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正)中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药包材的质量标准,统一各项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加强对药包材的监管。从2009年开始,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药包材检验检测机构对现行的139个国家药包材标准进行了整理、勘误和汇编,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内容特成此书。本书包含130个现行有效的药包材标准,共1册,分为七个部分:部分为玻璃类药包材标准、第二部分为金属类药包材标准、第三部分为塑料类药包材标准、第四部分为橡胶类药包材标准、第五部分为预灌封类药包材标准、第六部分为其他类药包材标准、第七部分为方法类药包材标准。我国现行的药包材标准是国
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著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第2版)(精)》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中国药用植物志(第12卷)(精)》编著者戴伦凯。 《中国药用植物志(第12卷)(精)》是由我社于 2005年8月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立项并全额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也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资助金额900万元。该项目于2008年1月获得批准,共13个分卷,约2000万字。编委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洪德元、王文采、孙汉董三位院士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艾铁民教授为执行主任兼主编,全国共有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 本项目收载我国药用植物12000种,分13卷出版,前十二卷为正篇,第十三卷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词汇》,不仅作为总索引使用,而且作为中外文专业术语互译的工具书使用。每种药用植物项下记述了分类、形态描述、分布与生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应用、注评等内容。配有该植物的墨线图10000余幅,及现已收集到
《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十卷)》收载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药用植物约12000余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分13卷出版,其中前12卷为正篇,每卷收载1000种左右,每卷后附有该卷收录的药用植物中文名与拉丁名索引;第13卷附篇名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词汇》,汇编了本志收录的药用植物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兼作综合索引,内容包括全书收载的药用植物中文名称索引、拉丁名称索引、英文名称索引、中拉英名称互译、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互译及其原植物来源等,使其既可作为阅读药用植物的科技文献工具书使用,又可方便杏到正篇中词汇的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7种,其中新增品种*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7种、修订97种。 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新编药物大全》(第三版)由国内22家医院的30多位知名药学专家编写而成,共28章,收载药品3600多种,是目前国内收载药品品种数目多的药学工具书。本书收载药品品种很多,我们编排了总目录查询检索、目录查询检索、中文索引查询检索、英文索引查询检索,以便于查询。本书供临床医师、药师和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卷介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毒性的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本书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的研究方法”的上册,本册可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ADMET生物学与整体研究,包括转运体的生物学、药物代谢的生物化学,以及致毒、解毒研究等章节;第2部分:ADMET体外研究生物学技术,包括各种组织、细胞、亚细胞等体外研究模型与技术,并重点探讨这些体外研究技术与整体研究的相关性;第3部分:ADMET物理化学研究技术,涵盖了许多目前用于研究与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相关物化特性的测定技术,同时强调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该丛书涉及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用辅料与药品包装材料及药品检验仪器等方面的检验操作规范与检验技术内容,是专家们从事多年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的结晶,也是全国药品、食品、医疗器械检验系统工作的总结。
该丛书涉及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用辅料与药品包装材料及药品检验仪器等方面的检验操作规范与检验技术内容,是专家们从事多年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的结晶,也是全国药品、食品、医疗器械检验系统工作的总结。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2010年版《中国药典》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内容的增加和提高,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研究,尤其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本册为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是一部中药学专科性的工具书。全书共收词目3590条,其中以药物临床应用为主体,选用药物2254种,除阐明其性能、功用、配伍、用法外,还选录了历代本草有关论述、古今古方、验方、单方以及包括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临床报道。对药物的来源、(植、动、矿物等)品种、形态、分布、原植(动)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分析鉴定、成分、药理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专项叙述。另附药图1117幅,图文对照,以助识别。很多药物还作了简要的名物考证,以说明古今品种异同及历史渊源。 此外,对历代主要本草文献和本草学家,分立词条,作了扼要的介绍;对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名词、术语,亦作了简明的诠释。 全书后附有中文名称索引及药用植、动、矿物拉丁名索引,以便查阅。另列药物成分、药理、临床研究等词目中引用的参考文
