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中药学方面的大型工具书。版《中药大辞典》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药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重要的参考书目之一,曾被数百种图书及学术论文所引用,并被翻译成香港繁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日文版、韩文版在海外发行。被誉为当代中医药学术经典之作,1978年被评为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辞书类一等奖。《中药大辞典》第二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全共收载中药6008种,按照正名、异名、来源、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采收加工、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宜忌、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参考文献各项,逐一进行介绍。与版相比,删减了一些不常用、名实不符的药物,新增了新开发的药物;删去了报道失误和重复的内容,新增了自1979年以来在化学成分研究
电热针是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 焠刺 (火针)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改进的一种针刺方法,对经络学说的探讨、针麻原理的研究、针刺手法的改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扩大针灸的治疗病种都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了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需要,《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作者将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总结出来,编著成《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以便电热针疗法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16》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 专论 校院长论坛 学术进展 记事 索引 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5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 2015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 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2015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 等内容。
对学术进展的选条,密切追踪各学科重大项目的连续性报道。如基础性研究条目突出反映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实验研究,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各科栏目,重点反映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治疗特色和用药经验。本卷《年鉴》引用公开发表中医药期刊杂志,含国家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资助项目的论文6300篇.
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民族文献整理的实用性工具类图书之一。全书共收录了有关现代各少数民族医药图书,并已公开出版者180部,近30多年来有关少数民族期刊文献1118篇。本书内容特色之处是:①首次公布4年来文献研究、整理分析的结果,确认当前全国少数民族使用药物总数为7736种,其中植物药7022种,动物药 551种,矿物药163种。涉及使用的有53个少数民族(附录一);②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相关民族、药用品种和效用三者间的比较;③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用矿物药的种类,并与汉族所用相类似者做了比较(附录三);④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需进口药物(药材)的种类和在有关民族中使用概况(附录四);⑤增加了大量少数民族医常用名词术语注释(正文内)和增补了17个少数民族医常用术语简释约1600余条(附录五);⑥千余篇现代文献的引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第1章、第5章和第1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近期新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2011版收集了一些近期新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入类目17“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本书的出版,能够反映近期新的临床检查与治疗性的手术及操作。
《海峡两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名词》是由海峡两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家会审的海峡两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名词对照本,是在 2014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的基础上加以增补修订而成。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三部分,共收词 13000多条。
《天回医简》简述 2012年,四座汉墓在成都被抢救性发掘,在位于金牛区天回镇的3号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医学简书,它们被称为 天回医简 。经过近10年的研究整理,《天回医简》日前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它并非单篇医书,包含《脉书 上经》《脉书 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等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在出土的900多支医简上,粗略统计文字20000多字,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竹书用语中还不乏齐地方言。它还是一部出色的书法作品。 和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髹漆经脉人像,该人像的头面、四肢、关节、小腹、腰背处
《药品GMP指南(原料药)》是《药品GMP指南》分册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原料药附录”的要求,参考欧美药监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相关指南、标准和技术文件及其*进展,结合我国原料药企业的现实情况,为原料药企业实施GMP给出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实例,力图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GMF.认证提供指导。 本书可供原料药生产企业、药品监督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包含医疗卫生机构的合同概论、合同审查与修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融资租赁合同管理、合同审计等主要内容,对每项内容都做了法律精准性、操作规范性和实际针对性的讲解,并辅之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小贴士提示,具有很强的实操指导作用。本书还针对不同单位的实际要求,专门拟定了8个合同管理制度范本和合同审计制度范本,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自身管理要求选取相适应的制度范本,参照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合同管理办法或合同审计办法。此外,本书还把医疗卫生机构的合同分为采购、服务、建设工程、科研合作、信息开发、战略合作等六类,分别提供了若干合同范本,以供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采用或参照。
《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是《药品GMP指南》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参照了国际药物工程协会(ISPE)《关于新建和改造口服固体制剂厂房的基准工程指南》(2009年11月,第二版),学习借鉴了欧盟、FDA、WHO等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规范和相关指南的新理念,以实际达到“*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的药品GMP基本目标为前提,与国际接轨,拓宽企业国际化视野,促进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基本内容包括质量风险管理,生产管理,常用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物料管理,验证,产品防护,健康、安全和环境。可供药品生产企业及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