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承和发掘中国医药学遗产,使中草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委托,本着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药物易找的原则,选择了民间常用而且疗效较好的中草药,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并参考 腾文献资料,编著成这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收载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临床常用中草药100种。每种按名称(别名)、来源、形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能、用量、禁忌、验方和附注等项编写。全书还收载疗效较好的验方433条,分别见于每种中草药验方项内。目录的编排按笔画多少为顺序。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适合基层医生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研究和资源开发者参考。
本书精选近代名医之秘、验方140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性等临床各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祖传秘方或名医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性。其编写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按药物组成、制剂用法、适应病证、病案举隅、资料来源、评按分条缕析。广而不杂、井然有序。 本书既可作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广大家庭自诊自疗及保健的参考书。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2)》以实用为宗旨,故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兼收并蓄,并取图文对照形式编排。全书共收载中草药720余种,彩图730余幅,分三册出版。册收录207种,以华南地区常用中药为主,其中相当部分为该地区习惯用药,故有一定的地区特色。第二册收录230种,全为植物药,主要是我国南部、东部和中部疗效较确切的民间草药和部分中药,故该册对热心研究民间草药的人士特别有用。第三册收录280种,其中动物药约80种,矿物药约40种,并于植物药中选收我国产名贵中药近20种以及部分进中药材。这些内容在通常所见普及性中草药书藉中尚不多见,故可补其不足。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是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已形成特色,其研究内容涉及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型抗炎免疫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建立新的体内外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等。二十余年来,抗炎免疫药理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大,经历了起步到发展壮大的成长过程,现在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一大批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涌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该书从多个侧面系统的介绍了抗炎免疫药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抗炎免疫药理学概述、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病理机制、非甾体抗经和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中药化学成分的抗炎免疫药理作用、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细胞因子及其调节剂等,并且对各系统的炎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附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为进一步学好方剂学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为方便学习者查阅临床方剂,《中医方药临床臻萃》还以图表的形式附有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分型、治疗法则、常用处方等,既简明扼要,又一目了然,诚为学习中医方剂之识记宝典。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不仅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全科医生、西学中、成人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中医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职称晋升考试的参考书。
《中医优势治疗技术丛书:药摩》为《中医优势治疗技术丛书》分册。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为概论部分,介绍了该技术的学术源流、基本原理、药物(器具)制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适应证和禁忌证、优势和注意事项。下篇以该技术在临床上疗效较好的病种为纲,着重介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医优势治疗技术丛书:药摩》可供社区及县以下医院医生及医务工作者,医学爱好者。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学的知名方剂,从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在八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全面的、不间断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时至今日,中医学界对六味地黄丸的研究热情依然不减,就连许多现代医药学家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运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研究,使这一古老的中医名方得到了许多新的诠释与开发,不断焕发出新鲜而精彩的内容。《六味地黄丸古今研究与应用》对六味地黄丸的现代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收集与梳理,并按照现代西医临床病科分类标准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六味地黄丸在某一类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23章。总论部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机制、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及进展作了系统地介绍,并阐述了重要的药源。由第3章开始,对包括中药在内的1500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了详细论述,同时提出了防治办法。《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版是我国部药物不良反应的专著,本版继承和发扬了前两版的优点,增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临床医师、药师及患者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共收载常用中草药1375种。依笔画顺序排列,每味药均简要介绍其来源、产地,并按[异名][性昧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项内容进行详细记述[异名]部分,包括原名、别名、俗名、地方名、炮制前后的处方用名:[功效应用]部分,先以中医、中药传统理论及中医辨证用药特点,阐明各个药物的主要功效和适用范围,再以现代病名概括西医的主要应用规律,为了便于读者临床时参考应用,在传统应用部分,还附以常见的临床配伍规律及方名;[现代研究]部分,除说明其主要成分外,还介绍了与临床关系比较密切的药理学研究成果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适合干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参考阅读
验证是实施药品GMP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从验证的角度分章节进行论述,为药品生产企业深化药品GMP培训提供一本全员培训的教材。本书分绪论、总论、各论3篇,计16章。 本书可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进行GMP培训的教材,可作为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药,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本书由老中医施金墨的亲传弟子吕景山编写,较详细地介绍 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阅。tt tt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对学相关基础知识作了简明、系统的介绍,包括的命名与分类、剂型与制备、质量控制等。各论着重介绍现代临床各科常用、疗效确切的,其中正方159首,附方228首。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汇集了的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学的精要。 本书适合于中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高职高专学生,临床医生和中药专业自考生,中药行业各类进修生学习使用。也供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之用。
《眼病 》作者本着“削繁存要,择效而辑”原则,编写了《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其中《眼病》一书共收录17种常见眼病的552首成方。其中大部分为丸、散、膏、丹传统剂型,同时还收录了一些现代制剂,如口服液、胶裘、片剂、颗粒剂、饼剂、冲剂等。不但丰富了剂型,还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每方均按“组成、制法、用法、功能、主治、加减、附记”等依次排列,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本书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患者、中医爱好者等广大读者。
本书是《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之一,面向广大群众普及睡眠、失眠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包括失眠的原因、症状、诊断、药物治疗与调养,另外还有心理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重点在于治疗失眠的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帮助患者认识失眠,战胜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本书适合失眠患者及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
配伍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精髓部分,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书共收集整理了750组中药的配伍用药经验,分23类。每组配伍用药分配伍特点、经验采菁两项进行阐述。配伍特点主要阐述配伍功用、配伍特点。经验采菁主要阐述当代名老中医临床配伍运用经验,并且将一些单味中药的运用经验列在相关配伍组内。具有“新”、“精”、“博”的特点,能启迪配伍用药思路,切合临床使用。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配伍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精髓部分,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书共收集整理了750组中药的配伍用药经验,分23类。每组配伍用药分配伍特点、经验采菁两项进行阐述。配伍特点主要阐述配伍功用、配伍特点。经验采菁主要阐述当代名老中医临床配伍运用经验,并且将一些单味中药的运用经验列在相关配伍组内。具有“新”、“精”、“博”的特点,能启迪配伍用药思路,切合临床使用。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药物活性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基础性工作,《现代药物活性筛选》主要按照药物活性筛选体系构成的思路,较系统地介绍了样品库建设、靶点(库)建设和筛选方法。《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融汇了编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根据药物作用的原理对药物活性筛选工作从操作层面进行了梳理,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对分子层面的药物活性筛选方法进行阐述,并用编者亲自经历的案例进行说明;编者对细胞层面的活性筛选也有独到的说明。此外,《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还归纳了新药发现的历史,收集了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新药发现故事,以增强《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结构清晰,适合拟从事药物活性筛选工作的初学者作为教材阅读,也可供有一定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相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