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著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第2版)(精)》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本书采用注、释结合的方法编写,是对《中国药典》(一部)的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是对相关内容理论性的注明与解释,是对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介绍;对正确理解药典标准相关内容起到帮助和引导作用,是标准起草说明的精炼与提升,而非简单汇编。
《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十卷)》收载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药用植物约12000余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分13卷出版,其中前12卷为正篇,每卷收载1000种左右,每卷后附有该卷收录的药用植物中文名与拉丁名索引;第13卷附篇名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词汇》,汇编了本志收录的药用植物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兼作综合索引,内容包括全书收载的药用植物中文名称索引、拉丁名称索引、英文名称索引、中拉英名称互译、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互译及其原植物来源等,使其既可作为阅读药用植物的科技文献工具书使用,又可方便杏到正篇中词汇的出处。
《中国药用植物志(第12卷)(精)》编著者戴伦凯。 《中国药用植物志(第12卷)(精)》是由我社于 2005年8月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立项并全额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也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资助金额900万元。该项目于2008年1月获得批准,共13个分卷,约2000万字。编委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洪德元、王文采、孙汉董三位院士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艾铁民教授为执行主任兼主编,全国共有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 本项目收载我国药用植物12000种,分13卷出版,前十二卷为正篇,第十三卷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词汇》,不仅作为总索引使用,而且作为中外文专业术语互译的工具书使用。每种药用植物项下记述了分类、形态描述、分布与生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应用、注评等内容。配有该植物的墨线图10000余幅,及现已收集到
本书是“Perry小鼠实验系列丛书”给药技术分册。 作者不但对目前流行的小鼠实验中的五大常用给药技术(灌胃、肌肉注射、皮肤给药、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做了系统的专业重建,而且推出了“膜给药”和“间接给药”技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作者还结合小鼠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科研课题要求、实验室条件和个人技术,介绍了不同的给药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7种,其中新增品种*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7种、修订97种。 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本书是《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的系列丛书之一,是对《中国药典》三部内容的注释。本书收载通则注释8篇,品种各论注释52篇,附录注释4篇以及《中国药典》三部沿革和凡例的注释,共64篇。各篇注释的编排顺序同《中国药典》三部。本书是为配合《中国药典》的制修订以及执行,帮助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了解标准背景、掌握相关知识,正确理解使用编制的药典配套丛书。从结构、体例上来说,本书与《中国药典》三部一致,语言精练、准确,内容科学严谨。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编写,其基本包括了药品检验的所有方法和标准。 本书是几十年来药品检验几代专业技术人员的药品检验操作经验积累的结晶,是执行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其内容丰富,描述明确详细,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一部可以正确指导药品检验人员进行药品检验工作的工具书,同时也适合药品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药品研究、生产和药品经营部门、医院制剂室的质检人员使用。
本卷介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毒性的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本书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的研究方法”的上册,本册可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ADMET生物学与整体研究,包括转运体的生物学、药物代谢的生物化学,以及致毒、解毒研究等章节;第2部分:ADMET体外研究生物学技术,包括各种组织、细胞、亚细胞等体外研究模型与技术,并重点探讨这些体外研究技术与整体研究的相关性;第3部分:ADMET物理化学研究技术,涵盖了许多目前用于研究与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相关物化特性的测定技术,同时强调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新编中国药材学》是在1996年出版的徐国军院士主编《中国药材学》的基础上,由黄璐琦院士主编,补充完整了《中国药材学》的内容,通过近几年来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结合对传统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现代有关科学研究资料的汇集整理编著而成。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中国药材学的历史和任务、药材化学成分、我国药材资源及其生产、利用、鉴定和中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各论部分收载植物类药材882种,动物类药材60种,矿物类药材40种。各药一般记述其名称(药材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名、别名)、来源、历史、植(动)物形态、产地、生产(栽培、饲养、采收、加工、贮藏、商品流通)、炮制、性状、商品规格、显微鉴定、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量、方剂与成药等。还附有植(动)物形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 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是由第九届药典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周内各学科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严谨的医药学权威专家,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公认的资料编写而成。 本版是在前四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实、修订和完善。全书共收载药品1440余种(按原料药计),比2005年版增加了约40%,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所收载品种外,尚包括部分《中国药典》未收载,但国家已正式批准生产且临床应用广泛的品种,并根据需要新增了部分临床广泛应用的进口药品的相关信息。 《中华人
