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药,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本书由老中医施金墨的亲传弟子吕景山编写,较详细地介绍 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阅。tt tt
本书精选近代名医之秘、验方140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性等临床各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祖传秘方或名医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性。其编写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按药物组成、制剂用法、适应病证、病案举隅、资料来源、评按分条缕析。广而不杂、井然有序。 本书既可作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广大家庭自诊自疗及保健的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分为药品(33例)、食品(54例)、医疗器械(31例)及化妆品(23例)等4类。每个案例分3部分: 案情简介 、 处罚依据 案例评析 。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用以指导基层监管人员的日常工作。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林外史》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 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三教九流,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药物的使用产生影响。同样的药物,医学用来治病,道家用于长生,染家用来染色,江湖术士用来变把戏…… 古代文人学士,也不时借助药名玩弄些文字游戏,各种药名诗应运而生。乡曲之间,还流传着药物剧,于是一个个草木虫鱼之类的药物,被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物,演绎着一部《草木春秋》。还有诸多小说中出现的蒙汗闷香、仙草灵芝,就如同武术中的点穴、气功一样,神神秘秘,似真似幻。
《药剂辅料大全》一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该书第二版的问世,必将大大推动我国药物新剂型、新工艺、新制剂、新辅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步伐。该书内容涵盖外药剂辅料的现状与发展概况、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伍相容性、生物学特性、质量标准、安全性、在制剂处方中应用的实例以及贮存条件和销售厂商等内容,对我国药品、食品、化妆品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生产者,都是一本全面、新颖、实用的参考书。
《杨氏药茶千金方》由当代国家名老中医谢海洲的入室弟子杨增良教授主编,详细介绍了杨氏药茶的应用方法、技巧及学术思想。全书共分内科常见病症、外科常见病症、五官科常见病症、妇科常见病症、儿科常见病症、癌瘤、亚健康体质七个部分。每一病症下的茶方分组成、制用法、疗效和按语四项内容,其中“按语”中重点介绍病症的临床特征、药茶的使用要点及药茶的配伍技巧,有“一点即通”之妙。《杨氏药茶千金方》以中医学“治未病”为重点,以杨氏家传师授经验为依据,融汇了编者从医近50年的实践体会和学术思想,条理清晰、特色鲜明、制作简便、实用性强,适合中老年群体、中医药爱好者及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医疗机构是应用药品的主要场所,也是药品风险高发的地方,医疗机构重视药品风险,并进行科学的药品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药品给医疗机构带来的风险和危害,还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效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当然,药品风险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医疗肌构,在整个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药物流通、药物应用等任何与药品相关的环节,都存在药物风险问题,因此,对于所有涉及药品的相关人员,了解药物风险对于降低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了解药品风险管理,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王少华教授等主编的《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过程、方法,全面介绍了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是一部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专著,该书的出版,对于提高我国药品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药物产生的
《老年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是部在老年医药学领域中论述老年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精品专著。全书共分为三篇,其中篇重点介绍了老年性疾病和药物治疗学,包括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例如心血管、神经退行性、内分泌、泌尿道、皮肤、呼吸及消化性等疾病以及对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第二篇阐述了衰老与抗衰老的基础理论,明确了祖国医药在延缓衰老中的地位,系统地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和生化学的角度阐明人类衰老发生时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三篇着重介绍了抗衰老药物筛选中的生化、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中药血清学与高通量技术等研究方法,为抗衰老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和临床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年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可供医药院校、医药科研机构、医院的高校教师、研究生、医生、老
随着益母草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成都制药集团联合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妇女儿童医院、北京大学药学院等产学研用的单位与部门,对益母草的品种质量、药效物质、制药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经产良药益母草》就是对已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示读者。
《草药验方治百病》所采录的每一味中药为佘自强精挑细选之品,皆具有取材容易,应用广泛,煮制方便,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读者对象: 主要为对中药应用比较有兴趣的老百姓,也适合作医院、药店工作人员及药学专业学生的参考图书。《草药验方治百病》收载的中药以中草药为主,兼收一些常用的矿物药、动物药。所收载中草药除标明为新鲜品外,其余均为干品。
《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结合临床科研和临床试验实际,首先介绍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在内容的安排上达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使读者很自然地进入临床试验的情境之中;而且在要点把握上也起到了言简意赅、纲举目张的作用。使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领悟和抓住临床试验的核心和要领。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新药评审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揭示了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的陷阱和识别错误的策略;介绍了如何把握好临床试验研究中的三要素、四原则、设计类型和比较类型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要领:进而针对临床试验研究中使用频率的设计类型——成组设计,围绕四种比较类型、定量与定性资料、假设检验、样本量和检验效能估计等关键性问题,结合临床实例逐一进行介绍,并对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临床试
《中医常见病证明用药举要》是一部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的专著。书中介绍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证50种,每种病证列举了临床常见中药10余味,立足临床,注重实用。重点介绍了药物性能特长,明确临床用药指征,突出辨证(病)用药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临床病症,不仅指现代医学的诸多疾病及中医学的证,而且还应包括病、证结合下的脏腑兼证。《临床病证用药新模式》即着重论述了脏腑兼证及证症治疗的药物组合模式等内容,其具有如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