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疾病用药分章,包括绪论,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营养药,抗变态反应药,麻醉与麻醉辅助用药,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免疫调节剂共14章。每章按临床常用药物编写,药物是根据临床一线常用药物经验,国家处方集及临床用药指南中的推荐药物选择的。每种药物项下介绍新生儿(出生28天内)用药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儿童及青少年用药适应证及用法用量、药物剂型和规格、药理作用、给药说明(针对医护人员在给药时的操作说明的提醒)、药代动力学、用药监护、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容性、不良反应、药物储存。
《新编中国药材学(华南卷)》收载各药材129种。各药一般记述其名称(药材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名、别名)、来源、历史、植(动)物形态、产地、生产(栽培、饲养、采收、加工、贮藏、商品流通)、炮制、性状、商品规格、显微鉴定、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量、方剂与成药等。还附有植(动)物形态、药材外形、组织和粉末图。内容丰富,文图翔实,科学性、实用性强,适用面广,可供中药生产、应用、经营、检验、教学、科研部门和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本书通过深入分析中药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阐述了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探索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与融合,促进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强调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助力推动中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书可为从事中药制药、化工领域以及相关工业领域的生产、科研、设计的科研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以及院校师生等提供参考。
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著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第2版)(精)》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湖南雪峰山药用植物》系统介绍了湖南省雪峰山自然地理概况、种子植物多样性、药用植物多样性、常见药用植物等内容。雪峰山是湖南省较为独特的地理单元,是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以及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雪峰山连亘300余公里,是湖南省境内延伸最长的大山,其中雪峰山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物种丰富,药用植物繁多,是湖南重要的药材产地,这里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该区域也很少有人系统进行药用植物研究。作者通过10多年的野外调查,系统梳理了雪峰山种子植物多样性和药用植物多样性,并首先对常见药用植物1033种从学名、习性、识别特征、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产地及分布、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等进行了综合叙述,以期为当地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及时的理论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正)中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药包材的质量标准,统一各项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加强对药包材的监管。从2009年开始,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药包材检验检测机构对现行的139个国家药包材标准进行了整理、勘误和汇编,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内容特成此书。本书包含130个现行有效的药包材标准,共1册,分为七个部分:部分为玻璃类药包材标准、第二部分为金属类药包材标准、第三部分为塑料类药包材标准、第四部分为橡胶类药包材标准、第五部分为预灌封类药包材标准、第六部分为其他类药包材标准、第七部分为方法类药包材标准。我国现行的药包材标准是国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部分国家药品标准,与现行版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及《日本抗生素医药品基准解说》等收载的同品种药品和附录进行对比,并对基标准水平和控制内在质量方法等方面加以必要的分析评述。包括四部分内容:篇国内外药品标准概论。第二篇中药与化学药品种质量标准对比分析。第三篇制剂通则及附录方法对比分析。第四篇原料药品种和附录对比分析。书后设有药品名西文索引。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国内外药典的概况和水平,为中国药典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提供直观且具有指导性的参考信息。可供从事药品监督管理、分析检验、生产经营以及医院、企业、教学科研部门的广大医药工作者作为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