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为北宋末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医书.以各科医方为主体,幕收医理及针灸等内容,为北宋医学集大成之作。我社于1962年曾出版排印本,对传播该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又重新整理校点该书,出版校点本。 赵佶编著的《圣济总录(校点本上下)》共200卷,收医方2万余首。内容首列运气、叙例、补遗、治法等医理内容,其后的66门中,有61门以病类分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症。每门病症下先有论说。后列方剂,辨病理论与用方经验紧密结合,内容极为丰富。另有补益、食治、针灸等5门,介绍了一些古代其他治疗方法。上述内容充分反映了北宋医学发展的状况与成就。 本校点本分上下两册,有以下特点:①以国内外所存元大德重校本残卷为*底本,无大德本的卷帙,则以日本江户医学馆木活字聚珍版为底本,重加校正,并出校语,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及科研精英编写而成。本书在保持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该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邵分系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各论部分收载了五百余种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二十一类,系统介绍了各药的别名,来源、采收炮制,商品规格、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鉴别用药,药论,现代研究等内容。其中药物的来源、药性、功究水平和进展。 《中药学》内容丰富,系统规范,新颖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中药学高级参考书,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科研人员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
本书是《中药大辞典》版的修订本,框架结构和体例基本同版,但对原书中大量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增加了药物条目,调整了部分药物品种来源,增补了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中药学的研究水平。全书分上、下、附编三册,上、下册为正文,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附编为索引和参考文献,是检索查阅《中药大辞典》的向导,另行出版。 《中药大辞典》版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因此内容新颖而实用,可作为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重要工具
本次修订总体上保持第一版的编写风格,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照临床药师的不同专业特点,精选3-5个个完整案例,从治疗原则与方案分析、药学监护计划、药物治疗过程、药物治疗总结等角度系统剖析案例(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完整案例解析);第二部分按照药学服务的常见切入点进行分类,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治疗方案优化等角度,节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精华案例解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新和补充典型案例,扩大专业范围,丰富编写团队组成,使本书的内容更具实用性、指导性和代表性。
本套书是一部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 专业工具书,融合了当代中医药科研成果,使中药材 正品形象突出、伪品无处遁形,是中医药图书中的瑰 宝,值得您一辈子珍藏。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①人工智能算法基础;②数据基础与表征;③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④程序代码。通过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算法,阐述不同算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和算法特点,为后续介绍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的交叉内容提供基础。全书以药物研发流程为脉络,针对每个人工智能算法融入的关键步骤,首先介绍药物设计基础原理与现存挑战,进而系统性回顾介绍人工智能算法在该研究方向上的进展情况,每部分都穿插介绍已有的交叉应用实例,以利于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提供原始的代码文件,为读者开展实践应用提供直接资料。
《定量药理学应用》全书共19章,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了药物开发中定量药理学所涉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19章则分章讲述应用定量药理学在各个治疗领域进行建模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旨在说明如何将药物开发各阶段的成果纳入一个更及时且更具成本效益的过程中。期望本书的内容有助于定量药理学建模和模拟工作在我国药物开发中逐步开展与推广。《定量药理学应用》可供从事定量药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精准给药、新药开发更各个方向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药学、临床药学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材。
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新版本 DSM-5。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障碍的治疗,2015年APA又组织出版了这本临床精神药理学手册(第八版)。它采纳、吸取了前七版的应用经验和DSM-5的新精神。 《临床精神药理学手册(第八版)》反映了精神药理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总结,删除了一些不使用药物的赘述,对临床工作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这本临床药理学手册书简明扼要,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易于快速查找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精神活力药物的治疗信息。
《实用药物化学》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主要的药物靶标类型,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并列举有许多靶向这些靶标的药物实例;第2章通过实例来介绍苗头化合物的发现方法,包括非合理药物设计、天然产物、高通量筛选、基于片段的先导发现和DNA编码化合物库等;第3章主要介绍药物发现中要高度重视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相关的性质,并列举大量实例展示如何改善这些性质;第4章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先导物的优化和改造,并终使其成为新药;第5章则通过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警示结构的类型,并说明如何从警示结构的产生原因出发进行结构的优化和改造,以避免毒副作用。《实用药物化学》可作为药学相关专业特别是药物化学专业方向的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对即将从事药物研究的初学者而
