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载药品近1690种,在第五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近年来国内研制、投产或即将投产的新药和制剂(包括新剂型),以及部分进口药品共300余种,删除了少部分非处方用药(OTC)、少用或不用,以及临床认为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200余种。 本版仍采用表格形式,药品名称规范,剂量、用法准确,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详实。突出特点是编排巧妙、栏目清楚、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广大医学、药学、护理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家庭用药参考。
袁雅冬、席彪主编的《合理用药培训指导手册》筛选了53种基层常见病症作为指导合理用药的目标。这些病症在农村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乡村卫生机构又必须对这些病症采取临床治疗措施。调查发现,这些疾病恰恰又是乡村卫生专业人员容易“不合理”用药的高发范畴。同时,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合理用药,因为这三类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本书考虑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也注意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用药的限度,全力体现实用和适宜,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围绕骨科的纸版口袋书。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按照疾病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方便做笔记及翻阅。具体而言,本书拟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介绍骨科临床相关用药,全书拟初步分为: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第二部分:术后感染及开放性伤口给药方案 第三部分: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案 第四部分:围手术期抗凝及血栓的处理 第五部分:骨质疏松管理 第六部分:神经修复用药管理 每个部分按照疾病/状态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
各分册处方集的内容*章为概述,扼要介绍本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措施、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分类与研究进展等内容。其后章节按药物类别展开写。每一类药物简述开发应用情况,写出上市药品每个品种的准确信息与用药经验,具体内容包括:药物名称、药物特征(简述类别、药代特征、药效特征)、适应症、剂型与特点(特别是缓、控释制剂、微球制剂、混悬剂等,写出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复杂的表格化,便于应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FDA分级与孕妇应用、用药实践(临床实践经验、FDA与SFDA等发出的各种安全警示、超说明书应用情况与分析)等, 用药实践 板块将加入说明书中没有的临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将成为本丛书*的亮点。其它各板块下的信息做到精练、准确、可读性强。每个分册后边可以专章总结本专业疾病已有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等。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常用药物,收载1670余种临床常用药物(西药及复方制剂)。主要内容有药物中文、英文名称及制剂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剂量等。中篇为“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以各器官系统疾病(采用西医病名)为纲,分成14章,收载药品340余种,多数为《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采用表格形式(分3项),介绍其组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剂量。下篇为常见病的药物治疗。内容包括“诊断要点”与“药物治疗”两个部分,对各器官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依据作扼要论述,并结合病证介绍对因与对症治疗的用药。 本书内容新颖、充实,便于携带,是实习医生、各级医院年轻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治病的工具书。
《药店店员手册》主要介绍了药店店员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法律法规知识,并用案例、小链接等生动的形式向店员展示提高工作技巧的经验。《药店店员手册》内容分为职业素养、完美沟通、药店店员促销策略与实战、中药学和药学基础知识、药物应用实用知识、疾病初步诊断及用药知识、药品相关法律知识等。书中所列药物为2009、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药店店员手册》实用性强,内容全面,可作为药店店员工作手册,也可以作为店员培训之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使用。《药店店员手册》对提高我国药店店员工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中国药学会组织医学、药学专家集体编写。共收载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品种307种,其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重点介绍名称、药理作用、用途、用法及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及规格;中成药介绍:名称、处方组成、功能主治、药物组成分析、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剂型规格。对影响药物作用的环境、基因多态性、代谢酶也进行了介绍。本书内容科学规范,论述简明扼要,资料有据,数据可信,是基层医师和药学专业人员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以全国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国内医学院校通用的权威教材为基础,收集、整理医学微生物学课堂笔记及各类复习题、考试题精心编撰而成。全书共分37章,紧扣教材内容,列出每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内容,而且每节后都有小节练兵,每章后都有实战测试,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可供医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人员的复习参考资料。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是新医改重要方案中的重要政策。 本书是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重要配套出版物之一,在药品使用、生产等环节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可供相关的工作人员阅读或参考。
本书针对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选药到用药的各个环节,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概括性地讨论了根据疾病特点的合理选药和根据药物特点的合理用药,以及个体化给药原则、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经济学、循证医学和药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临床药学、时辰药理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合理用药评价中作用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地阐述。为了能对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工作者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用药合理性问题有所帮助,还重点对抗感染药物、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以及临床常见10类疾病的常用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案等做了较详细、具体的讨论,并对这些领域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力求内容翔实、准确,易于掌握,对理论性问题只做简要介绍,在实际评价合理用药的环节上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本书适用于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医药学科研人员及
为贯彻落实《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决定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参与指导下,组织编写《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用以统一、规范与促进全国肿瘤登记工作。 本《指导手册》共分七章。章扼要介绍肿瘤登记报告的意义和开展此项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二章重点讲解肿瘤病例登记的技术和方法,基本包括肿瘤登记机构的组织、新病例资料收庥主法、新病例登记报告的内容和项目,以及肿瘤登记处内部的工作程序。第三章叙述肿瘤死亡病例登记报告的方法,包括死亡病例的收集及资料的整理。第四章是人口数据资料的收集,包括资料的来源、审核及年龄组人口数的统计、审核与应用等。第五章介绍了肿瘤的分类和编码,重点介绍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本书突出实用的特点,重点介绍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中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禁忌及不良反应。本书选择摘录了近20年来临床常用的经国家有关权威执法单位批准生产和使用的中成药品种共1114种复方或单味药制剂(包含不同剂型),其中包括了OTC药478种,并有苗药、蒙药等民族传统药品,反映了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日益广泛应用的实际情况,其中大多数为古今名方、经验方的剂型改变,书中所载的中成药也包含了近期在全国范围所研制的新药。 本书可供各级医院医药人员,从事中成药营销的药厂、医药公司、药材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类药房专业人员查阅。
本书包括了第1章 抗生素、第2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第3章 植物类抗菌药、第4章 抗结核病药盒及抗麻病药、第5章 抗真菌病类药、第6章 抗病毒类药……等等。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基本西药,按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病药;麻醉药;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神经系统用药;治疗精神障碍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抗变态药:免疫系统用药;维生素、矿物质类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解毒药;生物制品;诊断用药;皮肤科用药;眼科用药,共21章。章下按药物作用类别或系统分节,节下列药,每药下标以通用名、英文名,分设【常用名】、【常用剂量与规格】、【作用与用途】、【药动学】、【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用药须知】、【药物相互作用】、【用药过量】等栏目。下篇介绍基本中成药,按内儿科、外科、肿瘤、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用药及民族药分为9章,章下按药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介绍了214种西药和45种中成药的临床新用途。全书共20章,按药物作用分类编排,扼要介绍每种药的别名、药理、制剂、传统应用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近年来各医药杂志发表的临床新用途。临床实践证明,这些药物的新用途疗效确切,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作者将零数发表的资料精心整理,汇编成册,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本版与前两版比较,不仅药物品种有所增补、更新,而且在临床新用途方面增补了近5 年的新资料,同时删去了部分陈旧的内容,使全书内容与时俱进,更为新颖实用。 本书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和药品生产、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徐玉生,贾平等主编的这本《临床各科常用药处方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列举了临床各科常用药处方的规范书写,并详细解析每一处方药的禁忌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目前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意见、部分*的循证医学讯息和药品的规格、用量、用法(包括小儿、孕妇、乳母、老人以及肝肾疾病者等特殊人群的用法)。《临床各科常用药处方集》文字通俗易懂,不仅可供临床各科医生作为工具使用,也可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阅读查询,医患双方在用药方面借助本书更加便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