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载了海南岛抗癌药物200种,共计17万余字,500多幅图片,每种药物分别下设了十个栏目的内容,系统详尽的介绍了每种药物的的“植物名”、“别名”、“药材基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抗癌药理”、“性味功能”和“抗癌应用”。
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新药开发,不仅包括蛋白质组相关技术、原理及其综合运用,还包括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管理性知识。书中介绍了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液相色谱、芯片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技术相互之间的综合运用,还详细介绍了它们在具体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
本书是中国保健协会组织众多健康科普专家精心编撰而成,内容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体的健康机理和应该遵循的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介绍了虾青素的营养健康信息,虾青素的广谱保健功效、虾青素的来源及制剂等内容。 本书适合研究虾青素科技发展的科学工作者、传播天然虾青素健康知识的工作者以及普通大众阅读使用。
抗菌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广泛,而在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易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将会难以控制感染,对治疗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阐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分线管理、联合治疗、经验治疗等原则,以及在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书文字简练,查阅便利,可操作性强,对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合理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年前,由于墨尔本教学医院(Melbourne Teaching Hospitals)耐药菌数量增多,为此,我们出版了版《抗生素治疗指南》。研究表明,过量和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是导致耐药性发生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过量使用还可产生不良反应。《抗生素治疗指南》收集了世界文献推荐的一些适宜且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由有经验和学识丰富的澳大利亚专家们整理出版。 《抗生素治疗指南》一书旨在帮助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书中的建议并不是强制性的,而只可根据情况对治疗进行调整。本书的治疗建议,尽可能地采纳已经批准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但偶尔仍有推荐使用证明有效但尚未包括在药品信息中的抗菌药。 医院的实践表明,《抗生素治疗指南》与其他诸如药物使用评价、专项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一起,可使药物处方趋于合理。近,社区抗生素的使用量从原有高得不可接受的
你了解阿司匹林吗?阿司匹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你知道怎么使用阿司匹林吗?本书将揭开阿司匹林的“神秘面纱”,让广大的读者朋友了解、熟悉阿司匹林,消除误区,科学应用阿司匹林,远离疾病困扰,享受健康人生。本书的内容除了可供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外,也可供医学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临床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由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风湿免疫、消化等专业富有临床经验并热衷于科学普及的专家及专业人员协力创作而成。它以客观、公益的态度,科学、通俗的语言详细介绍了阿司匹林的历史、药理作用、临床适用的对象、应用的原则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并对读者关心的涉及疾病及阿司匹林用药方面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一一列出。
本书从有机化学的视角来讲述药物设计、药物作用,这实际上代表了现代药物研究的方向,即从小分子(配体)作用于大分子(受体)的分子水平来研究药物的作用,从揭示药物的作用出发来设计研究新药。第二版新增内容包括:药物发现、设计和开发的新方法,与受体、酶的抑制和失活、药物代谢、前药和药物传递系统、作用于DNA的药物等内容相关的新进展。 本书的内容系统、全面。全书由作者一人撰写,风格一致。文字简洁,阅读轻松,概念清梦,实例丰富,内容从基础到前沿的都有介绍,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它既可以用于入门的学习,也能成为药物研究工作者的案头书。本书讲授的知识对开发创新药物十分重要,相信会受到本行业的专业人士和准备进入本行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欢迎。 特别应指出的是,本书中各章都附有相当数量的根据研究文献改
本书包括12个部分100问,分别论述了阿司匹林基础知识,阿司匹林的规范化应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中的应用,阿司匹林在围术(操作)期的应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等临床常见问题,并用大量图表进行了归纳总结。目的是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一本便捷、实用、可靠的工具书,帮助大家快速查阅和了解、掌握不同学科、特定临床情况和特殊人群应用阿司匹林的特点。本书内容权威实用,是临床医师尤其是心血管科医师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个近年来肿瘤治疗的药物开发与发展概要,介绍抗癌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成果及其检测审批制度,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基因组科学在怎样影响着肿瘤的检查和治疗,这种影响怎样改变着肿瘤治疗的社会经济与管理。 《癌症研究进展》系列丛书展示癌症研究取得的*成果、展现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一个专题卷,专门讨论抗癌药物开发中的基因组学问题。书中各章论述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涵盖了以下主题: 采用基因组学方法发现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质谱:阐明用于肿瘤诊断的蛋白质;微阵列法:确立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应用siRNA技术研究肿瘤生物学,应用核糖酶技术鉴定和确证癌基因靶标;基于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小分子筛选;肿瘤抗原:作为替代性标志、治疗性靶标和肿瘤疫苗;小鼠肿瘤模型在抗癌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分子
