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载了海南岛抗癌药物200种,共计17万余字,500多幅图片,每种药物分别下设了十个栏目的内容,系统详尽的介绍了每种药物的的“植物名”、“别名”、“药材基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抗癌药理”、“性味功能”和“抗癌应用”。
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新药开发,不仅包括蛋白质组相关技术、原理及其综合运用,还包括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管理性知识。书中介绍了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液相色谱、芯片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技术相互之间的综合运用,还详细介绍了它们在具体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
本书参考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三大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包括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药敏委员会(EUCAST)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发布的标准,汇总近年来我国自主制定的抗细菌新药流行病学折点数据。在此基础上,推荐介绍可供实验室检测重要耐药细菌的实用方法和新兴检测技术,并列举40种典型细菌药敏试验报告给予示范解读。本书权威性和实用性均较强,可供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选择抗细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阅读参考。
晶型药物是指药效成分以特定晶型状态存在的固体药物,尤其是固体化学药物。对于每一种化学药物而言,都具有特定的存在形式,严格地讲,这些药物都是以特定的晶型物质状态存在的。本书全面系统介绍晶型药物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制备技术、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书从有机化学的视角来讲述药物设计、药物作用,这实际上代表了现代药物研究的方向,即从小分子(配体)作用于大分子(受体)的分子水平来研究药物的作用,从揭示药物的作用出发来设计研究新药。第二版新增内容包括:药物发现、设计和开发的新方法,与受体、酶的抑制和失活、药物代谢、前药和药物传递系统、作用于DNA的药物等内容相关的新进展。 本书的内容系统、全面。全书由作者一人撰写,风格一致。文字简洁,阅读轻松,概念清梦,实例丰富,内容从基础到前沿的都有介绍,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它既可以用于入门的学习,也能成为药物研究工作者的案头书。本书讲授的知识对开发创新药物十分重要,相信会受到本行业的专业人士和准备进入本行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欢迎。 特别应指出的是,本书中各章都附有相当数量的根据研究文献改
《抗生素的应用》第8版积淀了前7版的精华,介绍了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治疗药物,涵盖了565种临床感染性疾病综合征、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HIV感染和AIDS的治疗药物、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抗生素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150余种抗微生物药物概述、抗生素预防用药与免疫接种以及胸部X线片图集等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各类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一套简明、实用、权威的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指南。本版将抗生素使用原则及临床治疗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介绍。书中所载诊疗方法精要、指导性强,既适合于临床医师诊断后合理选用抗生素,也适合药师监督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病例等资料大多散在于医师的临床实践中,或各种医学期刊杂志,或综合性医学书籍中,读者参阅起来极为不便。作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救治(西药分册)》作者王树青、鞠伟华和周宣秀等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及药物说明书,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与监控预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常见药物(新特药)不良反应与救治为重点,以较强的理论性、创新性、针对性、实用性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重要器官系统损害救治处理原则以及正确认识和对待药物不良反应等内容。本书条理清晰,层次鲜明,方便读者阅读,为急性药物不良反应与中毒救治提供更多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救治(西药分册)》根据药物不良反应与急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强化应对
如何全面掌握并重新认识药物,做到合理用药,减少和降低不良反应已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常用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其目的是为药学工作及临床用药提供一些参考,也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做一些普及和推广,使临床用药中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本书采用问答形式,力求从临床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较详细地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分类、发生因素、判断标准、评价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要求及该项工作外开展情况等相关知识,同时介绍了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防治措施以及引起药源的药物、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等。本书侧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及治疗对策。内容丰富,简单明了,方法具体,具有的实用性、科学性,对临床用药具有的指导作
