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系指根据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的作用,通过血液循环或胃肠道等途径将药物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递药系统。由于靶向递药系统能够使药物浓集于病灶组织,相应降低非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因此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肿瘤靶向的研究日趋成熟,紫杉醇、阿霉索等多个微粒靶向制剂已经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书对肝靶向、脑靶向、肾靶向、肺靶向等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的靶向机制、制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
《中国八卦医学丛书:中国八卦本草》是书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首出八卦本草沿革,上迄选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因,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升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救能、称量炮制宜忌。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中国八卦医学丛书:中国八卦本草》是书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首出八卦本草沿革,上迄选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因,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升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救能、称量炮制宜忌。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本书共六章。前五章分别介绍了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清洗剂五类共200余种工业水处理药剂的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物化性能、合成方法、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其在工业水处理领域中的用途、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特点和注意事项,对药剂的安全卫生与防护、包装与储运作了详细说明,并推荐了生产厂家。同时,还介绍和推荐了外研究的并且有开发价值的新品种及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第六章根据外水处理工作者的科研与实践经验,编排了有协同增效效应的各类水处理复合配方共300余条。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细,可供从事水处理科研和生产的技术、工程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素问三识》的内容博大精深,其所论涉及人体解剖生理(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辨证)、治疗、疾病预防、养生保健,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诸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秦汉及以前我国医学的突出成就。此书以朴素的辩证法为指导思想,总结了当时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视,被奉之为圭臬。《素问》是一部古医书,然而其所论又超出了医学范围,实为中国古代医学及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药师经中无尽药》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了浅显的剖析。《药师经中无尽药》写作以“经文”、“浅译”、“学习与思考”为次序,“经文”引用玄奘所译《药师经》原文,“浅译”部分主要与诸多介绍本大致相同,“学习与思考”则是作者对经文的学习与理解。
本书介绍了药物毒理学实验的一些总体要求,重点阐述了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各项实验内容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及靶器官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有:药物毒理学概述;常用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技术;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影响因素和数据的统计处理;GLP及管理要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各主要研究内容(安全药理学实验、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毒代动力学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生殖毒性实验、致癌性实验和其他毒性实验等)的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药物靶器官(心血管、呼吸、神经、免疫、血液、内分泌系统和肝、肾等)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药物毒性病理学和分子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药物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新药研发人员、药物毒理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人员、研究生、药物毒理学相关医药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为有关药品包装的专著,内容新颖、全面。 全书共17章。分别介绍了包装的基础知识,包装职能,药品包装法规,包装的规范和质量,纸和纸质包装材料及其在安全包装系统中的应用,玻璃容器,塑料及塑料包装的开发与认证,薄膜、箔和复合膜,金属容器,封闭及封闭系统,无菌产品和橡胶件的作用,泡罩、窄条和小袋包装,包装线,仓储、搬运和运送,印刷与装潢,最后还简述了药品包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可供药品研究者、医药包装企业开发人员、医药材料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供医药和包装专业师生参考。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详细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学科形成、发展及应用情况。总论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系统地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给药方案制定、给药样品制备、血清样品采集及处理、血清样品分析、血清移行成分表征及鉴定等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以及在药效物质基础鉴定、质量标记物确定、方剂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标记物认定、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及创新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各论分章节介绍了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六味地黄丸、枳术丸、酸枣仁汤、生脉饮、安替威胶囊、刺五加、防风等作者本人完成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实例。 本书可供中医药类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师、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药物新用和联用已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近十余年的外文献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药比较药理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西药物新用联用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概述中介绍药物新用的原则和方法,药物新用与新药开发,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联用及其相互作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及合理用药等。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中西药物800余种,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药理及功效,新用的方法和疗效,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等,并附有参考文献,药名对照和病症用药索引,本书为安全合理地开展中西药物新用和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全面系统、资料新颖、实用性较强,可以在临床诊疗、医药保健品开发、卫生保健以及家庭用药中发挥良好作用。本书可以作为
《药剂辅料大全》一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该书第二版的问世,必将大大推动我国药物新剂型、新工艺、新制剂、新辅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步伐。该书内容涵盖外药剂辅料的现状与发展概况、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伍相容性、生物学特性、质量标准、安全性、在制剂处方中应用的实例以及贮存条件和销售厂商等内容,对我国药品、食品、化妆品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生产者,都是一本全面、新颖、实用的参考书。
中药用于外治疾病,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它不仅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做出的贡献,在世界各地也很有影响。如所熟知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紫金锭、追风膏、狗皮膏、珍珠生肌散、七厘散、跌打丸、蟾酥锭、八宝眼药以及红花油等等外治成药,远销国外,经久不衰,需求量日增,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 李亚的《中药外治名方速查》从中药外治的作用、外治药的配伍、外治方剂的组成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