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指南”(第2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组织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分册内容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制药行业的具体实践,吸收参考了国际组织和监管机构有关指南的关键变化。本书以上版内容为基础,新增研发质量体系、数据可靠性整体策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管理要求等章节。 本书可供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机构等相关人员和检查员参考使用。 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编写。包括总剂量管理体系概述、产品质量实现要素、质量保证要素、质量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系统文件等内容。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架构、质量保证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药品检查员、药品从业者的推
本书从原料药、药物产品、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毒理学及知识产权五个方面详尽阐述了早期药物开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括原料药工艺放大、杂质及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GLP毒理学研究,以及候选药物溶解度、晶型、盐形和制剂等诸多关键要素。此外,本书还详细论述了药物合作研究、知识产权和*利*护的经验及策略。本书作者大多具有大型跨*制药公司的多年工作经验,编写中除了阐述原理,分享经验外,还辅以生动形象的研究实例。
韩培主编的《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16-2017)(精)》的大多数作者来自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还有一部分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及大学、科研单位、临床试验机构等。全书分三个主题,注册与审评管理、临床前研究审评技术、临床研究审评技术。本书附录列有2016—2017年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药注册审评相关文件目录,2016—2017年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药品审评年度报告。
本书 先概述了多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D20单抗、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和D2 分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 获批口服药物的理化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依 卡肽、乐伐替尼、奥西替尼、鲁卡帕尼、维奈托克和奥贝胆酸的成功研发历程。原著邀请了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团队核 人员,根据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向读者讲述这些重磅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 成功成为上市药物的研发历程。
本书是由Lionel H. Opie 和Bemard J. G世由教授编写的 本 世 的 血管病药物 著。 今已是第8 版,深受欧美国家 血管病医生的欢迎。全书12 章,分别介绍了R 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利尿药、肾素-血管紧张素-lI墨固翻系统拮抗药、硝酸醋类和新型 治 绞痛药,以及 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 用药,抗 律失常、抗血检、调脂与抗动脉硬化药物等。在每章之末将本章重点内容和用药 点都逐 做归纳、总结。对 血管疾病各类药物在临床各种情况时的应用, 括 佳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经验和体会等都做了重点阐述。编写注重临床实际需要,并针对临床常见问Mi给出相应的解答。同时配有100 多幅困片用以说明药物的作用和药理机制,使全书内容更加生动,更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中国瓦屋山常见药用植物图鉴》的编写,是在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全书包括经精心选择的500种瓦屋山有分布的重要药用植物。书中概论部分用文字对瓦屋山的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各论对每种药用植物均用文字介绍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用功能主治等,部分重点品种列有附注,介绍了其药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开发利用等情况。本书对中医药、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对中医药、野外生物资源、养生保健、生态旅游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直观而实用的参考。,《中国瓦屋山常见药用植物图鉴》的编写,是在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全书包括经精心选择的500种瓦屋山有分布的重要药用植物。书中概论部分用文字对瓦屋山的药用植物资源概
药动学-药效学(PK-PD)主要探讨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者阐述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后者阐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探讨药物在作用 位浓度变化及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解释作用机制、 化给药方案有重要意义。 本书上篇先概述PK-PD,然后介绍非临床PK-PD、临床PK-PD、PK-PD数学模型、生物大分子药物PK-PD和中药PK-PD。各章以方法学介绍为主,附带实例。下篇为各论,介绍抗感染药物等各类 药物PK-PD。各章介绍PK-PD研究设计和实施、PK-PD分析,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开展PK-PD研究。
----------
“药品GMP指南”(第2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组织编写。《口服固体制剂与非无菌吸入制剂》分册内容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制药行业的具体实践,吸收参考了国际组织和监管机构有关指南的关键变化。本书以上版内容为基础,新增吸入制剂、缓控释制剂和中药颗粒剂附录,以及技术转移、工艺验证、共线生产等内容。 本书可供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机构等相关人员和检查员参考使用。
暂无内容简介。。。。。。
共分为五篇,共四十五章,介绍了中药方剂、单味药、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实验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思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等,反映了我国中药实验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进展。收录的文章主要以约请作者总结本人从事的研究工作为主,包括中药方剂、单味药、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实验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本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广大读者介绍近年来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进展,供广大中药药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参考,为迎接新一轮中药药理学及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帮助,并以此纪念《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创办30周年,并向创办人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陈可冀、廖家桢等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