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孙世发编著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第2版)(精)》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十卷)》收载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药用植物约12000余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分13卷出版,其中前12卷为正篇,每卷收载1000种左右,每卷后附有该卷收录的药用植物中文名与拉丁名索引;第13卷附篇名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词汇》,汇编了本志收录的药用植物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兼作综合索引,内容包括全书收载的药用植物中文名称索引、拉丁名称索引、英文名称索引、中拉英名称互译、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互译及其原植物来源等,使其既可作为阅读药用植物的科技文献工具书使用,又可方便杏到正篇中词汇的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7种,其中新增品种*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7种、修订97种。 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本书是《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的系列丛书之一,是对《中国药典》三部内容的注释。本书收载通则注释8篇,品种各论注释52篇,附录注释4篇以及《中国药典》三部沿革和凡例的注释,共64篇。各篇注释的编排顺序同《中国药典》三部。本书是为配合《中国药典》的制修订以及执行,帮助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了解标准背景、掌握相关知识,正确理解使用编制的药典配套丛书。从结构、体例上来说,本书与《中国药典》三部一致,语言精练、准确,内容科学严谨。
本书收录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包括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以及众多新药,共计近4000种,并根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按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类编排。每种药物均按正名(中、英文)、别名、药理、适应证、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等分项介绍。内容全面而详尽,编排规范而新颖,十分便于读者快速查找书中药物。书后还列出了24个附录,都是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常用资料,可供读者在用药时参考。本书是广大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及医药管理、经销人员案头,随时查阅的药物工具书。
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弘扬上海医药产业,展示上海制药产业几代人妈力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生产科研成果,使所制造的药品,能为医疗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曾于1992年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上海药物实用手册》。访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医药界人士和学术界的欢迎,至今还有不少、中外学者前来询问。 本书内从容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收载本书产品的生产单位均为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二、由于药品管理规范要求及本书篇幅受限,对原1992年版所收载的营养保健康药品用化妆品、*以及农药、杀虫剂和生物药品中疫苗、诊断试剂等不再收载,而对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和生物技术药品则作了较大幅度的充实。 三、本书各产品均由参编单位以现有国家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为准。 四、由于产品多,篇幅有限
《中国药学年鉴(2013第29卷)(精)》是我国的药学学科专业年鉴,由全国著名药学专家、教授组成的编委会负责编纂,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司勋教授任主编。 《中国药学年鉴(2013第29卷)(精)》系统、全面、概括地记载了我国药学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自1980年起逐年连续出版。全书共分十一个大栏目,内容包括专论、药学研究、药学教育、药物生产与流通、医院药学、药品监督管理、药学人物、学会与学术活动、药学书刊、药学记事、附录等。2013年版是至今已出版的第29卷。 《中国药学年鉴(2013第29卷)(精)》对从事医药教学、科研、生产、使用、经营、管理的药学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本书因其密集的信息、翔实的统计资料而深得广大读者的好评,是医药工作者案头备查备考的资料书,也是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馆藏书目。
张启明、陈桂良、宁保明、韩鹏主编的《实用化学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精)》系《实用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丛书》分册之一,共分二十三章。**章至第十章主要讲述了药品检验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第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具体讲述了药品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指南》不以讲述测定原理和反应机制为重点,而是突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大量检验实例和各类谱图,使之*具实用性、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药品检验的同行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性强的专业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7种,其中新增品种*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7种、修订97种。 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是一部中药学专科性的工具书。全书共收词目3590条,其中以药物临床应用为主体,选用药物2254种,除阐明其性能、功用、配伍、用法外,还选录了历代本草有关论述、古今古方、验方、单方以及包括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临床报道。对药物的来源、(植、动、矿物等)品种、形态、分布、原植(动)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分析鉴定、成分、药理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专项叙述。另附药图1117幅,图文对照,以助识别。很多药物还作了简要的名物考证,以说明古今品种异同及历史渊源。 此外,对历代主要本草文献和本草学家,分立词条,作了扼要的介绍;对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名词、术语,亦作了简明的诠释。 全书后附有中文名称索引及药用植、动、矿物拉丁名索引,以便查阅。另列药物成分、药理、临床研究等词目中引用的参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00年版,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案和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编制完成,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为建国以来的第七版药典。 本版药典分一、二两部,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增加,共计2691种,其中新增加39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共992种,其中新增76种,修订248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共1699种,其中新增323种,修订314种。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药典为主体的药品标准结构。在新增加的品种中,首次收入生物技术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等。本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一部为90个,其中新增10个,修订31个,删除2个;二部为124个,其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删除2个。一、二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两部中予以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国家医保手册2017年版》分为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西药部分包含了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全部的药物以及36种增补药物,分别从 药物组成 剂型规格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等方面对纳入国家医保的西药、中成药(含民族药)进行详解。 本书按照医保目录编码方式进行章节设置,编号也全部保留了医保目录的编号,以便对照查询。
本书是“Perry小鼠实验系列丛书”给药技术分册。 作者不但对目前流行的小鼠实验中的五大常用给药技术(灌胃、肌肉注射、皮肤给药、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做了系统的专业重建,而且推出了“膜给药”和“间接给药”技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作者还结合小鼠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科研课题要求、实验室条件和个人技术,介绍了不同的给药方法。
本书共分7卷,收集药物近5000味,绘图3200多幅,图文计880余万字,基本收集了湖南境内全部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采集加工、鉴别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临床应用;比较客观地介绍了近现代对这些经物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近现代湘医对这些药物的认识、见解和真知灼见,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湖南药物资源,为湖南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本书全面系统地整理湖南省的中药资源,总结近40年来湖南本草学 的发展情况,是湖南中医药界的历史使命。本药物志的药物均经过实地、实物调查,注重文献选择、文义考究,立足基础研究,实用、简洁、科学,同时重点突出湖南特色,系统地总结了湖湘名家、名方及流传于民间颇有疗效的单方、验方。
《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计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验方法240个、药包材14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330种。
《新编中国药材学》是在1996年出版的徐国军院士主编《中国药材学》的基础上,由黄璐琦院士主编,补充完整了《中国药材学》的内容,通过近几年来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结合对传统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现代有关科学研究资料的汇集整理编著而成。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中国药材学的历史和任务、药材化学成分、我国药材资源及其生产、利用、鉴定和中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各论部分收载植物类药材882种,动物类药材60种,矿物类药材40种。各药一般记述其名称(药材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名、别名)、来源、历史、植(动)物形态、产地、生产(栽培、饲养、采收、加工、贮藏、商品流通)、炮制、性状、商品规格、显微鉴定、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量、方剂与成药等。还附有植(动)物形
第三增补本共收载新增品种126个,修订或订正品种89个。其中一部新增60个(成方制剂60个),修订或订正27个(药材4个,成方制剂23个);二部新增65个(化学药47个,辅料18个),修订货订正62个(化学药54个,辅料8个);三部新增1个。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附录也进行了增修订,其中一部增订1个,修订或订正2个;二部增订1个,修订或订正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