本书从常见病用药入手,系统地介绍了西药药物的禁用、忌用和慎用知识与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用药的一般性禁忌(习惯中的禁忌、一般使用性禁忌,易致药源性疾病药物的使用禁忌),特殊人群(老、幼、孕、妇、儿)用药禁忌,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用药禁忌等。收录信息丰富,内容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可帮助人们增加日常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知识,以减少因药物使用不当带来的不必要危害,是人们健康生活,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工具书之一,也可作为医师、药师和护师临床用药指导。
日本Hirosaki大学医学院的Hironori Ishihara教授在美国Texas大学Dallas西南医学中心麻醉学和疼痛治疗科Adolph H. Gieseck教授的指导下潜心多年进行糖稀释技术测定体液容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书即为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详细叙述了糖稀释技术测定体液容量的机制、数学模型、葡萄糖初始分布容积(initial distribution volume of glucose,IDVS)与细胞外液、心输出量、血浆容量、红细胞容积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的容量检测技术。
全书共分为26章,共中总论四章,章中药与中药学,重点介绍了中药、中药相关概念、中药学的含义以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为新增加的“中药的功效”,初步介绍了中药功效的含义和分类。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着重分项介绍了各主要性能的含义、确定依据、其与功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内容更加翔实,概念更加准确,使中药基本理论更加丰富和实用。第四章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从品种、产地、采集、贮存、炮制、配伍、剂量、给药途径、剂型、汤剂的煎煮方法、服法、用药禁忌等12个方面,介绍了各种因素对中药临床效应的影响,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用药理论、作药知识和用药技能。各论将所收药物597味,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2章,与一年制本科教材的不同的是:将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分别独立成章,将原攻毒杀虫止痒药与
本书2005年出版了第1版,深受读者好评。第2版增加了50%的新内容,包括10个部分100问,分别论述了阿司匹林基础知识,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中的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特殊人群、不同系统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等临床常见问题。本书对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规范使用以及常见临床问题进行了系统答疑,内容权威实用,是临床医师尤其是心血管科医师的参考书。
2007年12月,卫生部确定42家医院作为临床药师制试点单位,由此开始探索临床药师的准入标准、工作模式、岗位职责等。这无疑给我国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工作带来契机。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本适合于临床药师工作需要的关于华法林抗凝治疗方面的专业书籍。为此,本书编者借鉴国外抗凝工作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编写《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以期为从事抗凝治疗管理的临床药师提供参考。 在编写中,本书参考了国际行业学会或各专业研究学会制定的治疗原则,并注意吸取现代医药科学领域中关于华法林治疗策略的新理念,力求做到应用基础药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临床药学或抗凝治疗的药师、医师、护士,亦可作为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详尽介绍了23类150余种常用中西药的药理作用,临床新用途、副作用、用法与剂量、荟萃了国内外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与基面研究成果,内容新颖、方法科学、并引证了大量的临床应用实例,可为开拓老药新用提供参考。为保持药物新、老用法的连贯性,各药篇首均简要地介绍了传统用途与用法。适于广大医学、药学工作者参考使用。
该书从分析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切入公共健康危机问题,并将该问题与TRIPS 协议的有关灵活性条款结合起来分析,还介绍了欧美国家在技术转让与控制限制竞争行为处理上的作法,分析透彻,引证翔实,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变革颇具启示意义,并对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TRIPS 规定健全公共健康危机应对机制具有很大借鉴价值。
本书着重整理了抗辐射药物研究成果、研究经验、新药设计思路在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等。为了使本书的内容完整和系统。也兼顾有关专题国内外研究结果。本书涵盖的内容范围较广,所论述的研究工作时间跨度大,学科专业具有多样性。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成都、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等11所中医院校临床中药学专家精心编写。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以掌握中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药物的应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全书共26章。总论4章,介绍中药及其相关概念,中药学及其发展概况,中药功效和性能理论,以及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分述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22大类共508种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各药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用法。 本教材的特点如下:①与现有本科教材相比较,吸收了其优点,质量有明显提高,全书的结构和分类更为合理、名词术语更为规范,并首次对功效术语进行了界定,总论及各论概述部分,分项论述,条理清楚,便于学习和记忆。②对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阐述更加简明扼要,能符合教改地要求。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