药品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每年不断有新的药品推出上市。药品并非越新越好,越贵越好,也不是所有新药都能替代老的品种。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对第2版的71个品种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全书共收集了112个药物,每章节开头列有“提要”便于读者了解该章节的主要内容;个药物末尾列出参考文献,使于读者查阅;对于收载药物的治疗新用途力求介绍较新的资料,当然对于老药增加新的适应证,还应经过严格的对照研究,本书收载了新用途仅供临床研究的参考,而不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 本书文笔流畅易懂,是一本适合临床医师和药师以及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的好书。
本书是一个近年来肿瘤治疗的药物开发与发展概要,介绍抗癌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成果及其检测审批制度,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基因组科学在怎样影响着肿瘤的检查和治疗,这种影响怎样改变着肿瘤治疗的社会经济与管理。 《癌症研究进展》系列丛书展示癌症研究取得的*成果、展现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一个专题卷,专门讨论抗癌药物开发中的基因组学问题。书中各章论述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涵盖了以下主题: 采用基因组学方法发现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质谱:阐明用于肿瘤诊断的蛋白质;微阵列法:确立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应用siRNA技术研究肿瘤生物学,应用核糖酶技术鉴定和确证癌基因靶标;基于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小分子筛选;肿瘤抗原:作为替代性标志、治疗性靶标和肿瘤疫苗;小鼠肿瘤模型在抗癌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分子
这本《临床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作者张冰)教材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在编写体例与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阐明复习中药性味、功效、主治等知识的基础上,将药物配伍应用、鉴别选药、药学服务及药物警戒作为重要内容阐述,在继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编写体例的基础上,多有创新与开拓,突出了临床的适用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本教材主体层次清晰,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了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通过本教材的使用,可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各类中药的性效、配伍、药学监护、药物警戒等知识与信息,从中获得在临床用药中实施全程化中药药学服务的能力。
本书根据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全部甲、乙两类,中、西药品的通用名(共2172个品种)及其商品名、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剂型等。为方便读者正确选购和使用药物,书末附有医疗保险基本知识、用药常识和药名中文索引等内容。本书融汇了国家药典药品标准的重要内容和国内外临床用药的*经验,是广大读者为关心、需了解的知识和信息,是医药工作者、医保经办机构、零售药店、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参与医保时的参考书,对广大参保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准确了解医疗保险用药范围、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合理选购药品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862年1月20日,美国人埃德温 史密斯获得了两卷古埃及的纸草书,其中提到的一味药 柳树,作为药物的关键成分就是后来被称为灵药的阿司匹林。本书就是从数千年前的药方开始的。英国的爱德华 斯通牧师1763年4月给学会的会长写了一封信,报告他用柳粉治病的情况。到了19世纪初,研究柳树皮重新受到重视,多位化学家提炼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和提炼的方法,犹如一幅拼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被不同的人造出来,后终于形成了阿司匹林的完整图画 在拜尔公司,化学家们注意到柳苷、水杨酸、水杨酸钠的治疗效果,但对胃的伤害等
本版介绍了过去30年间抗微生物感染药物治疗领域内的惊人进展。本版首先增加了部分,包括抗微生物感染药物治疗的概论,如作用方式、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性等,以及一些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如实验室的作用及抗生素应用策略等。其次,在先前各版本中作为尝试性参考内容的抗原虫感染信抗蠕虫感染药物在本版中被扩展为完全独立的章节,在临床治疗部分中这些内容也成为独立的章节。除此之外,本版第二部分(药物部分)及第三部分(临床治疗部分)维持了与先前各版类似的结构。在本版第二部分中首先介绍每一类药物的基本特点,然后介绍此类药物中每一种具体药物,并尽可能遵照抗微生物活性、耐药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的顺序。第三部分介绍各类临床感染的治疗,对于先前各版本仅限于药物治疗的原则作了一些突破,因此也
本书共分为两篇。篇以药物转运蛋白为核心,详细介绍了每个转运蛋白的生物学结构、体内分布特征和细胞膜上的定位、生理功能和转运方向、亚型及其种属差别、结构——功能关系、底物结构特征、抑制剂和诱导剂、基因多态性、调控因素、在药物体内动态的重要性和临床作用、药物问相互作用以及食物一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药物转运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以及一些研究实例等。章介绍生物膜、膜转运机制、膜渗透性并对机体内药物转运蛋白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到第五章以与体内药物处置相关的重要器官分别进行介绍,包括肠道、肝脏、肾脏和血脑屏障等,并着重解析了药物转运蛋白在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篇以口服药物吸收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为核心,根据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三个连续过程(药物释放、药物经肠黏膜的转运以及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新药发现和新剂型开发中的关键研究之一。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