该丛书涉及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用辅料与药品包装材料及药品检验仪器等方面的检验操作规范与检验技术内容,是专家们从事多年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的结晶,也是全国药品、食品、医疗器械检验系统工作的总结。
张启明、陈桂良、宁保明、韩鹏主编的《实用化学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精)》系《实用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丛书》分册之一,共分二十三章。**章至第十章主要讲述了药品检验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第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具体讲述了药品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指南》不以讲述测定原理和反应机制为重点,而是突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大量检验实例和各类谱图,使之*具实用性、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药品检验的同行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性强的专业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00年版,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案和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编制完成,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为建国以来的第七版药典。 本版药典分一、二两部,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增加,共计2691种,其中新增加39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共992种,其中新增76种,修订248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共1699种,其中新增323种,修订314种。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药典为主体的药品标准结构。在新增加的品种中,首次收入生物技术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等。本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一部为90个,其中新增10个,修订31个,删除2个;二部为124个,其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删除2个。一、二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两部中予以收
《国家医保手册2017年版》分为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西药部分包含了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全部的药物以及36种增补药物,分别从 药物组成 剂型规格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等方面对纳入国家医保的西药、中成药(含民族药)进行详解。 本书按照医保目录编码方式进行章节设置,编号也全部保留了医保目录的编号,以便对照查询。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版药典。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201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5608个。
本书收载中草药共840种,每种均附有原植物彩图以图文对照。文撰述的内容有:1 中文名:历代相关曲籍之名为主。2 别名:所载植物地方性之通名。3 来源:所属科别。4 形态:叙述植物特征,生长时期。5 分布:植物产地及分布。6 采收加工:采收季节、方法,药用部位、调制加工方法。7 功效主治:药效、适用病症、用量、书中的用量均为成人量,儿童用时应酌减 。如有毒性的药物品种均有注明。8 民间验方:历代民间验方之主治。主要来源于《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文献。每种药用植物名为国际采用的拉丁学名,以便读者命名用其药物,并附索引。 本书为集历代诸家之成的的宏篇巨著,积累了相关丰富的中药草知识,极具科学化与实用性;内容涉及甚广,为研究本草学、药用植物学、药材学、生药学、植物化学、药理学、植物学及农林学等不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版药典。三部为生物制品,收载品种137个,其中新增品种13个,修订品种105个。内容包括凡例、生物制品通则、正文和通则。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彝族先民笺现和应用了大量的具有独特疗效和使用方法的药物,有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实践。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源自彝族药。1982年,我省组织编写了我国早的彝药专著《彝药志》,收载了103种彝药。近年来,彝族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继藏、蒙古、维吾尔、傣、苗等民族医药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医药,其产业化程度仅次于藏药和苗药,有望成为我国第三大民族药。目前,我国专门研制生产彝药的企业有40余家。 发展彝药产业,彝药材标准的研究制订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工作。为解决我省中药材标准研究滞后,严重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我局在编制出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 (2005年版)册之后,将彝药材标准制订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历经一年时间,完成了此册的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
随着医学和药学的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这些新药有些是原来药物分类中的新品种,有些是全新的类别。同类药物中,新药通常较老药具有作用更强、疗效更好、毒性更低、使用更方便的优点。而新类别药物的开发,又明显拓展了药物治疗的深度和广度,使一些难治甚至不治之症展现了可以治疗的曙光。另一方面,由于新药临床使用的病人还不多、时间较短,因而对人体确切而全面的影响尚需时间观察,而许多老药因疗效肯定、毒性清楚、价格低廉或新作用、新用途的发现,仍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研究进展,更方便查阅新、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事项,更好地运用药物的有利作用治疗病人,我们编写了这本由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家和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执笔的大型药物参考书。本书的特点是既重理论又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