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分析是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在生物学、医学、保险学、可靠性工程学、人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目前这方面的教材,还不太多,而且大多局限于生存分析的某一特定应用领域。在现有的几本教科书中,或者偏重于工程学,或者偏重于生物学和医学。上述教材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生存分析的方法体系来说明基本应用范围,而不是围绕生存分析的问题类型及特点来寻找理论方法。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了近来一些主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如对截尾声和双删失数据以及对任意删失和截尾数据的生存函数估计;对单调平均剩余寿命的估计方法等诸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构建成现在这本教材的主要框架体系。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生存数据的类型及特征、常用的生存分布统计模型
本书分为先师心传、医理阐微、医道心悟、医易探幽等部分,主要包括:先师王伯岳治疗小儿癫痫经验撷要、先师王伯岳辨治小儿腹泻经验述要、于己百学术经验概览、于己百教授治疗痛风病经验介绍等。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数值方法、计算机实现和它在固体力学领域各类问题中的应用。 全书分为两篇共17章。篇(-7章)为基本部分,包括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单元法的一般原理和表达格式,单元和插值函数的构造,等参元和数值积分,有限单元法应用中的若干实际考虑,线性代数议程组的解法,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机程序。第2篇(第8-17章)为专题部分,包括(杆、板、壳)结构力学问题,场和动力问题,以及(材料、几何、接触)非线性问题3个部分。 本书反映了有限单元法的学科上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水平,凝聚了作者本人和所在教研组长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书中每章有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书末还有用于求解不同类型线弹性问题计算机实践的教学程序。 本书可作为力学、机械、动力、
《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介绍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没有解剖学,这是个错误的认识。『解剖』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162篇中,有117篇与解剖有关,占72%。这里所指的解剖不包括病理解剖和生理,只是与人体正常解剖相关的内容。 《黄帝内经》解剖学以天人合一、阴阳和五行为理论核心,以人体仿天地观为逻辑归纳演绎,并根据当时实际的解剖事实和人体数据为基础,构成完整的、的解剖体系。必须强调的一点,这个体系不是像既往所认识的那样,以为是幼稚和模糊的。 发掘整理《黄帝内经》的几个重大发现,《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将一一为您呈现。
李春芳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是全国高等学校口腔医学类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第7版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本书内容以教材顺序编排,有望能够启迪智慧,强化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果,增强应试及解题能力。本书共分四章,章为学习指导,包括参考性复习方法和参考性复习大纲两部分。第二章为应试指南,即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应试能力。第三章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包括:①填空题65道及参考答案;②判断题50道及参考答案;③选择题261道及参考答案(其中包括A型选择题244道和B型题17道及参考答案)(A型选择题中,单项选择题212道,多项选择题32道);④名词解释题100道及参考答案;⑤问答题100道及参考答案。第四章为口腔解剖生理学选择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共5套。每套30道题,其中A型题每套25道题,B型题每套5道题。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医药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出版后,我们组织原教材编委会编写了与上述规划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习题集,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自我测试和应考提供便利。 本套习题集与已出版的七年制规划教材配套,所命习题范围与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教学大纲和规划教材一致。习题覆盖规划教材的知识点,对必须熟悉、掌握的“三基”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内容编排与相应教材的章、节一致,方便学生同步练习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
《周易与中医学》不仅是一部很好的科学论著,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养生专著。该书对于易学、中医学。太极科学有着高水平的阐述。该书以医易科学为核心,对生命科学、气功科学、养生科学、预测医学、营养医学、时间医学皆有一定的启示。该书填补了周易与中医学的空白,为研究中医理论打开了新的领域,同时也对哲学思维、心理伦理、天文气象、遗传生态、仿生物候、语声气质等各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进行了阐述。
此次出版以1965年吴佩衡先生油印本《伤寒论讲义》为底本,重新整理而成。自1965年以来,该书未再版。 吴佩衡先生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学术理论,被誉为当代扶阳派的代表人物,主温药亦不排斥寒凉。本书为吴先生给学生讲解伤寒论的讲义,从体例和内容可见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和指导临床。 本书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包含:1.《伤寒论》之源流及其书名之意义。2.《伤寒》六经与《热论》六经。先生经分析认为《伤寒论》六经以《素问 热论》六经为基础,但较其更为完善。3.《伤寒论》六经分证及其作用。此处先生引郑钦安关于“伤寒六经提纲病情”的论述,指出明确六经病情,把握纲领对于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及临床诊疗大有裨益。4.六经与八纲之关系。指出临证以八纲和六经分证,极具指导意义。5.六经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