本次重修,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为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著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第2版)(精)》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药物靶点发现与确证》详尽介绍了药物靶点的发现与确证,通过化学、生物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相关技术的详细介绍和成功研发实例的展示,清晰阐述了如何克服药物的开发中的技术障碍,顺利发现可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靶点。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化学蛋白质组学、基于活性的蛋白质图谱、通路图谱、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高含量表型图谱和遗传操作等先进技术。《药物靶点发现与确证》深入浅出,有理论、有方法、有案例,可为药学研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院校师生提供全面而有价值的指导。
本次重修,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为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本辞典共收载上自秦汉,下迄2010年底1800余种 中医药及有关文献中有方名的方剂9万余首。其中以 1911年以前的方剂为收集重点,1911年以后的方剂择 优选录。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主编的《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1册第2版)(精)》新增资料的来源 主要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首批国家 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 准·中药成方制剂》《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公认**书籍为主。 本辞典以方剂名称作为辞目。辞目又分为正辞目 与副辞目。同一方剂而有不同名称者,以*早出现的 方名为正辞目,其余为副辞目。但在有些文献中,先 见的方名仅有主治,而无组成、用法,后见的方名有 组成、用法、主治者,则以后见的方名作正辞目,先 见的方名作副辞目。
本书为中草药鉴别类图书,共收集各种国内常用的中草药约2800余种,以系统顺序排列,内容包括各种中草药的中文名称、别称、拉丁名称、用药部位、功能主治等信息,并给出典型特征生境彩色照片,书后附有中文与拉丁名索引。本书图文并茂,排版紧凑,内容信息去粗取精,关注读者感兴趣的重点内容,图片关注中草药鉴别重点特征,排版页面利用率高,信息量大。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为中医药学院师生,制药领域中药专家,中医领域专家以及对中医药感兴趣的民众收藏参考。
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的《中医 方剂大辞典(第3册第2版)(精)》共收载上自秦汉,下 迄2010年底1800余种中医药及有关文献中有方名的方 剂9万余首。其中以1911年以前的方剂为收集重点, 1911年以后的方剂择优选录。从目录学、版本学、训 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 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
本次重修,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为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本书从常见疾病入手,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用药需知,逐一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书稿共收集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神经科、传染科、皮肤科等八大类疾病,共200多种疾病。编写内容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用药原则、配伍禁忌。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药物治疗方法不断创新改进。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在用药过程中往往缺乏全面的用药知识,造成药物伤害风险增加。为了普及用药知识、指导规范用药,广东省药理学会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了多位富有临床经验的医师及临床药学专家,按照疾病类别全面整理常见病的用药知识。本书的特色是从疾病入手,首先对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介绍相应的用药特点及原则,最后以表格形式对药物的药理分类、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进行详细介绍,并以 用药关怀
本次重修,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为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中药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经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配方原料,它既是处方制剂又是配方原料,2009年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中医药行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仍存在一些 散、小、乱 的现象,以致饮片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有必要对中药饮片等级进行划分,建立统一的中药饮片等级划分标准,以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书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各家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机构结合多年来中药饮片实际验收工作经验编写而成,验收内容包括数量、等级规格、外观性状、纯度、内在质量、、炮制质量、包装等,并配有相关饮片图片。本书可作为浙江省各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各中药材生产厂家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验收的依据标准。
《全新药物合成》是由杰出的药物化学家、研究员李杰博士和27位专家合著者共同合作撰写,详细全面讨论了18种当前临床药物中涵盖的药物化学知识,以及这些药物在合成中所涉及的前沿化学知识,为行业从业者和学生揭开了现代药物发现过程的神秘面纱,同时揭示了现今一些*具影响力的药物的发现过程中的先进化学技术。《全新药物合成》涵盖了六个不同的疾病领域,包括传染病、癌症、心血管和代谢疾病、中枢系统疾病、炎症类疾病,详细介绍探索了18种不同的药物,并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一章加以汇总结束。每一章中都包括相关药物类别或疾病适应症的背景材料,以及药物发现的关键因素,包括结构-活性关系、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继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明代《普济方》之后,又一次由政府组织编纂、汇集历代方剂成果的医方巨著,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该书的出版发行,成为有史以来*完整的方剂学典籍,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推崇,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得到了至高的荣誉,成为中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术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