本书收录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包括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以及众多新药,共计近4000种,并根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按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类编排。每种药物均按正名(中、英文)、别名、药理、适应证、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等分项介绍。内容全面而详尽,编排规范而新颖,十分便于读者快速查找书中药物。书后还列出了24个附录,都是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常用资料,可供读者在用药时参考。本书是广大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及医药管理、经销人员案头,随时查阅的药物工具书。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0年版)》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的编写属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本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中药的发展历史、遣药组方规律以及中药化学、中药药理毒理与遣药组方的关系。各论按药物功能分类,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品547种,附药109每类药物设有概说,介绍该类药物的总体情况,并在本章后总体介绍病证用药。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与用量、注意、本草摘要、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参考文献等项分别撰写。《中华人民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00年版,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案和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编制完成,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为建国以来的第七版药典。 本版药典分一、二两部,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增加,共计2691种,其中新增加39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共992种,其中新增76种,修订248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共1699种,其中新增323种,修订314种。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药典为主体的药品标准结构。在新增加的品种中,首次收入生物技术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等。本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一部为90个,其中新增10个,修订31个,删除2个;二部为124个,其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删除2个。一、二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两部中予以收
本书收载中草药共840种,每种均附有原植物彩图以图文对照。文撰述的内容有:1 中文名:历代相关曲籍之名为主。2 别名:所载植物地方性之通名。3 来源:所属科别。4 形态:叙述植物特征,生长时期。5 分布:植物产地及分布。6 采收加工:采收季节、方法,药用部位、调制加工方法。7 功效主治:药效、适用病症、用量、书中的用量均为成人量,儿童用时应酌减 。如有毒性的药物品种均有注明。8 民间验方:历代民间验方之主治。主要来源于《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文献。每种药用植物名为国际采用的拉丁学名,以便读者命名用其药物,并附索引。 本书为集历代诸家之成的的宏篇巨著,积累了相关丰富的中药草知识,极具科学化与实用性;内容涉及甚广,为研究本草学、药用植物学、药材学、生药学、植物化学、药理学、植物学及农林学等不
《新编药物大全》(第三版)由国内22家医院的30多位知名药学专家编写而成,共28章,收载药品3600多种,是目前国内收载药品品种数目多的药学工具书。本书收载药品品种很多,我们编排了总目录查询检索、目录查询检索、中文索引查询检索、英文索引查询检索,以便于查询。本书供临床医师、药师和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白族药用植物图鉴》首次以图鉴的形式,对白族传统聚居地大理地区的白族漩用药用植物进行系统的汜录与描述。全书收集约426种白族惯用药用植物,是迄今为止收集白族药用植物种类*多、考察与拍摄植物信息量大的一部白族医药专著。 《白族药用植物图鉴》作者历时五六年,行程数万里,以大理白族聚居地为核心,滇西地区为重点,全面梳理并系统考察了白族药用植物的现存状况。拍摄了10万张以上的植物图片及影像资料,以科学的态度,从中甄别、鉴定白族药用植物400余种。作者还深入民间,走访白族草药医生,收集和抢救了大量一手白族医药知识与经验。 《白族药用植物图鉴》为后人研究大理及周边地区植物生态变化、白族药用植物分布状况、白族医药文化等积累和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白族药用植物图鉴》每种药用植物下分列【
《国家医保手册2017年版》分为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西药部分包含了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全部的药物以及36种增补药物,分别从 药物组成 剂型规格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等方面对纳入国家医保的西药、中成药(含民族药)进行详解。 本书按照医保目录编码方式进行章节设置,编号也全部保留了医保目录的编号,以便对照查询。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版药典。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201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5608个。
随着医学和药学的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这些新药有些是原来药物分类中的新品种,有些是全新的类别。同类药物中,新药通常较老药具有作用更强、疗效更好、毒性更低、使用更方便的优点。而新类别药物的开发,又明显拓展了药物治疗的深度和广度,使一些难治甚至不治之症展现了可以治疗的曙光。另一方面,由于新药临床使用的病人还不多、时间较短,因而对人体确切而全面的影响尚需时间观察,而许多老药因疗效肯定、毒性清楚、价格低廉或新作用、新用途的发现,仍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研究进展,更方便查阅新、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事项,更好地运用药物的有利作用治疗病人,我们编写了这本由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家和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执笔的大型药物参考书。本书的特点是既重理论又重实用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2010年版《中国药典》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内容的增加和提高,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研究,尤其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本册为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本书共分7卷,收集药物近5000味,绘图3200多幅,图文计880余万字,基本收集了湖南境内全部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采集加工、鉴别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临床应用;比较客观地介绍了近现代对这些经物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近现代湘医对这些药物的认识、见解和真知灼见,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湖南药物资源,为湖南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本书全面系统地整理湖南省的中药资源,总结近40年来湖南本草学 的发展情况,是湖南中医药界的历史使命。本药物志的药物均经过实地、实物调查,注重文献选择、文义考究,立足基础研究,实用、简洁、科学,同时重点突出湖南特色,系统地总结了湖湘名家、名方及流传于民间颇有疗效的单方、验方。
本书重点是介绍药物应用的新进展和联合用药。根据近年有关文献报道,对本书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其重点是增加了有关药理作用的介绍,特别是中药研究的新成果。读者从中可以了解药物新用联用的药理机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新版将药物新用联用归为一项,主要介绍药物在各种病症中单独应用和联合用药的方法和效果,其中包括中西药物的“老药新用”、单方验方和民间疗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是个例报道,可重复性比较差,另外有时同一种药物疗法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有效率差别较大,只能作为参考。在新用联用这个栏目中,介绍了药物的应用范围和多种联合用药方案,可供选择和比较。关于“老药新用”,仍应按照“概述”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严格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