近百部历代著作,简介耳鼻咽喉口腔疾病
《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第一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本书针对当前众多针刀医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多年对针刀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了作者从数以万计的临床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与方法。基础部分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临床部分有着重探讨了经过优选的治疗方法和作者自创的操作方法,实用性较强。本书是从外科、骨科医生的角度来全面演绎与诠释新型微创手术刀--针刀微创(闭合型)松解、减压术,作者将十余年针刀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汇成此书。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推崇循证医学原则,强调科学、务实作风,为准确定点、规范操作、规避风险提出了一整套科学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科研指导临床,在各疾病的手术操作上毫无保留,突显无私奉献的独特个性。在针刀微创手术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均可找到答案,是学习的好教材、临床的工具、研究者难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的本质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伤与机体抗损伤反应的矛盾斗争过程。那么西医之炎症疾病,中医学对此有何等之识?中医学对此如何进行辨证?中医学对此如何论治?本书集炎症疾病中医研究之大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炎症疾病的中医解读,可视为 总论 ;下篇为炎症疾病的中医辨治,涉及临床诸多炎性疾病,可视为 各论 。全书既有对炎症疾病的中医理论解读,又有辨治的方药经验,亦有相关现代研究的新颖见解,昭显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邹云翔教授是我国近百年来的中医学大师,医术高深,精于内、妇、儿科,善治疑难杂症和温热病,尤对肾病与老年病有专长。他认证精准,知常达变,见解独特,疗效卓著,故对急难病诊治每起沉疴,治人无数。人称 仲景功臣 、 杏苑巨擘 、 医林翘楚 、 大医精诚 、 一代名医 、 一代宗师 等。他行医从教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创立、发展中医肾病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邹老90寿辰时,原江苏省*书记江渭清祝词: 一生奋斗,服务人民,光荣业绩,妙手回春 ,是对邹老一生的评价。 其独到的治肾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辨治经验已薪火相传,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扬,其女儿邹燕勤教授与外孙女婿王钢教授作为他一脉相承的继承人,已成为全国肾脏病界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邹云翔实用
宋柏杉讲金匮要略课程的精华版。宋老师曾在北京中医药协会举办的经方论坛中担任特邀嘉宾做专题讲座,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 河北省优秀青年中医骨干人才 称号。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精诚中医学会会长。倡导中医复古,为了推进中医事业传承做了大量工作。采用纯中医辨证思维,临床用药精简,疗效显著,治愈诸多肿瘤、血液病等疑难杂症,其纯中医辨证思维及用药思路为中医业界所推崇。
本书在查阅大量的中医古籍文献基础上,搜集记载其中有关肿瘤论治的资料。内容涉及积聚、癥瘕、瘿瘤、石瘿等80余个中医肿瘤古代病名,每个病名按概述、名论、名方、名案、小结等五部分阐述,名论篇以书名为纲,主要选录病名、病因、证候、诊断和治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临床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名方篇以方名为纲,按出处、组成、主治、用法,主要是精选古代治疗古代肿瘤的著名方剂;名案篇也是以书名为纲,主要选择古代医家治疗肿瘤的典型案例,一般是理法方药合拍,对今天临床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本全书主要收集了唐容川的现存著作共8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等等。本书集古籍整理现代研究与一体,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参阅。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 脾胃病卷》以中医常见脾胃病如胃痛、痞、呕吐、噎膈、腹痛、泄泻、痢疾、肠痈、便秘、肠鸣、肠痹、饭醉12个病证为纲,广泛收集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的相关论述,选取其精要,分辨病名、辨病因、辨病机、辨病证、论治法、论用方、论用药、医论医案等进行梳理、分类、归纳、评价,阐述历代医家对脾胃病证的命名与内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药等方面的认识,归纳总结历代医家诊治脾胃病证的理论和经验,揭示中医脾胃病证的历史沿革与学术源流,展示古代医家对脾胃病证的辨治与认识轨迹。 本书收集资料广泛,遵循中医药规律,立足中医临床,体现传统认识,展示脾胃病证体系,梳理中医辨治方法,为临床提供中医思维与素材,力求使本书成为一部中医脾胃病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从而既为现代临床
本书总结了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是用于指导中医肿瘤临床的专业著作。 总论部分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阐述了肿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了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详细阐述了中医的肿瘤治疗方法及人体扶正调理治疗方法。概括介绍了肿瘤的预防、康复理论与方法,肿瘤患者的生活、饮食调养等问题。 各论部分对28种常见肿瘤疾病,从中医、西医角度,论述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预防与调护六大方面。中医治疗部分从病证特点、治则治法、辨证论治、验方、常用中成药、并发症处理、中医名家经验述评等方面,多角度阐述肿瘤中医治疗,其中也包含了主编团队的临床验方与验案。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可为中医肿瘤医师提供全方位的中西医临床指导,也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